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星穹大厅的动员:双日辉光下的法典宣讲
动员大会在大本营的中央大厅举行,大厅顶部是由128块“透光合金”拼接而成的透明穹顶——这种合金提取自蓝顿星深海3000米处的“晶鳞矿”,矿石在深海300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环境中,历经100万年形成独特的层状结构,每层厚度仅0.1微米,如同堆叠的宇宙薄片。经1200c高温锻造时,矿石中的“晶鳞元素”会析出纳米级的“晶鳞纤维”,这些纤维自动交织成蜂窝状晶体结构,每个蜂窝的直径约50纳米,恰好能抵御外力冲击。每块合金仅2毫米厚,却能承受10吨压力(相当于5辆蓝顿星“载重战车”的总重量),即便遭遇直径10厘米的小型陨石撞击,也只会留下直径2厘米、深度0.5毫米的极浅凹痕,凹痕处的晶鳞纤维会在24小时内通过“自我修复因子”重新聚合,恢复表面平整。98%的透光率让穹顶如同不存在的屏障,不仅能清晰映出天空中缓慢移动的双日,还能通过内部的“紫外线过滤层”拦截“赤焰”恒星释放的90%有害紫外线——这种紫外线若直接照射皮肤,10分钟就会引发红肿灼伤,而过滤后仅剩的10%恰好能促进蓝顿人皮肤中“光合因子”的活性,维持他们的生理机能。
此刻,蓝色恒星“蓝晶”与橙红色恒星“赤焰”的轨迹呈螺旋状缠绕,蓝晶的表面温度为5000c,释放出柔和的蓝光;赤焰的表面温度高达8000c,光芒带着灼热的橙红色,两者每10个蓝顿日(1个蓝顿日相当于1.5个地球日)交汇一次,交汇时双日光芒在大气层中发生折射,会在地面投射出宽达10公里的彩虹光带,光带中能清晰看到氢、氦等元素的光谱纹路;而现在正处于渐行渐远的阶段,两者间距以每天50万公里的速度拉开,这个速度相当于蓝顿星“光速探测器”1%的飞行速度,预计30个蓝顿日后将抵达轨道最远端,届时天空会出现罕见的“双日分辉”景象——蓝晶悬在东天,像一颗镶嵌在黑色丝绒上的蓝宝石;赤焰沉在西天,如同燃烧的火球;中间隔着一道宽约5万公里的暗紫色星尘带,星尘带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陨石碎片,反射着双日的光芒,如同宇宙裂开的缝隙中撒落的碎钻。
王侃侃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后悬浮着不断流转的“大宇宙法典”草案条文——淡蓝色的背景模拟着猎户座旋臂的星云纹理,星云中的粉色气团是新生恒星的摇篮,气团内部不断有星体胚胎在引力作用下凝聚;白色光点则代表已知宇宙中的237个文明,每个光点的亮度对应文明的发展等级,亮度每提升一个等级,代表该文明掌握的核心技术突破一个层级,最亮的那颗位于星云中心,代表已掌握“跨星系跃迁”技术的“银心文明”,他们能在1小时内跨越1万光年的距离。不同类型的条文对应着专属粒子效果:经济法条文坠落时带起绿色粒子,粒子落地后会化作微型的“资源循环动画”——燃晶矿从地下1000米的矿脉中被机械臂开采,经“能量转化炉”提炼成液态能量,供星舰和城市使用,使用后的废料再通过“回收装置”分解为原始元素,重新注入矿脉,完整的流程在空气中停留2秒才消散,让听众直观理解“资源共享”的意义;刑法条文边缘萦绕着红色粒子,粒子会自动聚合成直径5厘米的“禁止符号”,符号内部闪烁着“伤害、掠夺、欺诈”等负面行为的全息投影,提醒着规则的严肃性;宪法条文则裹着金色粒子,金色粒子会以每秒10厘米的速度缓慢升空,最终融入背景中的星云,与代表文明的白色光点交汇,象征着法律与宇宙秩序的共生。
他脚下的“升降平台”缓缓升高30厘米,这个高度经过精密计算——既让他的身影在投影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深灰色的科研制服衣摆随平台上升微微飘动,衣摆边缘的“能量纹路”反射着投影的蓝光;又能让台下后排身高仅1.5米的蓝顿儿童,也能看清他嘴角的弧度,甚至能捕捉到他说话时眼神中一闪而过的“坚定”——那是他刻意伪装出的情绪,内心却在快速盘算着与突安的交易细节。这是旧星区流传的“演讲高度技巧”,通过30厘米的细微空间距离,让听众产生“仰望权威”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会让他们对演讲内容的信任度提升30%,从而增强话语的说服力。
