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襄入秦之前就好好研究过秦国的律令。只是看着那些律令,他就感觉压抑到毛骨悚然。
法家的思想总认为,人的一切都能经过律令和刑罚纠正。只要刑罚够重,律令够详细,人人都能成为圣贤。
但现代了解法律的人都知道,法律是底线。如果凡事都事无巨细地用法律规定,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比如秦律规定不见义勇为会被判刑,却未曾想到如果路过的人没发现需要见义勇为,如果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如果先见义勇为然后被反咬一口……这些情况该怎么办。
最后这些过分细致的秦律不仅会导致民众连门都不敢出,出门就可能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触犯律法。过分细致的秦律还可能成为权力者压迫民众的工具,因为只要熟读秦律,再拥有一点执法的权力,要让庶民犯法实在是太容易了。
听了朱襄的话之后,子楚陷入沉思。
他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朱襄所提出的情况。
用更详细的律令来解释?但执法者又如何能得知具体情况是如何?官吏的精力也不允许他们事无巨细地检查每个庶民的行为。
“只奖不罚如何?”蔺贽提议道,“道德的事交给道德管理,法律只惩罚更严重的事。如果庶民一言一行都要用律令来规定,那么官吏要做的事就太多了,容易舍本逐末。治理黎民就像是牧羊,将羊圈在一片肥美的草地中即可,为何还要管每只羊吃哪棵草?”
朱襄打趣道:“蔺礼你是不是还想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蔺贽兜着双手笑眯眯道:“你很懂我。”
朱襄道:“废话,我说的都是《道德经》中的话。不过在刚统一天下的时候,确实需要做到这一点。”
蔺贽惊讶:“你居然同意?”
朱襄点头:“民众刚经过了战乱,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这时就要劝农桑,休养生息。国家除了一些必要的工程,尽可能地轻徭薄赋,才能安定民心。当民众过了一代人的安稳生活,就算再有人起兵谋反,民众会自发地厌恶谋反者。这时候王朝的正统性就确立了。”
子楚问道:“朱襄,王朝的正统不在于天,在于民吗?”
朱襄道:“当然。若天有知,为何不一道雷劈死赵王?既然天不管庶民死活,王朝正统性和天有什么关系?国家强盛难道是祈求上苍得到的吗?”
子楚听到朱襄说老天怎么不一道雷劈死赵王,干咳了两声压住笑意。
蔺贽乐道:“你不愧是荀子的学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朱襄道:“荀子很多理论确实是非常先进,许多法家弟子都是在荀子这里求学。我之前和君上说国家不能盲目扩张,荀子也说过。”
蔺贽好奇道:“真的?我还没听荀子说过。”
朱襄道:“因为荀子还没有空编撰书籍。荀子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能凝之,必能并也’。和我对君上说的话是一个意思。”
朱襄对老秦王所说的那一套攻占土地和教化的话,荀子已经发现了。
荀子说,攻占土地很容易,但要将土地变成国土很难。如果不能“凝”,占领的土地就会被轻易夺去,所以民心比土地更重要。
同样也是荀子,他所认为的民心和孔子、孟子不同。孔子和孟子都更看重“士”,而荀子看重的是“庶人”。
在后世评价“水能载舟”这句话时,总有人将“水”解读为士。但荀子的原话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的着眼点一直是在田野中埋头耕种,承担国家赋税和兵役的普通庶民。他倡导“节用裕民”,就是轻徭薄赋,让庶民休养生息。
不过这并不是孔子和孟子就不如荀子。只是孔子和孟子生活的年代和荀子不一样,那时参政和参军的都是国人,即战国时的“士”。到了荀子活跃的年代,各国已经相继改革,庶民成为兵卒和赋税的主要来源。
听了朱襄的侃侃而谈,蔺贽叹息道:“荀子的‘节用裕民’和老子的‘清静无为’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朱襄道:“先贤的见解有许多分歧,也有许多殊途同归的地方,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蔺贽笑道:“和夏同说这么多干什么?统一后该执行怎样的政策,该去教导政儿。夏同啊,他就是帮政儿打天下的。”
正听得津津有味,颇有收获的子楚拳头硬了。
同样听得津津有味的蒙武退后几步,免得牵连到自己。
他发现这三人是真敢说啊,连第四代秦王都确定了。蒙武从一开始的心惊胆战到最后的麻木,竟然也不自觉地想那位养育在朱襄公身边的公子政继位后是什么情形了。
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为公子政效力的一天,不过自己两个儿子应该能为公子政效力。
蒙武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神情不由柔软。
子楚和蔺贽对骂起来,朱襄也退到蒙武身边,好奇问道:“你想儿子了?”
