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无论是上学的,还是上班的,一日三餐都已经成为现代人餐制的标准。那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呢?我们来考察一下。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食物来源很不稳定,一天吃几顿饭也不固定。食物丰富的时候,可能一天吃好几顿,一直吃到撑;食物匮乏的时候,可能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电视剧《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二混子是个四处混吃喝的流浪汉,他对自己的胃口这样描述:“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特点了,有吃吃得下,没吃扛得住,一顿饭前后管一个礼拜,这样的胃口才过得硬。”那时古人的胃口估计也差不多这样子。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的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了,开始有了规律的餐制。但早期的餐制并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
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甲骨文中,里面就记载了商朝时的一日两餐制。那时候人们将一昼夜分为八个时段,依次是:旦、大食、大采、中日、昃、小食、小采、夕。这八个时间段并不是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平均分割,而是根据人们的作息活动将一昼夜划分成八个长短不一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的名称则表示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作息活动。比如说,“夕”是时间最长的,整个夜晚都叫夕,就是人们睡觉的时间段。“旦”就是早晨起床的时间,大约是早上5点到7点的黎明时分。你应该也猜到了,这八个时段中的“大食”和“小食”对应的就是吃饭的时间段。学者分析,大食的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小食的时间应该是下午4点。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古人是一日两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
至少从西周开始,中国人又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是为“十二时辰计时法”。这十二个时辰中,有两个叫“食时”和“晡时”的时辰,就是古人一日两餐的时间,分别是上午的7点到9点和下午的3点到5点。如果以地支命名,“食时”和“晡时”又叫作“辰时”和“申时”。
古人的一日两餐,上午餐称“饔”(yong),下午餐称“飧”(sun),正所谓“朝曰饔,夕曰飧”。因此还有了成语“饔飧不继”,意指吃了上顿没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先秦时期形成的一日两餐的传统,到唐朝时发生了变化。唐朝时,在上下午两餐的中间,多了一顿点心。也许是因为唐朝时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较之前延长了,两顿饭中间隔得太久容易饿,所以就在中午加了顿点心,是为午饭的雏形。今天南方一些地区,仍然管吃午饭叫“吃点心”,这种说法可能就是延续了古人的叫法。无独有偶,在韩语里面,“点心”一词也指午饭,很有可能是古时候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唐朝的午餐多存在于士人和富裕阶层,普通民众依旧是一日两餐。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空前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吃午餐就更必要了。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一日三餐在宋朝已经普及。“普及”这一说法多少有些夸大,但至少较之前更为普遍了。宋代夜市发达,晚上还可以吃夜宵。所以,宋代可能还有一日四餐的情况,但这属于城市中的特殊情况。在宋代,一天吃多顿饭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明朝时,江南地区基本普及了一日三餐。到了清朝,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了。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传统。康熙皇帝就曾在给大臣的朱批中写道:“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可以看出,一日几餐还涉及民族习惯和价值观念。
20古代的“炊饼”是什么饼
《水浒传》里,武大郎的职业是卖炊饼。很多朋友以为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今天的烧饼,甚至还有厂商以武大郎名字作为品牌,注册了烧饼的商标。其实这是对武大郎的误解、对炊饼的误解和对历史的误解。武大郎卖的炊饼并不是烧饼。