他的声音经过“声波优化器”处理,带着200赫兹的低频震颤——这个频率恰好落在人类与蓝顿人共同的听觉敏感区,人类的耳蜗毛细胞会随这个频率轻微振动,产生舒适的听觉反馈;蓝顿人耳后的“声感绒毛”则会同步摆动,绒毛根部的神经末梢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愉悦中枢”,两者都会产生“舒适共鸣”,让听众的心跳不自觉与声音频率同步——原本每分钟80次的心跳会逐渐放缓到60次,在潜意识中放大
;对演讲内容的认同感。“我们的使命,是为蓝顿星建立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经济法——让这里的每一份‘燃晶矿’、每一片可耕种平原,都能公平服务于所有生命,避免重蹈旧星区‘燃晶垄断’的覆辙(那曾引发三次跨星球战争,第一次战争发生在200个蓝顿年前,‘铁星联盟’为争夺燃晶矿脉,向‘水云星系’发起进攻,导致5亿生命失去家园;第二次战争让‘绿沙星’的大气层在能量武器的攻击下彻底消失,星球表面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第三次战争则摧毁了旧星区80%的科研设施,让科技水平倒退了100年);以‘生命对等’为基础的刑法——无论是寿命200蓝顿年的蓝顿人,还是寿命80蓝顿年的复制体,生命价值从无差异,就像蓝晶与赤焰,虽颜色不同、温度各异,却同样能照亮蓝顿星的天空,因为衡量生命的重量,从不是存在的时长,而是对文明延续的贡献——就像旧星区的‘短寿科学家’卡伦,虽只活了50蓝顿年,却发明了‘星际通讯加密技术’,让无数文明避免了信息泄露的危机;更要打造一部能贯穿多重宇宙的宪法——它的核心法理是生存共荣、和谐共处、罪责共担,让每个文明都能在宇宙中找到安稳的坐标,不再因弱小被掠夺,不再因强大而迷失,就像星云中的每颗恒星,都有属于自己的轨道,却又共同构成璀璨的星系。”说到这里,他刻意停顿了2秒,让话语中的情感有足够时间传递到每个人心中,台下的寂静与刚才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反而让这份“使命”显得更加沉重,也让复制体们对接下来的“调研任务”更添敬畏。
2.狂热与审视:复制体的欢呼与突安的暗察
台下的复制体们瞬间沸腾,他们举着掌心大小的便携数据终端——终端外壳由“轻质钛铝合金”制成,重量仅50克,相当于3枚蓝顿星“通用硬币”的重量,长时间握持也不会疲劳。外壳上印有“星际社科院”的银色标志,标志是一个环绕着星球的望远镜图案,下方刻着一行小字“探索宇宙,服务文明”,字体是用波长1064纳米的激光雕刻的,雕刻深度为0.1毫米,摸上去有细微的凹凸感,能通过触觉快速识别身份。屏幕采用“柔性oLEd技术”,可弯曲度达到180度,即使不小心折叠也不会损坏,屏幕上跳动的蓝色光点是“文明共鸣符号”,每个光点代表一个复制体的意识波动,随着人群的挥舞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海,光点碰撞时会发出“叮咚”的细微声响——这种声音的频率为3000赫兹,是人类与蓝顿人共同喜爱的“愉悦频率”,像宇宙中的星体碰撞时产生的引力波音效。
