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如同一曲盛大交响乐的终章,将万物收敛的序曲推向极致。清晨,推开通往庭院的那扇斑驳木门,一股凛冽却清新的寒气扑面而来。举目望去,只见青黑色的屋瓦上,覆盖着一层洁白晶莹的霜华,在初升朝阳斜照下,折射出细碎而清冷的光芒,宛如撒上了一层细细的盐粒。院中的石阶、衰草的叶尖、乃至那几株残菊蜷缩的花瓣上,都凝结着这寒气的结晶,脚踩上去,发出轻微的簌簌声。草木凋零,黄叶纷飞,昔日喧闹的虫鸣早已销声匿迹,天地间一派肃静,万物仿佛都屏息凝神,将最后的生机深深藏纳于根茎、蛰伏于地下,静待冬日的封藏与来春的萌发。寒气日渐凛冽,刺入肌骨,而空气中的燥意并未因寒冷而减弱,反而更显干爽,甚至带了些许刮擦感。此时,人体阳气顺应自然,亦加速向内收敛,而脾胃功能,经过长夏的湿困和初秋的调理,相对旺盛,正是“贴秋膘”、为冬藏积蓄能量的关键时节。
这一日,祖父林济苍并未如往常般端坐诊案之后,而是系着一条干净的蓝布围裙,在后院那间小小的、烟火气十足的厨房里忙碌着。红泥小灶上,坐着一只沉甸甸的褐色陶罐,罐口用棉纸密封,只留一小孔,丝丝缕缕的白汽带着浓郁的香气逸出。祖父正用一把长柄木勺,轻轻搅动着罐中的汤羹。那是以文火慢炖了将近两个时辰的山药羊肉汤,汤汁已熬得浓白如乳,几块带皮的羊肉炖得酥烂,与切成滚刀块的山药、几片老姜、数枚饱满的红枣在汤中沉浮,散发出一种混合着肉食醇厚、药材甘香与姜枣辛甜的、令人闻之便觉腹中温暖的复杂香气,在这清寒的早晨,显得格外诱人。
“溪儿,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祖父见林闻溪进来,停下手中的活计,用布巾擦了擦手,声音温和而笃定,如同在传授一条古老的养生箴言,“此时进补,并非一味追求肥甘厚味,恣意填塞。关键在于‘固护脾胃,培土生金’。脾胃属土,居中央,运化四方,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同沃土能生嘉禾,脾胃健运,则能将饮食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濡养五脏六腑。土能生金(肺),脾胃强健,则肺气充盈,卫外固密,可御秋冬之寒燥;土能制水(肾),脾胃功能良好,方能有效运化冬令封藏之精微,为来年春生夏长积蓄足够的能量。若脾胃虚弱,运化之力不足,犹如贫瘠之地,纵有山珍海味、灵丹妙药,亦难以吸收转化,非但无益,反成痰湿壅滞之害,加重其困顿。”
他揭开陶罐的盖子,一股更浓郁的热气蒸腾而上,香气四溢。祖父指着罐中的食材,细细分说:“你看这羊肉,性温,味甘,归脾、肾经。能温中暖下,补益气血,壮阳道,益精气,是秋冬时节温补虚寒的佳品。然其性偏温燥,多食易生内热,故需配伍得当。佐以这老姜,辛温发散,能散寒暖胃,解羊肉之膻,亦助其温通之力;配以大枣,甘温补中,养血安神,能调和营卫,缓冲燥性。而其中最妙者,当属这怀山药,性平,味甘,质润多液,不燥不腻,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其黏滑之质尤善保护胃黏膜。加入汤中,既能增强补益之力,又能以其滋润之性制约羊肉姜枣的温燥,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正合霜降时节平补、缓补之要旨,最宜体质虚寒、脾胃虚弱之人徐徐调养。”
正谈论间,堂前传来一阵虚浮的脚步声。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面色萎黄如秋叶、身形瘦削如竹的书生,在家中小童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他是城南私塾的教书先生,姓文。他气息微弱地诉说道:“林老先生,晚生……近日常觉……读书难以集中精神,食欲愈发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不适,如石阻隔,入夜则手足冰凉,畏寒喜暖,大便时常溏薄不成形,周身倦怠无力,仿佛……仿佛精气神都被抽空了一般。”祖父让他伸出舌头,但见舌质淡胖,色泽不荣,舌苔薄白而滑,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如荷叶边。诊其脉,沉取方得,细弱无力,如寻丝线。
“爷爷,此证似是脾胃阳虚,运化无力?”林闻溪根据所学,谨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错,眼光有进益。”祖父赞许地点头,神色却愈发凝重,“此乃典型的脾胃阳虚证候。中阳不足,犹如灶中火势微弱,难以温煦腐熟水谷,故见纳呆、腹胀、便溏;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百骸,故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无华。治之之法,当以‘温中健脾,助阳益气’为要,重在扶助中焦阳气,恢复其运化功能。”
遂提笔开具附子理中汤合理中丸加减方:以人参大补元气,白术燥湿健脾,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调和诸药,此四味乃理中汤根基,专治中焦虚寒;更加入制附子,大辛大热,力专效宏,能温肾暖脾,助阳散寒,如添猛火于灶下;佐以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和中,防止参、术、附等温补之品过于壅滞气机。并特意嘱咐文先生,汤药煎好后,需趁温热服用,服后再啜热粥一碗,以谷气助药力,温暖胃腑,养护胃气,此乃“药以食为助”的古法。
午后,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却带着愁苦之色的老妇人,拄着拐杖慢慢踱进堂来。她是城北的孤寡老人赵婆
;婆。她絮絮叨叨地诉说:“林老先生啊,这人一上年岁,真是不中用了。入了秋,这身上皮肤干得发痒,一挠就起白屑,嘴里鼻子也干得冒火,大便更是干结得像羊粪蛋儿,解一次费老劲了。可偏偏又怕冷得紧,吃点生冷瓜果,或者晚上脚没盖严实,保准拉肚子……这又干又怕冷的,可咋整啊?”