炊饼是一种面食。我国很早就开始吃面食了,而饼又是面食中最常见的做法。在古代,面食几乎都可以被称为饼。汉朝比较常见的是“胡饼”,面饼上撒上芝麻,烤熟了吃,芝麻当时又叫胡麻,所以胡饼也叫胡麻饼。其实胡饼才像今天的烧饼,更确切地说,像今天的馕。据说胡饼起源于西域胡人,汉代才传入中原,属于“西方进口”食品。据《太平御览》引《续汉书》记载,汉灵帝就特爱吃胡饼,这位皇帝钟情于各种胡人传过来的新玩意儿,吃的用的都喜欢,是一个很时尚的皇帝。到了唐代,胡饼更为流行,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食物。白居易曾写诗盛赞胡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唐语林》还记载了一种做法奇特的胡饼:将一斤羊肉一层一层铺在面饼当中,“隔中以椒、豉”,就是在饼与饼的中间放椒和豆豉,“润以酥”,用酥油浇灌整个饼,然后放入火炉中烤,烤到大约五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来食用了。这种胡饼的制作方法,很像今天的披萨。
古代还有一种叫汤饼的面食,顾名思义,带汤的,肯定是煮出来的,类似今天的面条。还有一种叫蒸饼的面食,就是蒸出来的饼。将面团发酵后再蒸出来,其做法类似今天的馒头。蒸饼很常见,先秦时就有了,但是到了宋朝却改名了。因为宋朝第四位皇帝叫赵祯,蒸饼的“蒸”字发音和“祯”字相近,古人很讲究避尊者讳,不能直呼皇帝的姓名,更何况在人见人吃的食品里。所以从宋朝开始,蒸饼不叫蒸饼了,改叫“炊饼”。答案揭晓了: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蒸饼,类似今天的馒头。
有的人看小说时看到古代也有叫“馒头”的面食,这个馒头和蒸饼一样吗?不一样!古代称为馒头的面食,里面一般是带馅的,多为肉馅。南宋《梦粱录》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城中有卖羊肉馒头、糖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等等。明朝宋诩写的烹饪著作《宋氏养生部》就特别注明了:馒头有馅,蒸饼无馅。宋明时期的馒头,更像今天的包子。清朝开始,对带馅馒头和不带馅的馒头在叫法上作了区分:北方管无馅的叫馒头,有馅的叫包子;南方依旧管有馅的叫馒头。
馒头最初出现的时候,是用来祭祀的,因为它长得像人头。原始社会流行“人首祭”,祭祀祖先神灵的时候要用人头。后来历史发展了,人类变得文明了,就改用人头形状的食品替代人首来祭祀,这样就出现了馒头。
民间还有种说法: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当年进军西南蛮夷地区,胜利后班师回朝,在渡泸水时,巨浪滔天,无法渡过。停留期间,由于瘴气湿重,很多士兵又都中了毒。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想要解毒和渡过泸水,就必须用四十九颗南蛮人的头当祭品来安抚泸水河神。此时西南战事刚刚结束,本已生灵涂炭,诸葛亮不忍再杀害南蛮人,就下令杀牛宰羊,剁成肉馅,再用面团包成人头形状,上屉蒸熟,称为“蛮头”,意为蛮族人的头。然后用“蛮头”在泸水边祭祀,最终得以渡江。后来,人们觉得蛮头的名字太血腥了,就改称为“馒头”。这一说法太过传奇,可信度不高。然而,馒头的出现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关,这是学界普遍认可的。由此可见,尽管传说不足信,但可能有其历史起源。
21古人经常吃牛肉吗
我们看《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都很爱吃牛肉。有人统计过,《水浒传》全书共有48处描写了吃牛肉的情节。其中最著名的桥段是武松到景阳冈饭店:
酒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
那么,古人真的经常吃牛肉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耕畜和运输工具,是家庭的重要财产,是严禁被屠宰吃肉的。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立法明令禁止杀牛,例如在汉朝,杀牛等同于杀人,可以判死刑。《淮南子》记载:“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到了唐朝,虽然废除了杀牛偿命的规定,但杀牛行为依然要被判一年半徒刑,或去做苦役。所以古人是不能随意吃牛肉的,那《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为何总吃牛肉呢?
首先,他们吃的可能是老死、病死或意外死亡的牛,这样的牛肉是可以吃的,但需要官府的批准。其次,《水浒传》里卖牛肉的多是乡野郊区的野店黑店,官府监管不到,偷偷摸摸卖点牛肉也没人管。另外,梁山泊这些英雄好汉,多是和官府唱反调的,作者为了突出他们的反抗精神,所以专门吃官府保护的牛。《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多来源于元杂剧,而元杂剧中最初的“梁山好汉”吃的并不是牛肉。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李逵吃的是“一罐子羊肉泡饭”。涉及鲁智深的几部元杂剧,主角吃的也是羊肉。所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把吃羊肉改为吃牛肉,可能是为了突出梁山英雄好汉们的反抗精神。所谓“造反有理,一反到底”,吃牛肉也是反抗精神的体现。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古代官方严禁吃牛肉,但不代表民间就真的能禁绝。就像今天吃熊掌等野生动物违法,但民间还是有铤而走险吃的。舌尖上的中国,为了吃,没有什么不可以!正因为官方禁止,所以市面上牛肉稀缺,牛肉价格远高于其他肉类。古人为追求暴利,私自杀牛的事屡禁不止。宋代时,每斤牛肉可以卖百钱,按照购买力换算,折合今天的百八十块钱。在利益的趋势下,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也是古代能吃到牛肉的最重要原因。
宋真宗时,一个叫孔宗闵的官员上奏说“浙人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由此可见,当时浙江私杀耕牛的情况非常严重。宋真宗听后大为震惊,下旨要求严厉惩处,开展“严打吃牛肉”全国行动。然而行动无疾而终,因为官员上奏说民间吃牛肉的太多了,如果都抓起来,恐怕咱们宋朝的监狱都不够用。宋真宗无奈,最后只能作罢——谁爱吃就吃吧!
