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奈良山的磁场异常
奈良山的雪线如大地冻结的年轮,6000米海拔处的冰川在阳光下折射出幽蓝寒光,仿佛凝固了亿万年的呼吸。冰层内部的气泡在光线中若隐若现,直径从0.1毫米到3毫米不等,像被封存的远古声波——其中公元前8000年的气泡里,甲烷浓度比工业革命前高出23%,显微镜下可见气泡壁附着的花粉颗粒,经检测来自野生大麦,暗示着早期农业活动的痕迹。山脚下那片被称作“魔鬼森林“的原始秘境,正蒸腾着初夏的雾气——六月中旬的融雪沿刀削般的崖壁坠落,在3000米处碎裂成珍珠雨,水珠直径精确到0.5毫米,溅在墨绿色云杉树冠上,惊起一群羽带金斑的雨燕。翅尖划破雾霭的瞬间,竟拖出转瞬即逝的虹光,虹光里浮动着细小的冰晶,像被阳光点燃的星尘,每个冰晶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拼合成完整的电磁波谱图,从760纳米的红光到380纳米的紫光,与实验室光谱仪的标准图谱分毫不差,连红外波段的微弱峰值都清晰可辨。
米凡站在宇宙科学院顶楼观测窗前,指尖抚过玻璃上凝结的霜花。霜花的纹路呈现出完美的分形结构,与他研究的中微子轨迹图惊人地相似,每个分叉的角度都是137.5度,符合黄金分割的自然法则,如同向日葵花盘的种子排列规律。窗面映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左眼眉骨下那道浅疤——十二岁调试粒子对撞模型时被飞溅的合金屑划伤的印记,长约1.2厘米,此刻正随眨眼动作轻轻颤动,像封存着某个未完成的公式。他刚结束连续72小时的量子模拟计算,白大褂袖口沾着淡淡的咖啡渍,那是凌晨三点打翻保温杯时留下的痕迹,咖啡渍的形状像一个微型的漩涡星系,旋臂的角度与银河系的25度倾角完全一致,连旋臂末端的星团分布都隐约可见。
“院长,魔鬼森林的卫星遥感图我比对过十七次。“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澈,却裹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笃定,“四个正方向的磁场异常区,误差不超过0.3弧度。“指尖在窗玻璃上画出无形的坐标系,拇指恰好落在猎户座腰带星的方位,那里的磁场强度比周围高出37%,像宇宙的一个神秘坐标,与实验室中人工制造的磁场异常点特征完全吻合,连磁场梯度的变化率都精确对应。
院长的转椅在地板上碾出细碎声响,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堆满演算纸的桌面。纸张滑落的声音像秋叶坠地,每张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边缘处还有米凡随手画的磁场线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磁场强度的梯度变化——红色代表超过0.5特斯拉的强磁场区,蓝色则标注着低于0.1特斯拉的弱磁场带。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捏着保温杯的手指关节泛白,杯壁“宇宙科学院“的烫金字样已被岁月磨得斑驳,露出底下银色的金属质地,杯内是刚泡好的祁门红茶,茶多酚含量精确到5.2%,散发着淡淡的兰花香,茶水上漂浮的茶毫在阳光下形成细小的光柱。“凡凡,“他刻意放缓语速,杯盖碰撞的轻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那片森林吞噬过四十七个名字。“他从抽屉抽出泛黄的档案夹,金属搭扣已经生锈,打开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里面露出边角磨损的照片,“1978年失踪的李教授,曾破解过暗物质湮灭方程;2010年的陈博士,她的量子纠缠论文至今还是院里的教材。他们出发时,眼里都燃着和你一样的光,像两颗即将爆发的超新星。“
米凡转过身,阳光恰好落进他瞳孔,映出眼底跳动的光斑——那是他思考时特有的神情,仿佛有无数公式在虹膜上流转,形成动态的宇宙模型。“爸爸,“他忽然改用这个称呼,语气里的锋芒瞬间软化,像被磁场驯服的指南针,“您还记得我十三岁那年,在粒子对撞实验室被困了三天吗?“