有人激动地将终端举过头顶,屏幕蓝光在他们脸上跳跃,映出眼底闪烁的憧憬,甚至能看到他们瞳孔中倒映的星海——那是终端屏幕与全息投影的双重映射,让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宇宙之中;有人相互拥抱,肩膀因过度激动而微微颤抖,颤抖的频率与他们心跳的频率一致,手臂上的16位“身份识别码”(每个复制体的专属标识)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识别码的前4位代表他们的“诞生批次”,比如“2307”代表23年第7批诞生,后12位则是随机生成的唯一编码,编码中隐藏着他们的基因序列信息;还有人迅速掏出“量子记录笔”——这支笔的长度为15厘米,直径1厘米,笔尖内置微型“声电转换传感器”,能实时收录声音并转化为文字同步到终端,误差率低于0.1%,即使在100分贝的嘈杂环境中,也能通过“噪音过滤算法”精准过滤掉背景噪音,只保留演讲者的声音。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热烈的文明赞歌,连大厅顶部的透光合金,似乎都因这份热情而微微发亮——那是声波振动引发的合金共振,让透光率在瞬间提升了0.5%。
没人注意到王侃侃眼角的余光始终锁在角落的突安身上,他的目光像一根无形的线,每隔10秒就会悄悄瞟向那个方向,每次瞟动的时间不超过0.5秒,避免引起他人注意。突安双手背在身后,身体微微前倾15度——这是蓝顿人专注时的本能姿态,能让耳后的“声感绒毛”更敏锐地捕捉周围动静,他的“声感绒毛”呈淡蓝色,长度约1厘米,根部有1000个以上的神经末梢,此刻正以每秒5次的频率微微颤动,像风中的细草,颤动的幅度越大,代表捕捉到的声音信息越复杂。他的眼神锐利如刀,快速扫过台下的复制体,目光在凡凡米的位置刻意停留了2秒——凡凡米正低头记录,手指在终端屏幕上以每秒3次的速度快速滑动,屏幕上显示的是演讲内容的思维导图,他似乎对周围的狂热有些疏离,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思考演讲中的逻辑漏洞,这份“冷静”让突安更加警惕。
他曾通过“暗影情报网”得知,凡凡米是米凡最信任的助手,对时空波动的敏感度远超常人,甚至能察觉0.01赫兹的能量
;异常——这种敏感度相当于能听到宇宙中最细微的“星震声”,而星震产生的能量波动通常只有0.005赫兹。这让他不得不警惕——若凡米凡发现调研计划的破绽,后续用工业生物打印技术制造“超级核电池”的交易将彻底失控,而这种核电池能为蓝顿星的“星际战舰”提供100年的能量,是他们称霸周边星系的关键。突安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大腿外侧,节奏与卫队“脉冲步枪”的能量循环频率一致——脉冲步枪每3秒会完成一次能量蓄积,蓄积时枪身会发出1赫兹的低频振动,他的敲击恰好与之同步,这是蓝顿人“保持戒备”的潜意识动作,通过肢体节奏与武器能量的共鸣,维持战斗状态的警觉性。他在心里快速评估:复制体们擅长科研却缺乏战斗经验,平均战斗指数仅为15(蓝顿卫队士兵的战斗指数为80),若发生冲突,卫队的脉冲步枪能在30秒内释放频率为50赫兹的麻痹射线,射线会让人体肌肉暂时僵硬,持续时间5分钟,完全控制局面,无需过度担忧。
王侃侃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在演讲中特意加入了一句:“在此要特别感谢突安陛下对调研工作的支持,陛下的远见让我们的跨文明合作更有底气。”说这句话时,他刻意转向突安的方向,上半身微微前倾10度欠身,姿态恭敬而不卑微,既将突安推到“合作者”的位置,降低对方的警惕,又向复制体传递“突安认可计划”的信号,避免他们产生不必要的疑虑。他的手指在背后悄悄按了一下腰间的“信号抑制器”——这个指甲盖大小的设备由“电磁屏蔽材料”制成,能屏蔽10米内的所有电磁信号,屏蔽范围呈圆形扩散,正好覆盖他周围10米的区域,防止有人偷偷用“微型录音设备”录制演讲内容——毕竟这场“动员”,从始至终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复制体们以为的“文明使命”,不过是他与突安交易的“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调研设备的纳米芯片,掌控复制体的动向,确保交易顺利进行。按下抑制器的瞬间,他能感觉到设备传来的微弱震动——这是“屏蔽启动”的机械反馈,震动频率为5赫兹,只有他自己能通过衣物的触感察觉,他悄悄松了口气,继续用激昂的语气说着后续的“调研安排”,声音中的热情与背后的算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蓝顿星的双日,一面光明,一面灼热。
