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尚书大人有些纳闷,今日皇帝实在热情过头,让他受宠若惊,甚至对面那个一向不对付的锦衣帅看他的眼神也是温情脉脉,让刘本兵心底寒,不自然地夹紧了屁股。
“刘先生有何要事要奏啊?”朱厚照笑语晏晏问道。
没等刘宇接口,心领神会的丁寿便冲着朱秀蒨道:“戎机要务乃国之大计,郡主可否回避一二?”
“你……”丁寿明目张胆的逐客令,险些将朱秀蒨肺都气炸,欲要还嘴终究还是顾及大体,愤愤顿足,准备告退。
“也非是什么大事,戊辰科武举三场会试已毕,兵部遴选各地举子六十名,奏请陛下御览钧裁。”刘宇急忙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手本,双手呈上。
“六十名?有这许多?”朱厚照亦觉惊喜,毕竟之前武举会试未成定例,所录举子零零散散,甚有空榜的时候,骤然一榜拔出来六十名将才,那话怎么说来着,幸福来得太快,皇帝一时还来不及适应。
“天佑陛下,本科才堪大用举子甚多,老臣依据朝廷新颁《武举条格》,精选优拣,尚得此数,非是兵部虚应故事。”
“比武的?皇帝哥哥可否借我看看?”才走出去几步的朱秀蒨扭身便奔了回来,一脸期盼地央求朱厚照。
朱厚照自小一人长大,对这位小几岁的堂妹颇为纵容喜爱,只要她不再揪着大风吹耳朵里的那几句话不放,看份名录有甚当紧,顺手就递了给她,兴奋道:“刘先生,你与朕说说本科会试情形。”
看出皇帝龙心甚悦,刘宇也是暗喜不已,杨正夫所言不差,广录举子,上投陛下所好,下结众将之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刘宇清清嗓子,“正德三年戊辰科武会试四月开科,初九日初场较其骑射,十二日二场较其步射,两场俱于京营将台前较阅,十五日三场试策二道、论一道,于文场试之,先期请命翰林院官二员为考试官,给事中并部属官四员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二员为监试官,试卷皆参酌文举会试例弥封、誊录编号,上书马步中箭若干,送入内帘阅卷,其答策洞识韬略、作论精通义理,参以弓马俱优者列为上等,策论颇优而弓马稍次者列为中等,之前弓马颇优而策论粗知兵法、直说事状、文藻不及者列于中等之后,其或策论虽优而弓马不及、或弓马偏长而策论不通者,俱黜之,断无滥竽充数之人。”
朱厚照听得连连颔,甚为满意,“好,先生辛苦,那之后又该如何?”毕竟《武举条格》也是才刚颁行,小皇帝又是甩手掌柜,对其中细节所知寥寥。
“同样是仿文会试例,将有事于场屋官员及中式之人,梓其姓名,录其弓马策论之优者,为《武举录》进呈,随后张榜于兵部门外,次日引御前陛见后,俱赴中府用乐宴,并请命内阁重臣一人主席,宴毕备鼓乐、职方司官二员送武举第一人归第,中式之人依其弓马策论优劣不等分别加官署职,量才而用。”
尽管往日看刘宇不顺眼,丁寿也不得不承认兵部这条格还是有点门道,只加署职官而非授实职,避免出现纸上谈兵之辈害人害己。
“然后呢?”朱厚照满脸兴奋期待。
“啊?”刘宇被皇帝问得一愣,“没……没然后啦,武进士送京营总兵官处量用,若有愿回原籍者咨地方抚巡官依秩委用……”
“那朕呢?朕的殿试哪儿去啦?!”
朱厚照霍地转头,瞪着丁寿道:“你当初不是告诉朕变革旧法,另加殿试,朕亲临考校嘛?!”
丁寿搔搔鼻子,也觉意外,“刘大人,当初拟陈《武举条格》不是言讲参酌文举会、殿二试例吗,这没有殿试充其量只是武贡士,又何来参加会武宴的武进士?”