院长喉结微动。当然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夜,监控画面里,少年米凡为捕捉暗物质湮灭的瞬时信号,独自留在零下五度的实验室,直到备用电源耗尽才被巡逻保安发现。彼时他蜷缩在控制台旁,怀里紧抱记录数据的全息硬盘,睫毛凝着细密冰碴,每根睫毛上的冰晶体都呈六棱柱状,像微型的水晶,折射着控制台屏幕的幽蓝光芒,嘴里却喃喃着“能量曲线的第三个峰值“,像在与宇宙私语。后来才知道,那组数据填补了量子隧穿理论的空白,让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时,引用量在三个月内突破500次,其中包括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团队。
“那次您说,科学的每一步都踩在未知深渊边缘。“米凡走到巨大的全息沙盘前,指尖轻触代表魔鬼森林的绿色区域,刹那间无数数据流如瀑布倾泻,像打开了宇宙的数据库——温度、湿度、磁场强度、地质结构等参数以三维动态形式呈现,“但深渊里未必只有黑暗。您看这里——“他指向沙盘东南角,一个微弱红点正在闪烁,像深渊里的一盏灯,“去年林业卫星捕捉的异常红外辐射,与我计算的四极磁场共振频率完全吻合,误差小于百万分之一。这不是巧合,爸爸,这是宇宙的暗示。“
院长凝视那个红点,忽然发现
;沙盘边缘刻着一行极小的字:“终极七区规划草案0.1“。墨迹未干,显然是米凡连夜刻就,刻痕的深度均匀,约0.3毫米,显示出作者稳定的手劲和坚定的决心。他恍惚想起三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在草稿纸上勾勒宇宙科学院的蓝图,那时米凡还在襁褓里,哭声像极了实验室示波器的蜂鸣,带着某种原始的频率,与宇宙背景辐射的7.3赫兹惊人地接近,仿佛天生就与宇宙同频共振,连哭声的间隔都暗合着某种物理常数。
“一个月。“院长最终开口时,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从抽屉取出一枚青铜钥匙,柄上北斗七星的刻痕已被摩挲得发亮,每个星点都对应着一个精确的经纬度,误差不超过0.001度,分别指向地球七大磁场异常区,“这是科学院地下仓库的钥匙,里面有你需要的所有设备。但你要答应我,每天日落前发回一次量子加密信号。“钥匙链上挂着个微型罗盘,指针永远指向北方,那是米凡母亲生前的遗物,罗盘的轴承里刻着一行肉眼难辨的小字:“科学的征途没有回头路“,字迹是米凡母亲特有的瘦金体,笔画间透着坚韧,与她发表的23篇论文里的签名笔迹完全一致。
米凡接过钥匙时,指尖触到金属残留的体温,约36.5c,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却让他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忽然注意到院长鬓角新添的白发,像极了奈良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每根白发的直径约70微米,比黑发略粗,是岁月留下的精准印记,如同树木年轮般记录着时光的流逝。“我会带着终极七区的蓝图回来。“转身时,白大褂衣角扫过院长的咖啡杯,几滴褐色液体溅在演算纸上,晕染出不规则的光斑,竟与猎户座星云的分布图惊人重合,连最暗的尘埃带都清晰可见,仿佛宇宙在纸上留下了指纹,每个光斑的亮度都对应着星云中恒星的实际光度。
二、魔鬼森林的磁黄铁矿
魔鬼森林的雾气裹着松针的腥气,缠绕在米凡脚踝,湿度计显示92%,这种环境会让普通电子设备的故障率提升37%。腐殖层厚度已超三十厘米,每一步都陷进湿润的黑色里,仿佛踏入某种古老生物的呼吸腔,脚下传来微弱的震动,频率稳定在7.83赫兹,与舒曼共振频率完全一致,像地球的天然心跳,连震动的振幅都呈现出昼夜节律的变化。腐叶下偶尔传来窸窣响动,是通体透明的蚯蚓在翻动土壤,它们的血液里含着荧光蛋白,在黑暗中划出淡蓝色轨迹,像无数微型的中微子在运动,轨迹的曲率与计算的中微子振荡路径完美吻合,每个转弯的角度都精确到0.1度。