3.隐形的网:纳米芯片与卫队的戒备
更没人察觉,他们领取的“调研设备”中,都被植入了纳米级定位芯片。这种芯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核心材料,直径仅0.1毫米,比人类的头发丝(直径约0.05-0.1毫米)还要细,隐藏在设备电源接口的金属触点下——触点的材质是“黄铜合金”,表面镀有一层0.01毫米厚的镍,金属光泽恰好能掩盖芯片的存在,即使近距离观察,也只会以为是触点表面的微小划痕。芯片表面覆盖着一层“仿生陶瓷涂层”——涂层由“氧化铝与氧化锆”混合制成,颜色与接口金属完全一致,甚至能模拟金属的导热性,在设备工作时,芯片的温度会随着接口的温度变化而同步升降,温差不超过0.5c,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的破绽,只有用5000倍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涂层下密密麻麻的电路纹路——那些纹路呈螺旋状排列,像微型的“星图”,指引着量子信号传输的方向,每条纹路的宽度仅10纳米,相当于100个原子的直径。
芯片通过“量子纠缠信号”实时传输持有者的位置信息,这种信号的传输速度与光速同步(约30万公里秒),且能穿透蓝顿星的岩石层——即使复制体进入地下1000米的洞穴,洞穴顶部的岩石厚度达到1000米,信号也不会中断,因为量子纠缠不受物理障碍的影响,安全性远超传统无线电。传统无线电在蓝顿星的红色沙尘中,由于沙尘颗粒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传输距离会缩短50%,而量子信号几乎不受环境影响,只有在遭遇“黑洞引力场”时才会出现微弱干扰。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100公里内误差不超过1米,能精准定位到复制体所在的房间,甚至能通过信号的“相位变化”判断他们是站着还是坐着——站立时人体对信号的遮挡面积小,相位变化幅度为5度;坐着时遮挡面积大,相位变化幅度为10度;超过1000公里后误差会扩大至10米,但仍能锁定大致区域,比如某个山谷或某片平原,区域定位的准确率达到99%。
王侃侃在私人终端中设置了“双重警报”:一是“轨迹偏离警报”,若复制体的移动路线超出预设区域(预设区域覆盖蓝顿星90%的可居住地区,排除了“赤焰火山带”和“死亡沙漠”这两个生命禁区——赤焰火山带的地表温度高达500c,能在10秒内融化普通金属,火山喷发时还会喷射出时速1000公里的火山弹;死亡沙漠则有每秒30米的“沙尘风暴”,
;风暴中的沙尘颗粒硬度达到莫氏6级,能撕裂5毫米厚的防护装备,甚至能磨损金属表面),终端会发出“滴滴”的提醒,声音频率为1000赫兹,这个频率低于蓝顿人耳后的“声感绒毛”敏感范围,不会被外界察觉,同时在星图上用红色闪烁点标注异常位置,闪烁频率与偏离程度成正比——偏离预设区域10公里内,闪烁频率为1次秒;偏离10-50公里,闪烁频率为2次秒;偏离超过50公里,闪烁频率为3次秒,让他能快速判断复制体的失控程度。
二是“心率异常警报”,芯片能通过设备接触皮肤的部位,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同步检测持有者的心率——皮肤与芯片之间形成微弱的电流回路,心率变化会导致电流阻抗发生改变,芯片将这种改变转化为心率数据,若心率超过150次分钟(蓝顿星的正常心率上限为120次分钟),会自动发送“情绪失控”预警——这可能意味着复制体发现了设备中的芯片,或遇到了危险,他必须确保这些复制体始终在掌控中,防止他们擅自返回大本营,撞破自己与突安用“工业生物打印技术换蓝顿星稀有资源”的真正交易——突安承诺用100公斤“暗物质合金”交换这项技术,而这种合金是制造“跨星系星舰引擎”的核心材料,价值连城。他的私人终端放在内侧口袋,终端外壳采用“防辐射材质”,能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屏幕始终处于“息屏状态”,只有收到警报时才会亮起1秒,随后自动熄灭,避免被突安发现。
