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彻此言,是基于即位时被窦太后压制。新政被窦太后阻拦,他提拔的官员或被罢黜或被诛杀。直至窦太后离世,刘彻才得以掌权。【秦念:你被能力弱于你的窦太后所压制,其缘由在于她掌权时间更长,且你朝以孝治天下。朕早就说过,可孝不可顺,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就可以着手夺权,成功了就让太后退休养老,失败了就再接再厉或者熬到太后离世。】【刘彻:……】刘彻怀疑秦念在内涵他。他就是夺权失败,之后熬到窦太后离世。但秦念之言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如果外戚无功不得受封,太后的权力必然受到限制。且倘若外戚并非依托于太后的权力,那么太后与皇帝的争权就不会关系外戚家族的兴亡。【刘邦:夺权?不是太后让权?】刘邦的设想,那可是留下祖训,待刘恒及冠,吕雉就该还政于他。怎么到秦念嘴里,就变成需要皇帝去夺权?【秦念:你是想说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太后就该直接让权?那你觉得太后时期的武曌该还政给李显李旦吗?】太上皇李旦:“……”他怎么又在挨骂?………武曌笑了一声。她对秦念的许多想法都深觉惊奇。秦念的话总是乍一看离经叛道,但细看就会发现环环相扣,最终指向她想要达到的目的。而这一次,秦念的目的……【刘邦:呃……】刘邦倒是想回答应该。但这么答,肯定会被天幕视作谎言。实在是李显李旦这两人太过昏庸!等等,昏庸……【秦念:所以说幼主即位还有一个问题:成年的太子一般已经参与政务,皇帝能对太子的能力作出一定的判断。但幼帝不同,鬼知道他长大之后是明君还是昏君。】【秦念:但夺权不同。皇帝作为未来的掌权者,朝臣天然会倾向与他,在遏制外戚的情况下若还不能夺太后之权,只能说明能力不足,那就再磨练磨练。】甲方的目的是改写意难平,而刘秀话题几乎没有意难平。这四个小时,秦念打算剑走偏锋。尝试用现代人的逻辑,去改良封建帝制。能不能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没让群聊冷场,甚至这次参与讨论的皇帝还比以往更多。【刘秀:不妥。若太后为了掌控权力谋害皇帝,或如王莽那般幽禁刘婴、致使其长大后不能名六畜又当如何?】刘询呼吸一窒。王莽竟敢如此对待他的后人?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同样眉头皱起。【秦念:太子只能从子嗣或宗室中挑选,而皇后可以从万民中选,不合适还能废后再立。要是选出一个无能又贪权的皇后,那只能说明皇帝眼瞎——即便是选错皇后,只要皇帝能活到太子成年,皇权也是直接交给太子而不是太后。】【刘秀:……】刘秀居然开始觉得秦念此言有理。只有在幼主登基的情况下,才会由太后代政。立下太子后,择其生母为皇后,倘若皇帝早逝,则太后就是幼帝的生母。就算皇帝无子需从宗室过继,也可以选贤能者为皇后。只有选错皇后、皇帝早逝、太子非亲子这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才会出现他所顾虑的问题。但这就意味着,皇帝选妃嫔时也当以选后为标准。——若皇后无子,而嫔妃有子,改立有子的妃嫔为皇后更加稳妥。………武曌知道秦念还有未尽之言:假如太子能力有限,那么哪怕其已经成年,皇帝也能先将皇权交给太后。正如当初雉奴离世前,遗诏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武曌:东汉有段时期,连续两个皇帝病逝,又面临世所罕见的水旱十载,同时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是太后临朝称制,挽东汉于危难之际。她并无子嗣,却是截至此时最贤明的太后。】武曌试着说出和熹皇后邓绥的事迹,并未为天幕所阻。【秦念:截至现在她也是最贤明的太后,被誉为“皇后之冠”。若是无她理政,东汉不到百年就该亡国了。】“她是何人?”这一问题不出所料就被天幕所阻。百年不到——此刻刘秀理解了李世民对武曌的态度,也意识到自己因王莽篡汉而对太后干政有着过多偏见。才会在未来将于社稷有功的吕后移出高庙,此事也被后世视为笑话。【秦念:可叹的是这位太后严格限制外戚,她死后,皇帝却因太后不肯交权而清算她的家族,亲小人杀贤臣——就这么个蠢东西,当初太后要是在危难之际交权,你东汉就得亡在这个昏君手上。】诚然,汉安帝刘祜还有着破平车师、再通西域的功绩。但时间是邓绥去世的两年后,此战显然是沿用她留下的军队和物资。除此以外,刘祜做的事情是:逼死邓太后的堂弟邓遵,他有平定鲜卑之乱的功绩。邓遵死后鲜卑复叛,直到他儿子汉顺帝刘保登基才平定鲜卑之乱。废除“臧吏三世禁锢”,允许贪官的子嗣当官。允许“母子兄弟相代死”,母子兄弟可互相替死,也不知道这种法令是想干嘛。