手腕上的量子陀螺仪持续蜂鸣,屏幕指针像被无形的手拨弄,以每秒三次的频率疯狂旋转,划出杂乱的磁力线,这些线条在屏幕上形成的图案,与米凡计算的四极磁场模型完全吻合,误差小于0.5%。米凡摘下手套,裸露的指尖立刻覆上一层细密水珠,直径约0.1毫米,他呵出白气,看着水汽在探测器镜头上凝成霜花又迅速融化——这里的湿度常年保持在92%,电子设备的故障率会提升37%,但他特制的探测器采用了纳米级的防水涂层,厚度仅50纳米,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定工作至少720小时,相当于一个月的持续探测,涂层的分子结构呈蜂窝状,能有效排斥水分子的渗透。
“第七次校准失败。“米凡对着领口麦克风低语,声音被雾气过滤得有些模糊,像隔着一层时空屏障。他从背包取出巴掌大的仪器,磨砂金属外壳嵌着七枚不同颜色的指示灯——这是他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改良的磁场探测器,此刻正发出幽蓝光晕,代表周围磁场强度已突破0.5特斯拉,相当于地球赤道磁场的一万倍。仪器背面贴着张黄色便签,写着“第42次迭代“,字迹被雨水浸得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笔锋的坚定,便签的角落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嘴角上扬的角度恰好是30度,显示出使用者乐观的心态,笑脸旁边还标注着一行小字:“磁场强度每升高0.1特斯拉,校准频率增加1.2赫兹“。
三天前,他在森林边缘发现第一具遗骸。那是位穿着50年代探险服的科学家,背靠着三人合抱的红松,树干的年轮显示这棵树已有217岁,每年的年轮宽度在1.2至2.8毫米之间,记录着历年的气候变迁——1983年的年轮特别宽,对应着那年异常温暖的夏季,而2008年的年轮则狭窄得多,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异常气候吻合,见证了无数秘密。骨骼保持着测量姿势,右手骨节间还卡着锈蚀的指南针,指针停留在西北方向,与实际北方偏差了17度,恰好是当地磁场异常的角度。米凡用探测器扫描时,发现遗骸周围土壤含大量磁黄铁矿,这种强磁性矿物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像撒落的星尘,其晶体结构呈现出完美的立方体,每个面的夹角都是90度,误差不超过0.1度,仿佛被精密加工过,晶体的解理面在光线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泽。更惊人的是,死者口袋里的怀表指针凝固在14:37,与其他七具遗骸的死亡时间完全一致,像被某种神秘力量定格的瞬间,这个时间点的太阳高度角为43度,正是磁场
;异常的峰值时刻,怀表内部的齿轮磨损程度显示它已精准运行了17年零3个月。
“原来如此。“他蹲下身,指尖拂过土壤表层肉眼难辨的结晶。这些磁黄铁矿以正四面体结构分布在森林四周,恰好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形成天然的磁场陷阱。当人类进入这个区域,大脑a波会被强制同步到7.83赫兹,这就是失向的原因——不是人迷路了,是时空本身在旋转,像被搅动的糖浆,而人类的感知系统无法适应这种旋转。他忽然想起资料里记载的失踪者日记:“太阳从西边升起,河流往高处流淌,我走了三天,却回到出发的那棵树下。“字迹潦草,墨水因潮湿而晕开,显示出作者当时的恐慌和困惑,纸张的ph值为4.8,呈酸性,是长期处于高湿度环境的结果,纸纤维的断裂程度表明它已在森林中存在了12年。
