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章 保境安民政策惠民(第2页)

苏玉婷沉思片刻,说道:“我有个办法。咱们可以和商户、乡绅合作,让他们出资赞助水利工程,政府给予回报——比如,免除他们一年的营业税,或者授予‘功德牌匾’,在县城的功德碑上刻上他们的名字。同时,咱们的兵工厂可以多生产一些武器配件,卖给友好的军阀,换取资金。”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苏玉婷立刻行动起来,召集了临城、沙河两县的商户和乡绅,召开水利募捐大会。会上,苏玉婷详细介绍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水利修成后,农田丰收,粮食充足,大家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而且,政府会为出资的商户、乡绅颁功德牌匾,让大家名留青史。”

商户们纷纷响应,临城最大的布商王老板当场表示捐赠五千两白银:“马司令为百姓办实事,我们商户也不能落后。水利修好了,百姓有钱了,才能买更多的布,我们的生意才能更红火!”

乡绅们也不甘示弱,之前被马小丑惩罚过的张乡绅,为了弥补过错,也捐赠了三千两白银。短短几天,就募集到了三万两白银,加上兵工厂出售武器配件的收入,五万两白银的资金缺口顺利补齐。

资金到位后,兴修水利工程正式开工。马小丑下令,从部队中抽调两千名士兵,同时招募三千名百姓,组成水利建设大军。士兵们负责开凿水库、修建水渠的主干部分,百姓们则负责挖掘支渠、运送材料。

开工那天,沙河上游的山谷里,旌旗招展,人声鼎沸。马小丑亲自挥起第一锄头,挖下了水库的第一方土。“兄弟们,乡亲们!这水渠、这水库,是咱们临城的生命线,是子孙后代的幸福线!今天咱们多流一滴汗,明天百姓就多收一斗粮!”

士兵们和百姓们士气高涨,纷纷拿起工具,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水库的修建最为艰难,山谷中的石头坚硬,需要用铁锤、钢钎一点点开凿。士兵们光着膀子,挥舞着铁锤,“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停,火花溅满山谷。很多士兵的手上磨出了血泡,缠上布条继续干;有的士兵累得晕倒在工地上,醒来后喝口水,又立刻投入战斗。

百姓们也毫不逊色。李老汉带着狗剩,加入了挖掘支渠的队伍。李老汉虽然年纪大了,但干活十分卖力,挖渠、运土,样样不落。狗剩才十三岁,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锄头挖土,用竹筐运土,脸上沾满了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

林婉清和苏玉婷也没有闲着。林婉清负责后勤保障,她在工地附近搭建了临时厨房,组织妇女们为士兵和百姓们做饭、烧水。每天天不亮,厨房就开始忙碌起来,蒸馒头、熬粥、炒青菜,确保大家能吃上热饭热菜。她还特意让人熬制了绿豆汤、凉茶,送到工地上,为大家解暑降温。

有一次,工地上爆了痢疾,几名士兵和百姓上吐下泻,浑身无力。林婉清得知后,立刻让人将患者隔离,请来医生诊治,又让人将工地的饮用水烧开,严格消毒,还在食物中加入了预防痢疾的草药,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玉婷则负责材料供应和工程监督。她每天都要核对木材、石材、工具的消耗情况,确保材料及时供应;同时,她还要巡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现问题及时整改。有一次,她现一段水渠的堤坝修得不够牢固,立刻下令返工,并对负责该段工程的军官进行了严厉批评:“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天要是偷工减料,明天洪水一来,就会冲毁堤坝,淹没农田,害了百姓!”