刘宇支吾道:“臣想陛下日理万机,这御前陛见……便充作殿试了……”
“什么?!”朱厚照与丁寿齐声大喝,吓得刘宇浑身一哆嗦。
“文科殿试朕都可亲临,难道还抽不出时间考校武科么!”朱厚照怒气冲冲道。
丁寿的话则更为诛心,“武举选拔全由兵部操作,这新科武进士究竟是天子门生,还是本兵你的弟子呢?”
“老臣不敢。”刘宇被这话吓得再也坐不住了,颤巍巍跪下请罪,“兵部绝无藐视圣上之意,这《武举条格》初拟之后,其中细则也是呈报陛下朱笔御准的啊!”
朱、丁二人互相对视,朱厚照道:“《武举条格》你没有看过?”
“臣又不掌兵部,只听说那是仿照文举会、殿二试之例拟就,谁想他们竟将陛见当了殿试!”丁寿一副无辜委屈的神情,心中也是纳闷,小皇帝平日不是对演武之事颇为上心么,怎还漏了这个,“陛下也未曾御览?”
“你又不是不晓得,朕诸事不顺心,大小事务都委了老刘处置,哪有闲情去看那个!”朱厚照瞪了丁寿一眼。
合着您二位爷都没看过啊,心悸之余刘宇更觉憋闷,兵部一番辛苦,竟是媚眼全做给瞎子看!
丁寿自然晓得小皇帝不顺心的事是哪一桩,急忙岔开,“万岁也不必心急,左右这六十人才经会试,照常兵部放榜,待陛见之日万岁再比文科之例出题廷试,陛下御笔钦点头甲,武进士之名也可实至名归。”
不得不说二爷确有急智,仓促之间安排得明明白白,朱厚照连连点头称好,刘宇却心中叫苦,武科取士又不是过家家,你们想一出是一出哪行啊,忙道:“陛下,武举条例已颁,不宜轻变,给众举子朝令夕改之错象,从而心生怨恚,背离朝廷取士本意。”
“刘本兵,你这《条格》上表第一句便是”参酌文举会、殿二试例“,陛下亲测廷试,何来轻变之说,况能御前比较,众举子怕是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多加置喙!”
“这……兵部事前未曾预备廷试事宜,一时间恐无从出题供陛下拣选啊!”
丁寿一声嗤笑,“偌大兵部连从兵书经典中拣选几道策论都拟不出,还能替陛下掌管天下戎政么,抑或是刘老大人有心无力?或是本就没让陛下参与选才大典的心思?”
刘宇冷汗“刷”地一下流了下来,这小子真是句句诛心啊,皇帝哪怕听进一句自己今后恐都没好日子过了,慌忙道:“臣年纪虽迈,亦熟读兵书战策,通晓经典文章,初拟几道策论力所能及,只是武科重在弓马,而兼取其策论,原与文科不同,若比例廷试,则习记问而疏弓马者得以争先,似于设武科选将才之真意未协,请陛下明鉴。”
“那就比试拳脚兵器等技击之法好啦,反正这文章弓马什么的早在前几场就考过了。”朱秀蒨翻着那份武举名录早就不耐,里面记载尽是某某骑射中箭几何,步射有几矢中的,还有选录的策论文章,小郡主看得一个头两个大,与她心中期望的武学俊彦实在差距太大,此时终于逮到机会插话。
小皇帝当即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啊,可比殿试文章精彩有趣得多!”
刘宇嘴巴张得老大,“比试武艺?这是否太过轻率?”
瞧朱厚照摩拳擦掌的兴奋模样,颇有亲自下场的架势,丁寿原先出这主意本就是要分散小皇帝精力,见他兴致一起,哪会让刘宇搅局,立即道:“两京十三省所选武举本就是要究极韬略、精通武艺之贤才俊杰,会试三场只验步骑射艺与策论文章,有失偏颇,陛下亲自拾遗补缺,实乃众举子之幸。”
朱厚照哈哈一笑,“那便同文试一般,传谕众举子在奉天殿外较技。”
“这个……”丁寿就是再哄小皇帝玩,也觉得这么干不妥,“奉天殿乃举行朝会等大典之所,妄动刀兵怕是有所不妥,依臣愚见,不如在太液池畔的紫光阁考阅技勇如何?”