复制体们潮水般涌出大厅后,空旷的空间里只剩下突安、王侃侃,以及外围一万多名荷枪实弹的蓝顿皇宫卫队。卫队士兵穿着深蓝色的作战铠甲,铠甲由“钛合金与能量结晶”按7:3的比例混合制成,钛合金提供结构支撑,能量结晶提供能量防护,整体重量仅10公斤,比传统金属铠甲轻50%,却能抵御1000米外口径12.7毫米的子弹攻击——子弹击中铠甲后会被能量结晶形成的“缓冲层”减速,最终停留在铠甲表面,不会穿透内部。铠甲表面的“能量护盾发生器”处于半激活状态,泛着淡淡的蓝光——这种蓝光来自能量结晶的“受激辐射”,能量结晶在通电后,内部的原子会释放光子,形成蓝光,半激活状态下的护盾厚度为2厘米,能抵御低功率能量弹的攻击;完全激活时蓝光会变得刺眼,护盾厚度增加到5厘米,能抵御高速子弹和中功率能量弹的攻击,甚至能减缓时速1000公里的高速物体的冲击力,将其速度降低50%。
头盔上的目镜闪烁着红光,显示当前处于“警戒模式”,目镜是“全息显示镜”,镜片采用“透明陶瓷”材质,既能保护眼睛,又不影响视野,内部的“全息投影模块”能实时刷新大厅的环境数据:温度25c(蓝顿人的舒适温度范围为22-28c,低于22c会导致他们肌肉僵硬,高于28c则会加速新陈代谢)、湿度40%(适宜设备运作的湿度,湿度超过60%会导致电路短路,低于20%则容易产生静电)、能量波动稳定在0.5赫兹以下(超过1赫兹就可能是设备故障或外部电磁干扰),任何异常数据都会被红色方框标注,同时在目镜中弹出“应对建议”,比如能量波动异常时,会提示“检查周边10米内的电子设备,准备启动干扰屏蔽装置”。
士兵手中的能量枪枪口,“能量聚能环”正微微发亮——聚能环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内部储存着电能,亮度代表能量储备,当前的亮度意味着95%的能量已就绪,亮度每提升10%,代表能量储备增加10%,从淡蓝到耀眼的白色不等。枪身的“安全锁”处于打开状态,安全锁是“指纹识别式”,只有卫队士兵的指纹才能解锁,指纹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9.99%,防止武器被他人盗用。只需扣动扳机,就能发射出相当于100发旧星区7.62毫米子弹威力的能量弹,能量弹呈红色,温度高达3000c,击中目标后会产生“爆炸冲击波”,冲击波范围约2米,能将10米内的物体推倒。他们的目光如同雕塑般坚定,锁定着大厅的每一个角落,双脚与肩同宽,呈“防御站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膝盖微屈,身体重心下沉,这是蓝顿卫队的标准姿势,既能在0.5秒内快速移动,又能随时举枪射击,防备着任何意外——无论是复制体突然返回,还是设备故障引发的爆炸,甚至是可能出现的“第三方袭击”(比如其他文明的间谍渗透)。
4.密封的交易:汗水与打印前的校准
金属门缓缓闭合的瞬间,发出“嗡”的一声轻响——这是门体“密封系统”启动的声音,声音频率为500赫兹,恰好处于人类听觉的舒适范围,不会让人感到刺耳。门体由“双层钛合金”制成,每层厚度为10毫米,中间夹着5毫米厚的“隔
;音棉”,这种隔音棉由“聚酯纤维”制成,内部有无数细小的孔隙,能吸收99%的声音,即使门外传来120分贝的爆炸声,门内也只能听到30分贝的微弱声响,相当于轻声说话的音量。门边缘的“磁性密封条”相互吸附,形成三层紧密的密封层,第一层由“橡胶材质”制成,用于隔绝外部的红色沙尘;第二层是“金属薄片”,用于增强隔音效果;第三层则内置“气压传感器”,能实时检测门内外的气压差,若外部气压突然降低(可能是沙尘风暴来临的前兆,风暴来临前气压会下降10千帕),传感器会自动触发“气压补偿装置”,向门内注入压缩空气,维持门内外气压平衡,同时加强密封条的吸附力度,防止沙尘从缝隙进入。