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挖掘主干渠时,需要穿过一片沼泽地,土质松软,水渠挖好后容易坍塌。马小丑得知后,亲自来到沼泽地查看,想出了办法:“用石头铺垫渠底,再用夯土加固渠壁,这样就能防止坍塌。”士兵们按照他的方法,果然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连续几天大雨,山谷里积水严重,工地泥泞不堪,无法施工。马小丑下令,趁着大雨间隙,修建排水沟,将积水排出;同时,让工匠们制作简易的防雨棚,确保材料不被雨水浸泡。雨停后,他立刻组织大家清理工地,尽快恢复施工。

两个月的时间里,马小丑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士兵们、百姓们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休息。他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皮肤被晒得黝黑,却丝毫没有怨言。看到水库的堤坝一天天增高,水渠一点点延伸,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终于,在秋末冬初,水利工程顺利完工。一座容量达百万立方米的水库拔地而起,三条主干渠像三条巨龙,蜿蜒伸展,连接着数万亩农田,数十条支渠如同毛细血管,将水源输送到每个村庄、每块田地。

竣工那天,马小丑组织了盛大的通水仪式。随着水库闸门的缓缓打开,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流淌,一路欢歌,奔向干涸的农田。百姓们纷纷跑到渠边,捧起河水,激动地欢呼雀跃。“水来了!水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旱季了!”“马司令真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啊!”

李老汉站在渠边,看着河水滋润着自己的田地,老泪纵横。他拉着狗剩,对着马小丑深深鞠了一躬:“司令,谢谢您!您为咱们修了水渠,以后咱们的田地再也不会缺水了,粮食一定会大丰收!”

通水后的第二年春天,临城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春旱,周边几个县的农田因为缺水,麦苗大面积枯死,而临城、沙河两县的农田,因为有了水渠灌溉,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到了秋收时节,粮食产量较往年又翻了一番,不仅满足了百姓的口粮,还储备了大量军粮,为部队的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开办学堂:让孩童点亮未来

解决了温饱问题,马小丑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他深知,乱世之中,不仅需要强大的武力,更需要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只有让孩子们读书识字,才能改变临城的未来。

在临城、沙河两县,绝大多数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们要么跟着父母种地,要么帮着家里放牛、放羊,一辈子目不识丁,只能重复祖辈的命运。马小丑巡查时,多次看到孩子们趴在学堂窗外偷听读书声的场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马小丑下定决心,开办两所官办学堂,一所设在临城县城,命名为“临城学堂”;一所设在沙河县,命名为“沙河学堂”,穷苦人家的孩子一律免费入学,不仅免学费,还免费提供笔墨纸砚和午饭。

学堂的选址很快确定下来。临城学堂选在县城里一处废弃的寺庙,寺庙规模不小,有大殿、厢房,稍加修缮就能使用;沙河学堂则选在沙河县衙旁边的一处旧宅院,环境安静,适合读书。

修缮学堂的工作交给了赵虎,他带着士兵们,将寺庙和旧宅院打扫干净,修补破损的墙壁,更换腐朽的门窗,将大殿改成教室,厢房改成先生的住处和学生的宿舍。林婉清则亲自挑选桌椅板凳,她让人打造了结实耐用的木质桌椅,确保孩子们能安心读书。

接下来是聘请先生。马小丑要求,先生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人品端正、有爱心,愿意为穷苦孩子授课。李参谋四处打听,找到了两位合适的人选。

一位是张夫子,年近六十,是前清的秀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清朝灭亡后,张夫子不愿为军阀效力,隐居在乡下,靠教书为生,收费低廉,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曾跟着他读过几天书。李参谋找到他时,张夫子正在自家小院里种菜,听说马小丑要开办免费学堂,为穷苦孩子授课,当即答应下来:“马司令为百姓办实事,老夫愿意尽绵薄之力,让更多孩子读书识字,明白事理。”

另一位是陈先生,三十多岁,曾在省城的新式学堂读书,学过算术、地理、自然等新知识,思想开明。他因为看不惯军阀的残暴统治,回到了家乡,一直想找机会为家乡做点贡献。得知马小丑开办学堂,他主动前来报名:“我愿意教孩子们新知识,让他们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位先生的到来,让马小丑十分高兴。他亲自接见了他们,与他们商议学堂的课程:“除了传统的国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还要加上算术、地理、自然,让孩子们学到实用的知识。另外,还要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爱国、爱民、勇敢、正直的品格。”