蒙武脸色一僵:“朱襄公能读心?”
蒙武总算不叫朱襄“长平君”了,比之前有进步。
“不,你脸上慈祥的表情太明显了。”朱襄道,“你总不能是因为看到夏同和蔺礼幼稚得如同三岁孩童,而对他们产生了慈祥之心吧?”
蒙武的表情就像是吞了蚊虫一样扭曲。
朱襄知道未来和公子扶苏一同自尽的悲剧蒙大将军,就是蒙武其中一个儿子,他打听道:“听说你有个叫蒙恬的儿子很勇武?”
蒙武道:“蒙家勇武的人太多,恬儿只是不辱家门。毅儿才华不错。”
朱襄听蒙武满脸的自豪,终于找到了让蒙武打开话匣子的办法。他立刻继续追问蒙恬和蒙毅的事,蒙武果然终于话多了起来,对两个儿子如数家珍。
说着说着,蒙武就开始和朱襄分享蒙恬和蒙毅的黑历史。比如蒙恬读兵书之外的书时没有不睡着的时候,而蒙毅总在习武的时候耍小聪明。两兄弟以为配合得很好,没让祖父和父亲发现他们偷懒的事,其实蒙骜和蒙武就默默地看着这两兄弟得意洋洋。
礼尚往来,朱襄也分享了许多政儿的丑事给蒙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收保护费收到自己班主任头上了。斯文败类老师攻×不良学生受。塑料师生情。斯文败类老师攻×暴躁易怒实则奶凶学生受。师生年上1V1。(年上年上年上)校园流水账,琐碎日常没有剧情,没大纲,想怎么写怎么写,拒绝任何较真。对看文有任何水平三观要求的读者大概不是受众群体,本文编造的所有字数都为作者的喜好服务,口味不合请安静绕道。...
悠宙六域中,神域栀垩国王玄落,为了国家,为了子民,他不惜走遍八国,只为寻找七弦玉叶悬梦琴,与散落各处的琴弦,情节跌宕,路途遥远,牺牲无数但谁又知道,他其实有他的私心,那就是想要寻找内容标签魔幻史诗奇幻正剧...
南扶光是云天宗的大师姐,师父是宴几安,宴几安是真龙化身云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宴几安不善言辞,平日里生人莫近,但传闻真龙镀鳞那日,必须要神凤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苍生太平。千百年间,自云上仙尊降世,莫说什么神凤,身边只有南扶光一个徒弟且是只有性别上跟神凤搭点儿关系的徒弟。云天宗默认这位幸运平替就是南扶光无误,于是早在好多年前便顺手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一起,挂在宗门后山姻缘树上。宴几安没说不可。南扶光没有抵抗。所以平日里,南扶光招猫逗狗,正事不干,仗着师父(未来道侣)他老人家的尊位在宗门作威作福。直到某一天南扶光突然有了个小师妹,听说是百年前宴几安曾被人救了一命,这些年宴几安一直在找寻这个人。如今他终于找到她,并将她带回了云天宗。巧的是,小师妹好像正是神凤。至此,什么破事都来了。宗门的人说,真龙神凤天生一对啊,南扶光该让让了。师父前脚说,过往关系皆不续存,后脚收小师妹为座下第二名弟子,南扶光突然不是那个唯一了。秘境里得来的宝物,小师妹用着刚刚好,救世大义帽子扣下来便给小师妹用了。被清洗灵髓,至金丹碎裂,识海崩塌沉寂,成五灵根废人,前半生修为前功尽弃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某日,宴几安招来南扶光,依旧是眉目淡然清心寡欲的模样,他说「抱歉,我得娶鹿桑。」南扶光想了想,说,好。姻缘树上的木牌子被取下来砸碎,之后宴几安对南扶光还是很好。最好的仙器最好的金丹最好的法器除了在青云崖,在大日矿山,在渊海宗,生死关头,他选择的永远都是鹿桑。南扶光感情咱这是狗血得很彻底的路人哈?淦!...
...
算命先生告诉龙华,他是十世善人,所以合该这辈子功德加身,诸邪不扰,心想事成,享尽富贵荣华。龙华emmm…那,多谢前十世的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想,要是能有机会感谢补偿前人就好了。...
A市的街上,车水马龙。 我在一家名叫遇见的咖啡厅已经坐了两个小时,靠墙角的位置,正对着操作台的方向,一位穿着天蓝色围裙的年轻女孩,正在忙碌的冲泡着各类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