同样是宋朝,山东莱州地区的官员对待民间吃牛肉问题的处理就显得更“与时俱进”:看到吃牛肉的太多,干脆就收起了“吃牛税”——吃牛肉可以,但你得交税!重商主义的宋朝,真的很会利用经济杠杆。这样一来,既打开了牛肉市场,丰富了民众的菜盘子,又充实了地方政府的钱包子,一举两得。但是,农业社会吃牛太多,的确会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最终又会破坏传统经济的根基。所以“吃牛税”遭到了强烈的批评,政府最后也停止了该政策,继续严禁吃牛肉,这就又回到无法禁绝的局面。
看来,在古代吹牛不算厉害,吃牛才厉害呢!
22古人吃哪些蔬菜
上一篇咱们聊了古人吃肉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古人吃蔬菜的事。如果穿越回古代,看到古人吃的蔬菜,很多人会立马崩溃——这居然也是蔬菜?
大家都听过先秦时期的荇菜,这种菜在《诗经》开篇里就有写,听起来是一种很高端的蔬菜。其实荇菜就是我们今天池塘里常见的浮叶。据说荇菜清热利尿,怪不得诗人见到姑娘会想到荇菜,原来是因为求之不得怕上火啊。
汉朝时有五种主要蔬菜,被称为五菜,即“葵、韭、藿、薤、葱”。今人穿越回去,恐怕只认得韭菜和大葱。五菜里最流行的是“葵”,也就是今天的冬苋菜。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里就写过“采葵持作羹”。另外,《诗经》里写的“采葑采菲”中的葑和菲也是古代常见的蔬菜,葑就是蔓菁,在我们东北叫“芥菜疙瘩”,主要用来腌咸菜吃。它还有个俗名叫“布留克”,据说来自俄语音译。“布留克”谐音是“不留客”,在东北有种说法:拿芥菜疙瘩招待客人的就是想送客了。至于菲,听名字不要太期待,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吃的大萝卜。古人也吃白菜,叫作菘,但古代吃的白菜是小白菜,到了明清之际,才改进杂交出大白菜。
中国人今天吃的大多蔬菜是古时候从外国传入的。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量西域蔬菜传入我国,比如从伊朗传入的黄瓜(当时叫胡瓜)、尼泊尔传入的菠菜、印度传入的茄子。到了唐朝,餐桌上的蔬菜就比较丰富了。明朝时,由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更多蔬菜传入了我国,比如土豆、番薯、番茄、番瓜(番瓜就是南瓜),还有今天川菜中最重要的一样蔬菜——辣椒,也是这个时期从美洲传入的。我们今天吃的蔬菜瓜果里,带有番字的,一般都是明清之际传入我国的舶来品,因为那时候我们习惯称外国为“番”。如果蔬菜名字中带有胡字的,则一般是唐朝时传入我国的舶来品,因为那时候我们习惯称外国为“胡”。番和胡都带有以中华为中心的天朝意识,小小的蔬菜名都能映射出历史大背景。
外来农作物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明清之际的玉米和番薯了,我们东北俗称苞米和地瓜。这两样农作物引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主食,确切地说不算蔬菜。玉米和番薯最大的优势是环境适应能力强,对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贫瘠的山区或丘陵坡地,不与中国传统的稻麦作物争地。康乾盛世期间,人口繁育速度快,人口压力凸显,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为了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乾隆时制定了包括免税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用来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
自从乾隆时期广泛推广玉米、番薯种植后,中国的人口就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最终达到农耕文明的顶峰四亿。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龚启圣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后认为:“从1776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而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粮食增量的55是来自这三项新作物(玉米、番薯和土豆)。”近代中国的四万万同胞,真心应该感谢来自远方的地瓜和玉米。
23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炒菜是中餐特有的烹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烹饪方式。有统计表明,中餐菜肴里有80左右都是炒菜,以至于外国人认为“炒菜是中国菜之所以丰富的原因”。然而在中餐历史上,炒菜的出现是相对比较晚的,其霸主地位的确立也仅仅是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情。