张夫子和陈先生都表示赞同。张夫子负责教授国学,陈先生负责教授算术、地理和自然,两人分工协作,共同为孩子们授课。

学堂筹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劝学。虽然学堂免费,但很多穷苦人家的父母还是不愿意让孩子上学,他们觉得孩子上学耽误干活,不如在家种地、放牛,还能为家里添一份力。

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学堂,林婉清和苏玉婷亲自下乡劝学。她们带着丫鬟,走遍了临城、沙河两县的各个村庄,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

“王大嫂,让孩子去上学吧。”林婉清来到李家村的王大嫂家,看着院子里正在喂猪的孩子,温柔地说道,“孩子现在读书识字,将来就能有出息,不用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学堂不仅免费,还管午饭,不用你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

王大嫂叹了口气:“夫人,我也想让孩子上学,可家里就靠他放牛、割草,他走了,活谁干啊?”

苏玉婷连忙说道:“王大嫂,你放心,孩子上学后,放学时间很早,不耽误干活。而且,孩子学会了算术,将来你家卖粮食、做买卖,也能算清楚账,不会被人坑骗。再说,要是孩子将来能考上功名,或者被司令重用,你们家就能彻底摆脱贫困了!”

林婉清又补充道:“我们还会在学堂里教孩子一些手艺,比如木工、铁匠的基础,就算将来不当官、不从军,也能有一技之长,养家糊口。”

在林婉清和苏玉婷的耐心劝说下,王大嫂终于松了口:“那……那我就让孩子试试吧。要是他真能学到东西,我就感激不尽了。”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村庄不断上演。林婉清和苏玉婷用她们的真诚和耐心,打动了一位又一位家长。李老汉也带着狗剩,来到临城学堂报名:“司令,夫人,我想让狗剩上学,让他多学点知识,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报答您的恩情!”

开学那天,临城学堂和沙河学堂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临城学堂的院子里,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孩子和家长,一共来了两百多名学生,最小的才六岁,最大的已经十五岁。孩子们穿着洗得白的衣服,脸上带着羞涩又兴奋的笑容,手里紧紧攥着学堂免费放的笔墨纸砚。

马小丑亲自参加了开学典礼,他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情格外激动:“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临城学堂!从今往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张夫子和陈先生就是你们的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学会做人,将来用你们的知识和本领,建设临城,保卫家园!”

孩子们齐声喊道:“谢谢司令!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开学典礼结束后,孩子们走进教室,开始了他们的读书生涯。张夫子教孩子们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回荡在县城的上空,那是希望的声音,是未来的声音。

陈先生则教孩子们算术,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用实物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他还带着孩子们观察自然,教他们认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讲解地理知识,让孩子们知道,除了临城,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学堂的生活,让孩子们的命运生了改变。狗剩以前每天跟着爷爷种地、放牛,从未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来到学堂后,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学习格外刻苦。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堂,打扫教室、预习功课;晚上,他回到家,还会在煤油灯下复习当天学到的知识。

张夫子很喜欢狗剩,经常单独辅导他:“狗剩,你很聪明,只要好好学,将来一定能有大作为。”

狗剩点点头,眼神坚定:“先生,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马司令和爷爷的恩情,让临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诱情陷落