第七天夜里,暴雨袭击森林,雨点敲击帐篷的声音像无数手指在打字,频率约每秒120次,与人类神经的传导速度接近。米凡在岩洞里点燃生物燃料灯,橘黄色火光在岩壁投下他消瘦的影子,影子的边缘有些模糊,像被磁场扭曲的光线,呈现出类似引力透镜的效果,岩壁上的光斑边缘还带着微小的干涉条纹。背包里的压缩饼干所剩无几,只剩下三块全麦燕麦饼干,是用科学院自己种植的有机燕麦制成的,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能提供持久的能量,每块热量精确到125千卡,包装袋上还印着生产批次和营养成分表,连碳水化合物的glycemidex(血糖生成指数)都标注在内——55,属于低GI食物。但他此刻全神贯注盯着示波器:屏幕上两条原本杂乱的波形,在接入某个线圈后突然变得整齐划一,像被精心编排的乐谱,每个峰值间隔恰好对应四分之一波长,这是磁场共振的典型特征。线圈是用头盔里的铜丝拆下来的,绝缘层被牙齿咬掉了一截,舌尖还残留着塑胶的苦味,这种苦味让他保持清醒,像某种味觉兴奋剂,刺激着神经保持活跃,唾液分泌量比平时增加了30%。
“反向磁场成功抵消。“他喃喃自语,指尖在临时搭建的电路板上跳跃,动作精准得像在演奏钢琴,每个焊点都完美无瑕,锡点的直径控制在1.5毫米左右,焊锡的纯度达到99.9%,确保电流传导的稳定性。这个由废旧零件拼凑的装置,原理其实简单——通过发射与环境磁场频率相反的电磁波,在人体周围形成直径约半米的“电磁茧房“。当他把这像防毒面具般的装置戴在头上时,忽然发现岩壁上自己的影子不再晃动,远处瀑布的轰鸣也变得清晰,仿佛摘掉了隔音耳机。更奇妙的是,腕表指针第一次稳定指向北方,尽管表盘上的日期显示是2017年——比实际时间早了六年,这说明该装置不仅能稳定磁场,还能轻微地扭曲局部时空,产生时间差,腕表内部的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从赫兹变为.8赫兹,正是这种微小的变化导致了时间偏差。
第八天清晨,米凡遇见那群白色的猴子。它们有着蓝宝石般的眼睛,瞳孔里能清晰看到六边形的虹膜,这是长期适应强磁场环境的结果,六边形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磁场对视觉的干扰,每个六边形的边长约0.3毫米,边角的圆弧过渡半径为0.05毫米,能有效分散磁场力。在树枝间跳跃时,尾巴会像指南针般指向北方,尾尖的毛发呈现出特殊的螺旋状结构,像微型的天线,螺距为2.1毫米,与电磁波的波长相匹配,毛发的鳞片结构还能增强信号的接收能力。领头的公猴左前爪缺了半截,露出粉红色的肉垫,它朝米凡龇牙时,嘴角沾着浆果的紫色汁液,这种浆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每100克果肉含铁量达3.7毫克,能增强生物对磁场的感知能力,果肉的ph值为3.5,呈酸性,有助于铁元素的吸收。跟着猴群走了整整三小时,穿过一片长满捕蝇草的沼泽,这些植物的叶片闭合速度比普通捕蝇草快0.3秒,显然也适应了这里的磁场环境,叶片边缘的刺毛间距均匀,像精密排列的传感器,最终在隐蔽山谷发现异常——谷底溪流竟在逆向流动,水面漂浮的落叶沿着完美的圆弧轨迹旋转,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场牵引,形成一个标准的涡流,旋转周期稳定在8.3秒,与当地的磁场周期完全同步,连涡流的旋转方向都随磁场极性的变化而改变。
他跪在溪边测量时,探测器突然发出刺耳警报,声音频率高达4000赫兹,是人类听觉的敏感区域。屏幕数值疯狂飙升,最高达到1.2特斯拉,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溪底岩石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光泽,用地质锤敲开一块,断面呈现出完美的六棱柱结构,像被精密切割的水晶,棱面上甚至能看到纳米级的螺旋纹路,在光线下转动时会浮现出类似二维码的图案,这些图案其实是某种复杂的物理常数,用二进制编码而成,解读后竟是一组完整的磁场控制方程,包含17个变量和5个边界条件,与米凡推导出的公式仅有一个常数项的差异。
“这不是天然形成的。“米凡对着麦克风说,指尖触摸岩石表面时,感受到微弱的震动,频率稳定在7.83赫兹——与舒曼共振频率完全一致。他忽然
;想起院长办公室那幅地球磁场分布图,南极附近也有类似的异常振动点,当时还以为是仪器误差。现在看来,那或许是另一个“魔鬼森林“,是地球磁场网络上的关键节点,像宇宙的神经网络,连接着遍布全球的能量通道,每个节点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接近光速的0.7倍。