废黜太子刘保——中兴东汉的汉顺帝刘保是在刘祜死后政变登基。在国家灾害未平、边战未止、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坚持给他的乳母王圣大肆修建家舍、园池、庐观。好在刘祜死得早,邓太后死后他只掌权了四年。就这么一个昏君,邓绥要是早早还政,东汉不可能撑过那水旱十载。【刘秀:对太后干政有偏见是朕之过,当就此改之。】刘秀将吕太后移出太庙,就是要警醒后世不得让外戚乱政。结果后世出现一位主动限制外戚、被誉为“皇后之冠”的太后,却有昏君清算其家族!如此刻薄寡恩,此后的太后又怎会主动限制外戚?………此时太后吕雉才将伏跪多时的刘恒扶起。天幕足够大,故而刘恒能够看到“以吕后危及社稷为由将她移出太庙”之后的内容。“儿臣一切听从母后的旨意。”如今刘恒还只是皇太弟,哪怕是登基及冠,他也不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与母后争权。吕雉不知道这个被清算家族的太后是何人。但她已经决定,只要刘恒一直这么听话,她就不会重用吕氏外戚。不是因为先帝的“非宗室不得无功受封”,而是因为秦念那句“吕雉提拔的外戚对治政毫无正面效果”。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吕氏外戚除了在先帝时期立下功勋的那部分,剩下的人和武曌的废物外戚别无二致。强行封赏,他们也守不住她的赐予,反倒后患无穷。刘恒不是昏君,她不封赏外戚,反倒能够保全吕氏一族。即便后世的皇帝未曾提及,吕雉也已经猜出原本的历史——她重用外戚来巩固权势,甚至威胁刘汉社稷。在她死后,吕氏一族遭到清算。【秦念:朱元璋,朕再提醒你一件事。朝臣主张禁止后宫与宦官干政,其实是在翦除皇帝的羽翼。没有这些依附皇权而存在的势力,新帝怎么跟这些在朝堂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的大臣斗?】【朱元璋:竟是这般……朕明白了,谢秦皇指教。】朱元璋下令后宫宦官不该干政时,满朝文武无人反驳,皆是称颂之声。当时自己还觉得这般举措极为正确。如今想来,如此符合朝臣利益的举措,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自己尚且不能分清朝臣忠奸,以为谏言难听的大臣都是看不起他,才会杀谏臣毫不手软。新帝初掌政权,又如何分辨得出哪些朝臣可信、哪些不可信?倘若是幼帝登基,未得先帝教导,太后又不通政务……朱元璋已是惊出一身冷汗。这样的皇帝,岂不是最容易为朝臣所制?故而明帝普遍早逝,即便知道太医无能,也无法选召民间名医。后世那两个长寿的明帝,也是屡遭刺杀,只能自保而不能重整朝纲。【秦念:刘秀,你朝党争不及明朝激烈,皇帝的寿命比明朝还短得多。除了短寿还子嗣艰难、皇子经常早夭。你朝常有幼帝登基,人送外号“东汉幼儿园”。】【刘秀:???】刘秀几乎是瞬间阴谋论。皇嗣艰难且经常早夭,是谁在作乱?刘秀暂且压下对那位贤后的怀疑。毕竟他刚才还表明不应对太后干政有偏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深山古木郁郁葱葱,水潭灵气弥漫,皓月洒下银沙般的光华,附近都若有若无地流转灵光。笔直如松地站在恒古就存在的灵潭边,白衣如雪的绝美少女仰望夜空,表情隐隐有着激动和惆怅。一只雪白的七尾灵狐缓缓走过来,恋恋不舍地贴着她的腿边磨蹭,喉间出撒娇般的嗷呜声。我对渡劫天雷的感应越来越强烈了,感觉近期就会要渡劫。白衣少女弯腰将自己的灵宠抱进怀中,渡得过,我便能和母亲,和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聚渡不过,身死道消。嗷呜~~七尾灵狐不舍地叫了一声,口吐人言,主人,我有化形雷劫的经验,我和你一起渡劫。...
1v1双洁,双性生子,美人徒弟受,白蛇师尊攻~温煦意外穿书变成了反派玉清寒的小徒弟,小徒弟还是个雌雄同体的双性人。巴掌大的小脸精致可爱,又大又圆的眼睛总是泪光莹莹,雪白的肌肤一掐就红,身娇体软的样子一推就倒,还拥有传说中的樱桃小嘴。温煦心里泪流满面,再也无法直视自己了,这让他以後怎麽找媳妇儿!之後又莫名绑定了一个求生系统,要想活命必须狂刷玉清寒的好感值,完成任务後才能获得永生,不然就只能死翘翘。温煦只好努力讨好玉清寒,哪怕在知道对方竟然是条大白蛇後,也要忍着恐惧含泪刷好感度,什麽端茶倒水丶捏肩捶腿丶陪聊陪吃全都做了,天天待在玉清寒身边近身伺候。可玉清寒却以为小徒弟是喜欢自己。师尊小徒儿想摸我鳞片,他是不是喜欢我?师尊小徒儿想把我的鳞片揣怀里,他肯定是喜欢我!师尊小徒儿想近身伺候我,他竟然这麽喜欢我!後来,玉清寒无意间知道了小徒弟的秘密,一脸惊喜的说乖徒儿,给为师生个宝宝吧?温煦红着眼低声啜泣师尊,疼,我不要生宝宝双性,生子,有可爱的小崽崽~私设背景,全场架空!封面已授权,禁止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