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拜卢植为太子太傅只是这场大朝会中的一个插曲。
虽说只是太子监国,还不是新朝,但终归得给人一种新气象的感觉。
“前些时日孤封闭宫门,想来百官都不解其意,今日孤为卿等解惑。”
“带上来!”
刘辩断喝一声,只见虎背熊腰的典韦率领东宫护卫将一群披头散发身形消瘦的囚徒押解上殿。
尽管这些囚徒身上尽是伤痕,又披头散发,可百官见到这些囚徒的刹那间便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赫然是夏恽、孙璋、栗嵩、段珪、张恭、韩悝、宋典与毕岚八名中常侍。
“阉狗,可记得元礼公血仇乎!”
“还有杜令君!”
百官的喝骂声不绝于耳,无非是替李膺、杜密等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害士人鸣不平,刘辩对着几名礼官暗暗摇头,示意他们先等上一等。
士人心头的怒火,还是要发泄一下的,老憋在心里,吃不准哪天就对他这个太子发泄出来了。
只是没人注意到刘辩脸上的笑容微微有些发寒,若是贾诩、程昱这两位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在也许能觉察到,但很可惜,他们都是连两千石都没达到的“小官”,还没有资格参与大朝会。
而令刘辩脸色阴沉的原因,则是有人居然在趁机为陈蕃喊冤。
对于陈蕃这位后汉的顶流名士,刘辩是极其厌恶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身上,只不过他是那个反面教材,陈蕃的原话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外放任官期间,还没去见等候迎接的下属,就迫不及待去拜访当地的士人,为政也只会夸夸其谈要施行仁政,却提不出具体的定乱安国的举措。
而最令刘辩感到厌恶的一点是,这老贼居然公然带领属吏及太学生共七十余人攻打皇宫承明门。
什么时候冲击宫门的恶徒也配称名士了?
大逆不道之恶贼罢了!
但刘辩也明白,眼下他还不能和士人公然撕破脸皮。
而这也是刘辩要扶持古文学派的一个原因,一句话形容古文学派的主张,那就是他们像极了高祖时的大儒叔孙通。
高祖觉得开国群臣太没规矩,上朝时大吼大叫,拔刀砍柱子,一言不合就开打甚至打群架。
有时候刘辩都怀疑高祖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给萧何剑履上殿的特权,莫不是打群架时让萧何给沛县的老伙计们提供剑与剑鞘外加两只臭鞋当打群架时的武器?
此时叔孙通上书建议实行儒家的礼制,以礼制在大朝会上约束群臣。
说简单点就是高祖觉得怎么样合适,叔孙通就怎么制定礼法,完全合乎高祖的心意,而且还总能从古籍中找到合理的解释以堵天下儒生悠悠之口。
因此,古文学派学习了叔孙通的方法,向天子靠拢,推出了所谓由周公制定的《周官礼》来对抗今文学派的《仪礼》。
天子们也十分喜悦,毕竟今文学派一本《仪礼》几乎是将他们拉下了凡尘。
通过“推士人礼以至天子”的方式,今文士人将失去记载的天子专用礼仪变成了一个“大士人”的礼,仅仅是在士人礼的基础上做了些点缀,将天子的神圣地位取缔。
相比起《仪礼》对天子的种种约束,《周官礼》更像是古文学派开给天子的一本厚厚的空白支票,上面只有数字一栏是空白的,随意天子填写自己想要的数字,想填多少,想填几张,完全取决于天子的自制力。
古文学派士人就差跟天子说,陛下您想要什么姿势,臣都可以的。
这也是古文学派在新莽和东汉时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等到众人都骂累了,几名御史和礼官才在刘辩的示意下走出席位维持秩序,百官也虚伪地向刘辩认错表示不该不顾场合如此失礼。
刘辩作为百官口中的贤太子,自然也是要大度地原谅百官,然后宣布了将十余名中常侍将于后日在菜市口腰斩,其余一众义子、心腹,也都会在菜市口一同斩首示众!
后汉士人痛骂“十常侍”,但中常侍并非只有十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安若冒着大雪赶到普众寺,院里已经停了一辆加长版的红旗L9,7777的尊贵豹子号,全防弹结构。 这是乔盛南的车。 乔家就是王权富贵的象征。...
秦尧随母入京本想安心孝养亲母,却被腹黑冷酷的太子盯上。秦尧本是朝廷严令捉拿的一名要犯。几番纠葛之下两人渐生情愫,尝尽人间酸楚爱恨别离。太子追妻千里一诉衷肠,秦...
写野趣是小的人生第一部小说,历时一年四个多月,字数未计算,容量5oo来k,也算中篇了,呵呵!回往日,那些个打字的时光有快感有艰辛,挺多种混合味道,也说不清,此刻想来,还是幸福的,哈哈,这就是传说中的成就感了。 写野趣,感受最深的就是写着写着自我感觉越好了,其实早在入洞那一刻就流失读者了,也在那时我就少了许多快感,因为后面并不是我想写的,所以我的快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