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这种较为朴素的烹饪方式一直流行到唐朝。唐朝时,称烧烤为“炙”。不要一提烧烤就想到烤全羊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古人在烧烤上花的心思绝对是今人想不到的。比如唐朝京都有道名菜“浑羊段忽”,做法非常复杂。宰杀一只鹅,然后将糯米和各种调味品放到鹅肚子里,再将鹅放入宰杀好的羊腹中缝合,最后整体上火烤。等羊肉烤熟了,再把肚子里的鹅拿出来吃。
唐代有一份菜单一直流传到今天,即著名的“烧尾宴”。菜单中有一道“光明虾炙”,据分析就是烤大虾。除此之外还有烤鹌鹑、烤羊舌、烤鹿舌等等。可以说烧烤才是中国菜中最早的霸主。
至于煮,就是做各种汤羹,今天广东人依然喜欢煲汤,和古人最初的饮食传统一致。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菜品,叫作“脍”,就是肉或鱼切丝。在唐朝,脍一般是生鱼切片。今天的日本人爱吃生鱼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生鱼片加烧烤,就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了。
唐朝之前,中国也有炒菜,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历史上炒菜的祖宗,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品——炒鸡蛋。但是炒菜在那时候并不流行,很少在大众餐桌上出现。到了宋朝,炒菜才逐渐普及。《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炒菜就有炒鸡、炒兔、炒羊、炒牡蛎、炒腰子等等。到了明清,炒菜便成为中餐最主要的烹饪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何炒菜在宋代之后才开始普及呢?
首先是铁锅技术的发展。宋代之后,古代的钢铁铸造技术定型,铁锅技术逐渐完善。到了元明时期,薄铁锅制造技术更加成熟,炒菜的霸主地位也随之奠定。铁锅技术是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一。
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二是油料的普及。油是炒菜最关键的原料。唐朝之前,油料并没有大量出现,只有少量动物油,而且不会用于炒菜。唐朝时,植物油开始普及,炒菜的流行也开始成为可能。到了明清两朝,北美花生油登陆中国,这种油料非常适合炒菜,为炒菜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另外,食材种类的变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唐代及唐代以前,人们皆以肉食为美,素菜种类不多。宋代时,素菜开始大放异彩。而素菜的烹饪,最佳方式还是炒,炒出来的蔬菜最美味。蔬菜的流行,为炒菜提供了大量食材来源。
宋朝之后炒菜的流行,也跟肉类食材的匮乏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明清两朝,人口压力大,普通民众很少能吃到肉。用二三两肉结合蔬菜,就可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炒菜,这是其他烹饪方式无法做到的。明清之际,北方民众燃料紧缺,而烧烤和炖煮需要长时间加热,太费燃料。于是炒菜因加热时间短,节约燃料,受到了大众青睐。
综上所述,古人最初不怎么吃炒菜,宋代之后才流行吃。今天,相对于其他菜系而言,粤菜和日本料理中的炒菜比例相对较小,不知道是不是保留了华夏最初的烹饪习惯。所以,如果你是枚吃货还想穿越,最好是穿越到宋代以后。否则,你每天就只能喝“汤”吃“烧烤”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全文已完结故事很俗套,温颂穿进了修真界,成了一名没有灵根的废材修士。弟子们日日背後嘲笑她,翘首以盼她能被善渊君扫地出门。她也以为自己会被师父抛弃,做好了死皮赖脸撒泼打滚也要留下的准备。出乎意料,便宜师父看起来冷了些,其实心肠滚烫,不但没有赶她走还找来灵丹妙药助她修炼。遗憾的是,她的身体确实不适合修炼。好消息是,她发现了铁矿,嗯?要不重拾旧业?造辆机甲玩玩儿?不久之後,凶兽吞吃了百馀名弟子,她不计前嫌一炮轰碎了凶兽头颅。自此以後,她声名大噪,嘲笑之人纷纷上赶着巴结她。好景不长,又有野兽出没,她身负重伤,师父及时赶来,总算捡回一条小命。糟糕的是,凶兽好像除也除不完,背後操纵者另有其人,巨大的阴谋降临,宗门一夜成为人间炼狱。这次有谁可以救她?前期柔弱率真小师妹後期强大聪慧果敢机甲师X前期清冷淡漠君子如玉後期外冷内热爱撒娇忠犬温颂X谢崇星际女主穿越修真界对抗外来敌人共同守护宗门的故事阅读指南1女非男C。2非传统修仙文,我流修仙,私设如山。3山海经异兽描写来自于百度,道教咒语来自于网络。4谢谢观阅,祝读者宝宝天天开心~以下是耽美预收~问你一个问题,假如在你洗澡时,有陌生人闯入你会怎麽办?1打死他?2报警?方荀选择3屈服对方掐住他的脖子,根本不管他的死活,他能怎麽办?求饶呗,虽然天天嚷嚷着想死,但他不能真的死啊!这个突然出现在家中的陌生男人墨发及腰,青色长衫,眉眼冷淡,毫无感情,不问缘由!太凶了,保命要紧。燕长留我的确来自唐朝。方荀什麽玩意儿?我还来自秦朝呢。燕长留你家有不干净的东西。方荀论不干净的东西怎麽看都是你吧?後来,开过阴阳眼的方荀一蹦三尺高燕长留!救命!有不干净的东西!怕鬼炸毛受X捉鬼闷骚攻书名陌生来客(灵异)内容标签强强年下穿越时空仙侠修真升级流...