诱情陷落

重点追妻火葬场高干婚姻,双暗恋,架空国家,政商世家,高冷政界财阀秦洵V柔软坚强女星姜扶熙,长獠牙的小白兔女星V财阀高干,白月光是误会。我怎麽可能喜欢姜扶熙那样的?姜扶熙嫁给秦洵的第一天,她在卧室门口听到男人和他小叔电话,男人矜贵散漫又带点嘲弄的声音瞬间让姜扶熙如坠入冰窖。此後三年,秦洵飞去欧洲常驻三年。三年後姜扶熙患上重度抑郁症的时候,秦洵带着他的白月光回国,那天姜扶熙情绪崩溃开车去机场想找这个男人,结果因为发病出了车祸。最後失血过多结束了自己24岁的生命。只是死後没多久,姜扶熙就看到秦洵竟然在她墓前殉情了?明明他不爱她?为什麽?一朝重生车祸前,姜扶熙还没患上抑郁症,看着电视里俊美的男人,她突然不想解开殉情谜团,只想要逃离无爱婚姻,逃离秦洵这个男人,为自己而活。只是,当她拿离婚协议书找上他,那个高冷禁欲的男人却将她逼到墙角,眼眸猩红,低头厮磨她的耳垂,指尖揉捏她的腰姜扶熙,想离婚,先从我尸体踏过去。人人都以为商界那个清冷男人不爱姜扶熙,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姜扶熙要离婚,他像如疯子一样要疯了,淋雨,下跪,坠海,夜夜眼眸敲门卑微求爱老婆,求求你看看...

你是我的在劫难逃

你是我的在劫难逃

那一夜,她救下一个濒死的男人。等她醒来时,却被设计进了监狱。顾霆琛将她带出监狱,给了她一个安身之所。她以为自己遇到了良人,所以她爱上了他,可他却嫌她脏。她挺着肚子,出现在他的婚礼现场。顾霆琛,那夜救你的人是我,我怀的是你的孩子!我没有那麽好骗。薄情一句话,断送了她的命,她坠落悬崖,尸骨无存。五年後,她牵着一对可爱的宝宝与他擦身而过。苏溪,我终于找到你了。男人深情凝视着她的眉眼。不好意思,先生,我不认识你。...

娇娘驯夫每晚被疯批逼着亲他哄他

娇娘驯夫每晚被疯批逼着亲他哄他

传言国公府冰清玉洁的大小姐,在全家被灭门时,靠私会野男人才逃过一劫为了活命怀孕的俞思绵抱着玄王的大腿,哭喊着要嫁他新婚夜,新郎用公鸡代他拜堂,俞思绵暗暗自庆幸终于能睡个好觉,却不料白天死活不娶她的人,醉酒後,撒娇卖萌求宠求亲亲!为了安稳度日俞思绵假意讨好,却不料她夫君自我攻略,非觉得她没他不能活,爱他无法自拔夫君太疯,生下孩子她要跑路揽腰索吻!关禁闭!疯批一刀插在胸口听说你要和离?她瞒天过海带球跑!後来,被抓回来的俞思绵瑟瑟发抖,却不料疯批夜夜跪在床前,哄她宝贝,给亲一个,命都给你!江山天下都是你的!美强惨,冷戾残暴,疯批大纨绔vs心机深,腹黑狡诈,温柔小仙女医术甜宠权谋一胎双宝带球跑...

[武周]定鼎

[武周]定鼎

武清月万万没有想到,她上一刻还在抄起键盘跟人争辩昭仪杀女纯属胡扯,下一刻就穿成了唐高宗李治的三女儿也就是武则天那个周岁不到便夭折的女儿。好消息随身附带了个系统。坏消息系统只有一个功能,将占据的领地转化为寿命她努力张开四肢摊平,也只有半个月的寿命。武清月决定自救。后世记载,武周皇帝皇长女武德昌盛,以皇太女之尊四方平叛。西击吐蕃党项,北定突厥,南取昆明,东行渡海直取新罗。此后昭昭武周,万国来朝。武清月不管你们信不信,一开始我只是想活到成年而已(大概就是个依然没什么存在感的系统,武皇负责文治,女主负责武功)架空历史衍生向。提前排雷1作者和女主都是武皇的粉丝,不建议李弘李贤等人的粉丝来找不痛快。2有男主,涉及文中重要政治博弈,暂时不剧透,为女主事业服务,年龄比女主小。时间线不会写到生子,所以也不要在评论区问继承人。女主自己还是武皇的继承人呢。理论上来说,这本的定位是双女主,毕竟武皇的戏份很多,所以男主不出现在主配角栏了。(也可能不应该叫男主,应该叫贤后型男配?)3女主的道德观比较双标,对百姓比较有道德,官场斗争上没有,介意慎入。...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