三、院长的噩梦与决策
院长在第二十三天夜里做了个梦。梦里回到米凡出生那天,产房外梧桐树叶落满窗台,每片叶子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像一张复杂的神经网络图,主脉与侧脉的夹角为53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叶脉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7条,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惊人相似。护士抱着襁褓出来时,婴儿的哭声让走廊声控灯忽明忽灭,灯光的频率与婴儿的哭声完美同步,形成一种奇特的共振,声波频率稳定在550赫兹,与中微子振荡的某个频率吻合,连声波的谐波成分都呈现出量子叠加态的特征。他伸手去抱,却发现襁褓里裹着的是枚青铜钥匙,柄上北斗七星正在逐一熄灭,最后一颗星灭时,钥匙突然化作粉末从指缝漏下,粉末的颗粒直径约10微米,在空中飘散,形成猎户座的形状,每个星点的亮度都对应着该星座恒星的实际光度等级。惊醒时,枕巾上洇开一片湿痕,分不清是汗还是泪,湿度计显示房间湿度突然上升到65%,比平时高出10%,像某种预兆,床头柜上的水杯里,水面还残留着涟漪,波纹的扩散速度为0.2米秒,与梦中钥匙粉末的飘散速度一致。
清晨五点十七分,院长准时出现在实验室。这个时间比保洁员的上班时间还早四十五分钟,走廊里的声控灯在他脚步声中次第亮起,又在身后熄灭,像追逐着影子的萤火虫,灯光的波长从620纳米到590纳米不等,呈现出完美的橙红色光谱,色温稳定在2200K,这种光线最接近日出时的自然光,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生物钟的干扰。他径直走向米凡的工作台,那里还保持着离开时的样子:半杯冷掉的咖啡,温度已降至22.5c,恰好是米凡最喜欢的工作环境温度,咖啡表面的油脂膜形成了复杂的分形图案,与他研究的宇宙弦理论模型相似;摊开的《量子场论》第178页折着角,页边空白处写满潦草的批注,这些批注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成,红色代表质疑,蓝色代表假设,黑色代表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图谱,其中关于磁场异常的推导过程与最新的观测数据完全吻合,连误差范围的计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第三十天,科学院的紧急会议压抑得让人窒息,会议室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0.5千帕,让人感到轻微的胸闷,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0.8%,比正常水平略低,加剧了紧张感。副院长将泛黄的档案推到院长面前,封皮写着“魔鬼森林失踪人员名录1953-2023“,纸张的ph值显示为5.2,呈酸性,这是岁月侵蚀的痕迹,纸张的厚度为0.08毫米,比现代纸张略薄,纤维的排列呈现出明显的年代特征。第八页贴着八张黑白照片,都是三十年内失踪的科学院研究员,其中最年轻的那位,笑起来眼角有颗和米凡一样的痣,直径约1.2毫米,编号恰好是07——米凡在科学院的员工编号,这个编号在二进制里是111,代表完整和完美,与米凡追求的科学极致不谋而合,照片的相纸边缘有细微的齿痕,显示出曾被反复翻阅。
“院长,我们该启动应急预案了。“副院长的声音带着疲惫,他眼下的乌青比昨天又深了些,像被墨汁浸染的宣纸,“议会已发来三次质询,他们怀疑米凡的项目违规使用了未授权的量子技术。安全委员会甚至提议,要封锁整个奈良山区,用铅板屏蔽那里的磁场,就像给地球戴上个帽子,铅板的厚度计划为2.5毫米,能屏蔽99%的磁场信号,铅的纯度要求达到99.994%,确保没有磁场泄漏。“