这种设计既能阻止外部的红色沙尘进入(蓝顿星的沙尘含有30%的“氧化铁颗粒”,颗粒直径为1-10微米,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附着在设备的精密零件上,比如电路板上的焊点,会在24小时内引发氧化反应,导致焊点脱落,设备故障),又能隔绝声音,让大厅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确保接下来的对话不会被外界察觉——即使是门外的卫队士兵,也只能听到模糊的“嗡嗡”声,无法分辨具体内容。王侃侃终于松了口气,他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汗水透过科研制服的“透气纤维”——这种纤维由“竹炭纤维”制成,通常能快速吸收汗液并蒸发,但在他过度紧张时,汗液分泌速度超过了蒸发速度,导致汗水在背部晕开一片直径15厘米的深色印记,印记的形状像一朵扩散的乌云,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冰凉的触感,让他忍不住微微发抖——这种颤抖是身体对过度应激的自然反应,他的肾上腺素水平比正常状态高出3倍,心率达到120次分钟,比平时快了50%。
刚才在台上维持镇定的每一秒,都像在走钢丝——既要用激昂的语气让复制体相信“调研计划”的真实性,又要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向突安传递“合作诚意”,还要时刻留意凡凡米的反应,防备他发现异常,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突安的手段他早有耳闻,曾经有一个文明使者因破坏交易,被突安用“能量囚笼”囚禁在“赤焰火山带”边缘,最终被火山喷发的岩浆吞噬。他向突安做了个“请”的手势,手指微微弯曲30度——这是旧星区流传的礼貌手势,代表“尊重与诚意”,弯曲角度经过严格规范,角度过大显得过于谦卑,会让突安轻视;角度过小则显得傲慢,可能引发对方不满。他的语气也变得格外恭敬,甚至刻意放慢了语速,每秒说3个词,让突安能清晰理解每一个字,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对方思考:“陛下,工业生物打印基地已准备就绪,打印溶液的配方经过三次精准校准,每一次校准都有详细的实验记录,记录保存在加密数据库中,您随时可以用您的权限查看。”
“第一次校准脑波匹配度,我们用‘量子脑波仪’采集了您的脑波样本,这种仪器能捕捉到大脑神经元放电产生的微弱电流,采样频率为1000赫兹,共分析了其中1000个特征参数,包括脑波频率、振幅、波形等,确保您的脑波频率与打印机接收模块完全同步,误差率低于0.001%——这个误差率,相当于在10万公里的距离上,偏差不超过1米,比蓝顿星‘星际导航系统’的精度还要高10倍;第二次优化物质转化率,我们调整了打印溶液中‘纳米催化剂’的比例,将催化剂浓度从0.5%提升到0.8%,使打印材料的利用率从95%提升到99.5%,减少‘暗物质合金’的浪费——这种材料在宇宙中都极为稀有,每克价值相当于1000单位的星际通用货币,1公斤的暗物质合金,就能制造出能让星舰进行‘跨星系跃迁’的能量核心,而一艘星舰需要10公斤这样的合金;第三次测试能量稳定性,我们模拟了打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12种能量波动,包括‘外部电磁干扰’‘能量供应不稳定’‘温度变化导致的能量损耗’等,每种情况都进行了50次实验,实验数据显示,即使在最恶劣的能量波动下,打印机的参数偏差也不会超过0.1%,确保不会出现失控——失控可能导致打印材料在高温下爆炸,威力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足以摧毁整个打印车间。”