祖父仔细诊察,见其舌质偏红,但舌体略显胖大,舌面上津液明显不足,苔少而干,脉象细弱,重按无力。祖父对林闻溪分析道:“此证看似矛盾,实为‘气阴两虚’之象,且以脾胃虚弱为基础。年高体弱,阴血亏虚,不能濡润肌肤官窍,故见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大便干结等‘燥象’;然中气亦不足,脾阳虚弱,温煦功能减退,故又不耐寒凉,稍受寒或食生冷则易腹泻。治此证,需‘气阴双补’,但用药尤需讲究。滋阴不可过于寒凉滋腻,如大量使用生地、玄参,恐其滑肠更致泄泻;补气不可过于温燥升提,如滥用黄芪、升麻,恐其燥烈更伤阴液。当以药性平和、甘润为主,佐以健脾益气之品。”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增液汤之意化裁:以太子参(或党参)益气生津,茯苓、白术、白扁豆、怀山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润燥,然用量谨慎,且与健脾药相伍;少佐砂仁醒脾开胃,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气阴双补,脾肾同调。并嘱赵婆婆,平日可常食小米红枣粥、蜂蜜炖木瓜、芝麻糊等性味平和、滋润补益之品,缓缓调养。
整整一日,祖父所诊之证,所论之理,所开之方,皆不离“脾胃”二字。他反复向林闻溪强调:“霜降进补,乃至整个秋冬养生,首重脾胃之健运。脾胃犹如国库之仓廪,仓廪实,则天下安。无论食补、药补,皆需以脾胃能否受纳、运化为根本准绳。宁可如细雨润物,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冒进,峻补蛮补,反成‘虚不受补’之害。此外,此时节保暖避寒至关重要,尤其需护住腹部与足部,此二者最易受寒邪直中,损伤脾肾阳气,引发腹痛、泄泻、风湿等诸多病症。”
窗外,夕阳西下,霜色在暮霭中更显清寒。屋内,那碗煨了整日的山药羊肉汤已被祖父分盛入碗,汤色乳白,香气醇厚。林闻溪双手接过,小口品尝,只觉得一股温煦的暖流自胃脘缓缓向四肢百骸弥漫开来,通体舒泰,连指尖都恢复了暖意。这碗汤,不仅温暖了身体,更让他对“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的医理有了前所未有的具体而深刻的体悟。他明白了,最高明的养生与治疗,并非依赖珍稀的药材或复杂的方剂,而在于把握住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如同一位精明的农人,深知肥沃土壤、培育根基,远比任何催生的肥料都更为根本和长久。祖父那在烟火气中依然澄澈睿智的眼神,与这霜降时节收敛沉静的氛围,一同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田。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30岁的乔千山已经当了五年单亲爸爸,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了,没想到自己这棵枯木竟然还有逢春的时候。就是春的对象好像不太对劲儿,为什么自己会对儿子的班主任有特殊感觉?对的人任何时候遇到都不算晚。看你不顺眼中两个爸爸的故事...
...
一个天才少年因为一次英雄救美被雷劈死,穿越到唐朝初年成为天门三少爷。此生拥有了显赫无比的家世的他便立志要做一个逍遥江湖的情圣。ampampamp...
魔尊阮曳白,生前是三界人人得而诛之的祸世大反派,但同时又是令所有人魂牵梦萦的极品绝色黑寡夫。在世人眼中,他为了锻造三把神器,十恶不赦,坏事做尽,却因有着绝世之姿让人对他遐想无比,沉沦靡靡,甚至两任人皇为了他吃醋反目,接续封他为后!更为让人诟病的是,他在克死前两任成了寡夫后,又不知廉耻跑去勾引自己前夫的胞弟,揽雀天最为尊贵,天下共仰之,谓之为无上金仙的尧光仙尊叶棠。好在仙尊清冷出尘,道心坚定,根本不受他诱惑。最终末法之战,三剑共主走火入魔大开杀戒的阮曳白,被尧光仙尊叶棠当着三界的面斩首于神器月影之下!死后重生到现代的魔尊才知道自己的过去只是一本连载中的网文小说,本以为就这么结束的他赶上996暴毙潮,居然带了个系统反穿回了原书世界!穿回的节点就在他死后250年,尧光天尊叶棠不顾三界反对,发疯强娶他的尸体?现在他醒了,还莫名其妙身披大红喜袍躺在床上,看着死对头叶棠亲手解开他的衣带等会,他灵力呢?!...
又名双生姐姐要和我换婚宋卿,国子监祭酒的二姑娘,穿越到这里已经十几年,自己父母慈爱,兄姐和睦,还找到了心满意足的未婚夫。本以为自己未来可以跟着未来外放的丈夫游山玩水。没想到,高烧之後的双胞胎姐姐宋如玉,突然算计她落水,衆目睽睽之下,她被宋如玉的未婚夫所救,宋如玉的未婚夫顾行舟是个情种,天下皆知,他有一个爱妾,是他年少时的青梅竹马,在战场上与他同生共死。嫁进魏国公府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何必在一个地方死磕?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内容标签穿越时空其它胎穿丶重生丶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