院长没有抬头,指尖在名录上摩挲那些名字,每个名字的笔画数都对应着一个质数,从2到73不等,这是某种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忽然发现1987年失踪的女科学家,档案备注栏写着:“发现溪流逆向流动现象,磁场异常点坐标31°N,103°E“。这个坐标与米凡出发前标记的红点完全重合,连小数点后六位都分毫不差,像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出来的。他想起这位林教授,当年曾带米凡做过小学生科研竞赛,她最喜欢说的话是“真理藏在小数点后第三位“,这句话一直影响着米凡的科研态度,让他对数据的精确度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发表的论文中,所有实验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误差范围标注得清清楚楚。
第四十五天,院长开始在办公室踱步。数着地板上的瓷砖,从东墙到西墙正好十七步——这个距离与第一次送米凡去幼儿园时走过的路一样长,那时的米凡背着蓝色书包,书包上印着太阳系行星图案,每个行星的大小比例都严格按照实际比例缩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书包上是15厘米,精确还原了1:10^9的比例,连行星的自转方向都用箭头标注得清清楚楚。手里攥着块磁铁,说要去“测量幼儿园的磁场强度“,结果把教室的铁制黑
;板吸得满是划痕,那些划痕后来被发现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磁场分布图,与专业仪器测量的结果惊人相似,磁力线的疏密程度与磁场强度的分布完全对应。
窗外梧桐树叶已长得茂密,阳光透过叶隙在桌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极了米凡小时候画的宇宙图,那时孩子总说“星星会在夜里眨眼睛,是因为在计算轨道“,这个充满童真的想法,后来竟成了他研究变星的灵感来源,他发现某些变星的亮度变化周期确实与轨道计算有关,误差小于0.1%,他发表在《天文学报》上的论文还因此获得了年度最佳青年论文奖。办公桌上的全息日历自动翻到新的一页,米凡的头像在“出差人员“列表里依旧亮着,只是备注栏的“预计归期“已被系统自动标红,像一个醒目的警告,却无法动摇院长对米凡的信任,他知道米凡的性格,一旦确定目标就绝不会放弃,就像当年他为了验证一个公式,能在实验室连续工作48小时不休息。
第五十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爬上院长的白发时,他拿起红色加密电话。电话的材质是防磁合金,能在强磁场环境下保持通讯畅通,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镍和铁,比例为7:3,具有优异的磁屏蔽性能,磁导率达到8000亨米,能有效隔绝外部磁场干扰。“接特别行动队。“声音异常平静,“准备进入魔鬼森林,坐标31°N,103°E。“
电话那头短暂沉默,随即响起队长的声音:“院长,那片区域的磁场会干扰所有通讯设备,我们需要——“
“我知道。“院长打断他,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米凡出发时圈住的日期已被红笔涂成圆圈,圆圈的边缘整齐,线条宽度约0.5毫米,显示出画圈人坚定的决心,日历纸的厚度为0.1毫米,圈住的日期恰好是月球近地点的日子,引力场比平时强12%,“你们只需找到溪流逆向流动的山谷,那里有块六棱柱水晶,把这个放在旁边。“他从抽屉取出银色盒子,里面装着半枚玉佩——米凡母亲留下的遗物,另一半在米凡脖子上挂着,据说能在危急时刻产生共振,玉佩的材质含有特殊的磁性矿物质,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含铁量达3.2%,还含有微量的钴和镍,这些元素共同赋予了它特殊的磁性能。盒子底层垫着张照片,是一家三口在天文台的合影,那时米凡才五岁,正指着镜头外的星空,小脸上沾着巧克力渍,那片星空后来被证实存在一个新的星系,米凡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星系的编号为mG-07,与米凡的编号呼应,星系的红移值为0.07,暗示着它的距离和年龄。
