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正德如何对待刘瑾,张永不想多说。要让杨一清明白,得说正德的个性,也得说刘瑾的个性。
说说刘瑾无妨,正德却说不得。
杨一清说:
“刘瑾圣眷优渥,又是随待皇上左右的人,张太监的话皇上听得进去吗?不如设计除去他。”
共事以来,张永不得不承认,若讲运筹帷幄,他给杨一清提鞋都不配。
他虽然没有信心干掉刘瑾,还是虚心地问:
“总制大人定然胸有成竹?”
杨一清慨然说:
“张太监也是朝廷重臣,安化王叛乱是何等大事,皇上钦点你做监军,可见对你十分宠信。回京面圣,皇上必要为你置酒庆功。张太监趁机揭刘瑾,极力陈说海内愁怨,都由刘瑾贪酷引起的。皇上英武决断,一旦醒悟,必然诛杀刘瑾。刘瑾既诛,皇上必然更重用你。那时你便革除前弊,收天下人心。吕强、张承业的丰功伟业,千载之后,只有张太监一人!”
杨一清以为刘瑾常在正德身边,张永没有机会使用反间计。
不过张永也被打动了。
如果有好办法,为何不扳倒刘瑾,自己做大呢?
为何要让刘瑾一直压在他头上呢?
照正德的个性,庆功宴上必要大醉,劝他拿下刘瑾,还是大有希望的。
他以前觉得八虎必须团结一致,才不会两败俱伤,让左班官坐收渔利。
可刘景祥死后,刘瑾势必将血仇记一份在他头上。与刘瑾倾轧势所难免,他不得不改变主意。
然而,抛开私人恩怨,他觉得刘瑾没有必死的理由。
“说服万岁爷杀刘瑾,并不容易。再说,刘瑾虽然乱政,并非一味作恶。几年来他的政绩也是显着的,可以说功过参半。就拿宁夏叛乱来说,倘若刘瑾一味乱政,用的人都是饭桶,安化王造反,哪能十八天就平定呢?万岁爷要杀他,也得有个理由吧!”
杨一清笑道:
“张太监听说过王莽的事吗?王莽乱政,表面上也让人心服,做的好事远比刘瑾多。后来有人写诗说,如果王莽死的早,就是个大大的忠臣。正所谓大奸似忠。”
张永心中豁然开朗。
“这道理义父也跟我反复说过的,只是万岁爷舍不得刘瑾,我回京后慢慢想办法。”
杨一清知道张永并不相信能杀掉刘瑾。
“有句古话说,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人。干大事哪能拘于常规呢?只要张太监决心已下,一清有一计,准让皇上不再犹豫。”
张永凝神屏息问:
“大人的妙计定然管用。”
“只要张太监坚持刘瑾反形已具,皇上哪敢掉以轻心呢?他必要到刘瑾府上亲自搜查。他信任刘瑾,如不眼见为实,并不甘心。张太监随皇上去,在刘宅做手脚,兵器、龙衣、伪玺,尽可以放入刘瑾宅中。这么一来,只要将刘瑾抓起来,立刻公布消息,并不让他与外人通消息,刘瑾就死定了,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死的。”
张永一听果然是妙计。
对内官来说,栽赃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可谓小菜一碟。
计谋已定,张永带着五百个亲兵和大队官兵押解安化王等一干人犯回京献俘。
他叫心腹骑快马回京,告诉马永成准备好栽赃物件。
这天到河北地界,天已黑了。张永传令安营扎寨。
张永眼看有希望弄死刘瑾,即兴奋又紧张,一直吃不好睡不好。
这一夜也是迟迟睡不着。
半夜,巡逻的哨兵通报有故人来访。
张永传见,亲兵带一个人进来,竟是朝廷通缉的刘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穿越后身边有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植物人怎么办?楼一树谢邀,已知植物人名叫楼青台,正办理住院手续,债务多得数不清。没办法,为了能有个安身之地,顺便保住楼青台的命,楼一树只能借着楼青台的身份打工赚钱上综艺。可万万没想到,楼青台竟然是全网黑的万人嫌,什么九漏鱼,说大话,搞绯闻,超雄哥,统统安在了楼一树的头上。不仅如此,还附赠了一个便宜影帝男友。但宰相大人哪会怕这些?万人嫌?没关系,楼一树练就十八般武艺,湖边一叉子下去,岛上伙食没问题!全网黑?不要紧,诗词歌赋信手拈来,顺便帮导演补全残缺文章,草原上救下坠马同事的画面强势逆转口碑。就是便宜男友看他的眼神怎么好像越来越不对了?...
上一世,姜亭月喜欢尚书府庶子陆慎,卑劣的靠她爹权势强逼陆慎娶她。可成婚後,她才知晓,原来他另有心上人,甚至连恢复太子身份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也是娶那人为後。而姜亭月,被囚禁在冷宫,有人给她送来一杯毒酒。毒酒入肠後,她没死,而是重生回了尚在闺阁时。这一年,她还未定亲,一切都未来得及发生,姜亭月果断放弃陆慎,转头准备改嫁旁人。宫中盛宴,他却强行掳走她,将她堵在假山後,语气冰冷,怎麽?你以为,招了我,还能嫁旁人?姜亭月雪腮花容冠绝京城,奈何上辈子是个恋爱脑,日日绕着陆慎转,一朝重生,她躲他比躲鬼还厉害。而探花郎陆慎,清冷矜贵,不假辞色,冷的仿若雕栏玉砌上的一堆雪,分外不近人情。姜亭月本以为陆慎会一直这麽冷下去,直到她开始准备嫁人,他一反常态,死缠烂打,非要娶她。後来,春宵酒暖,她面色酡红,酸软着腿从陆慎怀里醒过来,少年天子将玉玺塞她手中,嗓音喑哑,小月牙,江山给你,再跑,腿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