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讨好:“我们还用您上次参观基地时的脑波数据做了100次模拟打印——那些数据来自隐藏在墙壁装饰花纹中的‘微型脑波传感器’,传感器与花纹完全融合,大小仅0.5毫米,颜色与花纹一致,不会被察觉,它能在10米范围内采集脑波信号,采集过程中不会释放任何能量,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模拟打印的成功率达到99.9%,打印出的核电池样品各项参数都符合您的要求,仅剩的0.1%误差,来自‘思维波动’的不可控性,比如突然的情绪变化可能导致脑波短暂紊乱,不过我们已经设置了‘波动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宇智波杏里有一个秘密。她是个有特殊能力的咒术师,可以梦到自己的死亡。上辈子,十八岁那年,她在预知到自己的死亡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她转生到一个忍者世界,一直秉持着咸鱼+苟命的原则,熬过了第三次忍界大战,顺利活到了十八岁!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迈过十八岁这道坎的时候她又做梦了。离谱的是,她梦到族长家的大儿子灭族了!全族上下,死个精光!除了他那倒霉弟弟。而且灭族的刽子手还不止一个,最后捅死她的家伙是个戴面具的王八蛋,也有写轮眼,真该死!然后,她就被气醒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发动生得术式,想请来一个厉害的大佬撑腰!结果没想到,她发动术式请来的大佬居然就是这场灭族悲剧的罪魁祸首!真特么该死的运气!后来杏里什么?你说你的理想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一辈子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为所欲为?不用工作,不用社交?只要躺着就好?好家伙,同道中人啊!你还差哪步,说出来,我来解决!斑...
一曲红楼,多少遗憾。林瑾玉穿越到了红楼的世界中去,成为了原书中并不存在的黛玉的兄长,看着自己可爱的妹妹,林瑾玉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妹妹,让她过上与上一世完全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只是在林瑾玉这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整个红楼都于林瑾玉印象中的红楼变得不一样(这是一本群像文,主角并不只是林瑾玉,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按理说,小姨母和我妈妈都是一个逼里操出来的,玩起来的区别应该不大,更何况小姨母更年轻,小骚逼像跟成精了一样,都会咬人,泻一次能湿半张床,骚啼起来像在唱歌,又媚又辣,连屁眼里都是香的可就是不如妈妈玩起来过瘾,就算是一样的射精,一样的高潮,也总觉得差一点,不够味儿。这就导致了每一次小姨母都被我操成泥了我也还是不尽兴。就像是小姨母哪都好,但非要我选择一个,我宁愿一辈子插在妈妈那都被玩松了的屁眼里...
...
僞骨科非典型追妻季骁是伴随季予风长大的生长痛,季予风自以为是的追逐那麽多年,最後发现所有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切爱恨在生死前都不激烈,後来季予风明白了,他们占有彼此近乎一半的人生,从一开始便是趟坐错方向的班车,于是他一个人漂泊去远方。可一直把自己推远的哥哥突然回头了不控攻不控受,纯爱但狗血,两个人都够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