无极品乡村生活种田慢节奏男主上门女婿男主恋爱脑ps男主大概在二十章左右出场宋樱走了狗屎运,买了一张彩票居然中奖一千五百万!税後到手1200万,天降巨款!宋樱选择躺平回家种田,她先拿五百万在市里买了几套房子,又给自己买了一辆车,剩的钱回村建别墅,开商店,开饭店,买地种樱桃,草莓跟爷奶一起过乡村慢节奏躺平生活。...
护妻狂魔鬼王殷故x文弱书生宁洛这一介书生被人摁在地上打还不改嚣张之气!无妨,人家会鬼王召唤大法只要祈愿一下,就会有个帅气鬼王杀到现场霸气护妻!—将山县近年怪事频频,县中百姓奉殷武神为信仰,在中元时送妙龄女子入棺为祭品。今年中元,恰巧选中了宁家女。宁家姐弟相依为命,弟弟宁洛为保姐姐性命,决定替姐冥婚。盖头一盖,无人知是谁。结果,没想到冥婚还会被劫!棺材里的新娘都要被撬出来带走我看你是真的饿了!意外活下来的宁洛与明府公子交上了好友,并自发与明小公子一同去城西山上除妖破诡案。惊奇发现,真是山大了什么玩意都有。尸体一堆,巫师两位,不怕死的少年郎一枚,还有一个顶着主角光环却退隐幕后的少年郎永和夜市,与殷氏公子初识,后就阴魂不散了。更为过分的是,那殷公子竟说小郎君,我们都拜堂了,唤我声殷郎不过分吧?宁洛不从,誓死不从殷公子,我一直拿你当兄弟,你怎的与我开这般暧昧的玩笑!就算你真是殷武神,我们也断不能是那种关系!殷郎,今天还为我束发可好?...
文案每晚2200更新~正文已完结,後续会産出友情向爱情向更多番外~本文文案一觉醒来,变天了。手机上突然发来这样一则短信尊敬的辅导员卫何,本校热烈欢迎您的到来。这里有全世界最可爱的同学,最亲切的同事,以及最轻松的工作。红字出现後又渐渐散开,直到血色铺满整个屏幕。屏幕前的卫何缓缓打出一个问号辅导员?谁?她吗?片段一入职第一天,被迫成为怪物学校辅导员的卫何在垃圾桶里捡到了一份入职指南入职指南第一条请满足学生的一切需求卫何学生想要吃了她也算吗?入职指南第二条同事间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卫何她帮助同事去死可以吗?入职指南第三条请不要质疑学校的任何命令卫何收到!这是让我当校长的意思!片段二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做怪物们最好的良师益友的卫何是如此善良面对假装牙疼,实则是想要一口吞了她的怪物学生,卫何利落地一刀捅进它的心脏,轻抚它的发梢没事了,乖乖,死了就不疼啦。面对妄图抢走她重要线索,并且四处使绊子的同事,卫何知道,这一定是同事锻炼她的方法,就是为了让她能够快速成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含泪把同事的裤衩子扒个精光快快长大吧!同事!一定要成为一个对学校有用的人啊!面对莫名其妙老找她麻烦,约她上楼喝茶的领导,卫何挠了挠头,秒懂领导为什麽找她不找别人?一定是因为看重她!她热泪盈眶,第二天就带着夥伴帮助领导提前退休,她握着奄奄一息的校董的手领导,你安心休息去吧,学校有我在,你放心!後来,大街上,卫何的名字随处可见。捡来的小女孩指着一处海报问卫何姐姐,这上面的字是读‘首级通缉令’吗?卫何不是,你看错了,姐姐怎麽会是通缉犯呢,这上面的字是读‘优秀事迹报’,知道了吗?第一关老鼠的最爱不是奶酪第二关摇头摆尾去心火第三关关卡持续解锁中,敬请期待~食用指南1沙雕升级流,大女主爽文女性群像,女主潜在大疯批,微恐,有鬼怪及非人生物2感情线远小于剧情线(男主出场晚,戏份少)文案已截图,梗写于20231019求求大家点点预收,这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555★无限流预收文我靠捡破烂躺赢无尽游戏女强爽文沙雕反转多女主巨会整活本次无尽游戏全球直播经验分享会,特地请来了让怪物闻风丧胆的开锁大佬,请她来分享一下通关心得!