小皇帝不满摇头,“太轻率了,怎么也是朝廷抡才盛事,如何能设在西苑,这样吧,地点就设在午门外好了。”
“陛下明见。”丁寿赞了一声,转头好似才现那位瞠目结舌的尚书大人,奇道:“刘大人,不快去筹备殿试诸事宜,还在此作甚?”
“我……这……”刘宇一句话没插进去,这三位你一言我一语,已经把事给定了。
“先生还有事要奏?”朱厚照同样问道。
刘宇左瞧瞧,右看看,满嘴苦涩,却没有抗旨的胆子,垂道:“臣遵旨,臣告退。”
注:明代武举一直侧重考的就是骑射步射和兵书经典,万历四十七年科臣请特设将才武科,初场试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知者言之,结果“报可而未行也”,甚至天启年再度提出的皇帝殿试也因兵部“祖制武科不廷试,应遵往例为便”的理由而否决,直到崇祯四年,才有皇帝亲执殿试,也就是自此开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武状元。
不过崇祯帝设的技勇科也不是较量武艺,而是拉硬弓、舞大刀和举石锁,尽管这也在会试时引起了某些举子“选将才乎?选家丁乎?”的质疑,但考试项目就这么传到清朝,只是在内场文考方面逐步宽松,由从四书和兵书中选题,降为从孙吴司马三部兵书出策、《论语》《孟子》中出论,难度越降越低,乾隆时改为一策一论,全部从《武经七书》中选题,到了嘉庆时候考虑武人文化层次跌得厉害,干脆连策论都免了,只要默写一段百余字的《武经七书》就行,到最后内场考试基本流于形式,能选出什么人来只有天知道了。
至于武举殿试地点,从清代钱载《上御紫光阁阅武举技勇侍直恭纪》来看,起码在紫光阁举行过廷试,不过考试内容也还是“校艺弓刀石,论才勇智仁”,书中为情节需要,设定午门比武,书友权作一哂,不必当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不要脸嘴欠攻VS睚眦必报受(强强双洁)第一次相遇,没脸没皮的江瑾衍直接喊人夫人。第二次再见,是江瑾衍夜闯城主府,看到了沈城主曼妙的身姿,他出口调戏,不料城主倒在他怀中了。第三次见面时,江瑾衍带着他的小妹,江瑾衍出口一句夫人,他妹妹张嘴一声嫂子,让沈檀祀无言以对。风波过後,本以为一切圆满了,结果梦境坍塌,一切归为虚无,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他们的梦。结局我认为不是be哈。标签有错,不是将军见谅。...
...
...
人生重新来过,往事已成蹉跎,命运从不安好,重啓青春人生。我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从不停歇,有过困难,有过失落,人生何曾静好,只能继续拼搏。我追求着原来所没有的一切,却不知道正在失去着最应该珍惜的东西。...
奶奶离世,谈6两家见没了亲人的许恩棠可怜,都想把她接去照顾。来到北城,许恩棠再次见到那个让她一眼难忘的少年。6襟痞气肆意,之后一起成长的那些年,她看他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问她想不想嫁给他。她以为是自己多年暗恋终于得到回应。直到婚后,她听到他对朋友说家里让娶,我还能怎么办?她心灰意冷,决定离婚。离婚前夜,她重生回到高二被接回北城这天,依旧是两家都住。后来,她夜不归宿,他疯似的找她。你真的谈恋爱了?跟谁?电话彼端的许恩棠红着脸被谈霁礼圈在怀里。谈霁礼开口,声音传进电话里,告诉他,是不是在和我谈恋爱?以前的许恩棠心思都在6襟身上,和谈霁礼不熟,没想到会与疏离懒淡的他在这个夏夜有染。...
结婚已经3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准时的到楼下看着一群玩耍的小孩子呆。妻子也了解我的苦痛。总是默默的陪在我身边,陪着我傻傻看着眼前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戏耍。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人了才拉着我回家 我不知道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喜欢孩子胜过喜欢我自己的一个个性,居然在2年的时间里没有让妻子的肚子有任何反应。我试过了所有的办法,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男性医院。可是药虽然吃了不少,妻子的小腹还是坚强的平坦着。慢慢的,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一道无痕的裂缝在我和妻子之间慢慢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