四、二进制代码与时空曲率
米凡在第六十天清晨找到了答案。
当时他站在山谷中央,六棱柱水晶在朝阳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每种颜色的波长都被精确地分离,在地面拼出完整的光谱,从红到紫,波长范围从760纳米到380纳米,与标准可见光谱完全一致,每种颜色的带宽为57纳米,均匀分布,光谱的连续谱背景上还能看到细微的吸收线,对应着空气中不同气体分子的吸收特征。最边缘的紫外线区域,有肉眼看不见的荧光笔迹,用特制眼镜才能看清——那是串二进制代码,由0和1组成的序列长达1024位,翻译过来是“欢迎回家,探索者“,每个字母的AScII码都准确无误,连空格的编码0x20都完美呈现,代码的校验和为0x3A,确保信息传输无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宇智波杏里有一个秘密。她是个有特殊能力的咒术师,可以梦到自己的死亡。上辈子,十八岁那年,她在预知到自己的死亡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她转生到一个忍者世界,一直秉持着咸鱼+苟命的原则,熬过了第三次忍界大战,顺利活到了十八岁!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迈过十八岁这道坎的时候她又做梦了。离谱的是,她梦到族长家的大儿子灭族了!全族上下,死个精光!除了他那倒霉弟弟。而且灭族的刽子手还不止一个,最后捅死她的家伙是个戴面具的王八蛋,也有写轮眼,真该死!然后,她就被气醒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发动生得术式,想请来一个厉害的大佬撑腰!结果没想到,她发动术式请来的大佬居然就是这场灭族悲剧的罪魁祸首!真特么该死的运气!后来杏里什么?你说你的理想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一辈子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为所欲为?不用工作,不用社交?只要躺着就好?好家伙,同道中人啊!你还差哪步,说出来,我来解决!斑...
一曲红楼,多少遗憾。林瑾玉穿越到了红楼的世界中去,成为了原书中并不存在的黛玉的兄长,看着自己可爱的妹妹,林瑾玉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妹妹,让她过上与上一世完全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只是在林瑾玉这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整个红楼都于林瑾玉印象中的红楼变得不一样(这是一本群像文,主角并不只是林瑾玉,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按理说,小姨母和我妈妈都是一个逼里操出来的,玩起来的区别应该不大,更何况小姨母更年轻,小骚逼像跟成精了一样,都会咬人,泻一次能湿半张床,骚啼起来像在唱歌,又媚又辣,连屁眼里都是香的可就是不如妈妈玩起来过瘾,就算是一样的射精,一样的高潮,也总觉得差一点,不够味儿。这就导致了每一次小姨母都被我操成泥了我也还是不尽兴。就像是小姨母哪都好,但非要我选择一个,我宁愿一辈子插在妈妈那都被玩松了的屁眼里...
...
僞骨科非典型追妻季骁是伴随季予风长大的生长痛,季予风自以为是的追逐那麽多年,最後发现所有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切爱恨在生死前都不激烈,後来季予风明白了,他们占有彼此近乎一半的人生,从一开始便是趟坐错方向的班车,于是他一个人漂泊去远方。可一直把自己推远的哥哥突然回头了不控攻不控受,纯爱但狗血,两个人都够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