面对屏幕前几十亿人投来的热忱目光,辛言苦思冥想额靠废品改造算吗?采访员看向辛言身後用各种垃圾拼接起来的武器,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您的意思是靠您背後的一堆破铜烂铁是吗?是的,没错。辛言从小就被称为破烂王。因从小父母双亡,辛言被迫与重病的奶奶相依为命,靠废品改造的手艺茍活至今,却遇上无尽游戏降临,被拉进了副本里。游戏中,辛言使用作为锁匠的身份技,开啓游戏中的宝箱,想要谋得一个保命道具,可结果开出来的东西无一例外,有且仅有一种属性,那就是垃圾辛言沉默了。不是破烂王,但胜似破烂王是怎麽回事啊!!!于是为了活命,她再次被迫操起老本行废品改造。将手中的一堆破铜烂铁改造成另一堆看似没用的破铜烂铁。其他玩家?完了,又疯一个!事实证明,通关副本跨越不了阶级。因为辛言很快发现,家里揭不开锅了。此时,一条信息吸引了辛言的注意诚招雇佣,进副本为雇主保驾护航击杀一只小怪一万,提供一条线索二十万,若能完美通关五星副本,赏金五个亿!可游戏论坛上,大家却都笑这人异想天开拜托,你出再多都没人接的好吗,五星副本有去无回,有命拿钱没命花!辛言不理解怪物再可怕,能有穷可怕吗?!于是,她当即进入游戏,把雇主挡在身後,用破烂改造的武器削铁如泥!而辛言在干完第一单後,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默默将魔爪伸向了游戏中的一切生物暴打NPC丶恐吓玩家丶追杀怪物丶倒卖线索丶拍卖道具可谓是雁过拔毛丶兽走留皮!其黑心程度,简直令人发指!以至于没过多久,论坛上流传起了一个传说开锁大佬她上辈子是只吞金兽!专吃金子来的!唯一令她不解的是,明明她是叫雇主前来交付的,可雇主脸上却存着一抹可疑的绯红,面对自己试探性地问道那个你想和我试试吗?看着雇主的帅脸,辛言一愣。内心os完蛋,他不会是不想付钱了吧?!★幻言预收文糊咖不问出处,发疯就是幸福娱乐圈沙雕各种元素大杂烩发疯文学颜问语穿书了。就在刚刚拿到三金影後的那个下午。穿成十八线小糊咖,黑料满天飞,系统只给了个百变超能力的金手指。含辛茹苦二十年,一招打回解放前?!抱一丝,她不干了。面对这个烂透了的世界,她选择重拳出击,目标一拳砸烂地心。直播里,面对恶言恶语,她勇敢回击生活索然无味,菜鸡点评人类。综艺里,面对他人质疑,她大胆开麦你吃饭了吗?没吃的话吃我一拳。剧组里,面对捧高踩低,她义正言辞来都来了,磕个头再走吧。永远年轻,永远说话难听。顶流影帝高冷是装的,喜欢你是真的。新晋流量听说表白要一步到位,你好,合葬吗?当红爱豆算命的说我命里有一劫,是情劫。当晚,微播之夜,全球直播。她牵着某个金字塔顶尖的霸总出场,对大家款款一笑拿下了,姐会疼他。内容标签惊悚无限流爽文升级流成长轻松卫何庄止礼颜薄利张畔青朱另其它预收文无尽游戏,但捡破烂躺赢一句话简介惹到我,你可算是踢到铁板了立意关爱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将军宗策,大夏赫赫有名的军神。功标青史,赤胆忠心,却遭皇帝猜忌,临阵换帅,褫夺兵权凌迟处死。殷祝是宗策的铁杆迷弟。一觉醒来,不仅穿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昏君。还刚给宗策下了药,准备算计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