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姓庄,名周,可算是先秦最大的道家。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处)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庄子与孟子同时,是惠施的朋友,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3世纪郭象重编的。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庄子》的哪几篇是庄子本人写的。事实上,《庄子》是一部道家著作的汇编,有些代表道家的第一阶段,有些代表第二阶段,有些代表第三阶段。只有第三阶段高峰的思想,才真正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就连它们也不会全都是庄子自己写的。因为,虽然庄子的名字可以当做先秦道家最后阶段的代表,但是他的思想体系,则可能是经过他的门人之手,才最后完成。例如,《庄子》有几篇说到公孙龙,公孙龙肯定晚于庄子。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现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例如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联系着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做出了何为天、何为人的对比。他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的《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政治、社会哲学
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人”尽力而为的事。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庄子》的《至乐》篇有个故事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尊荣的方式款待海鸟,的确是好心好意。可是结果与他所期望的恰恰相反。政府和社会把法典强加于个人以同其事,也发生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原因就在此。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在宥,就是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如果不是“在宥”天下,而是以法律、制度“治天下”,那就像是络马首、穿牛鼻。也像是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老子强调他的总原理“反者道之动”。他的论证是,越是统治,越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结果。庄子强调天与人的区别。他的论证是,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仅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情和理
相对幸福是相对的,因为它必须依靠某种东西。这当然是真的:人在能够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就很幸福。但是这种发挥在许多情况下受到阻碍,例如死亡、疾病、年老。所以佛家以老、病、死为“四苦”中的“三苦”,是不无道理的。照佛家说,还有“一苦”,就是“生”的本身。因此,依靠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幸福,是一种有限制的幸福,所以是相对幸福。
人可能有许多大祸临头,最大的大祸是死亡,《庄子》中有很多关于死亡的讨论。畏惧死亡,忧虑死亡的到来,都是人类不幸的主要来源。不过这种畏惧和忧虑,可以由于对事物自然本性有真正理解而减少。《庄子》里有个故事,讲到老子之死。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来吊唁,却批评别人痛哭,说:“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养生主》)
别人感到哀伤的范围,就是他们受苦的范围。他们受苦,是“遁天之刑”。感情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时候正与肉刑一样的剧烈。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可以削弱感情。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门,大人能理解,不会生气,小孩却往往生气。原因在于,大人理解得多些,就比生气的小孩所感到的失望、恼怒要少得多。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6)这个意思,用道家的话说,就是“以理化情”。
庄子本人有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庄子妻死,惠施去吊丧,却看到庄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惠施说,你不哭也就够了,又鼓盆而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郭象注:“未明而概,已达而止,斯所以诲有情者,将令推至理以遣累也。”情可以以理和理解抵消。这是斯宾诺莎的观点,也是道家的观点。
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无情。可是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情感。这宁可说是,他不为情所忧乱,而享有所谓“灵魂的和平”。如斯宾诺莎说的:“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xl2)
这样,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这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方向,其中有不少的悲观认命的气氛。这个方向强调自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人在自然过程中对命的默认。
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
可是道家思想还有另一个方向,它强调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以及人与宇宙的同一。要达到这种“同一”,人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和理解。由这种“同一”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绝对幸福,《庄子》的《逍遥游》里讲明了这种幸福。
这一篇里,描写了大鸟、小鸟的幸福之后,庄子说有个人名叫列子,能够乘风而行。“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他所待者就是风,由于他必须依赖风,所以他的幸福在这个范围里还是相对的。接着庄子问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在这里描写的就是已经得到绝对幸福的人。他是至人、神人、圣人。他绝对幸福,因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区别。他也超越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所以他无己。他与道合一。道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所以无功,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功。他也许治天下,但是他的治就是只让人们听其自然,不加干涉,让每个人充分地、自由地发挥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无名,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大龄单身青年青露儿。告别了幼年时的青梅竹马,告别了大学时的爱情,便渐渐的对爱情少了很多的期待。家人眼见着青露儿单了下来,常撺掇着给她相亲。她和相亲对象闹掰后,相亲对象竟和自己的姐姐订了婚。青露儿曾因感情不舒加入了单身俱乐部,她在那里结识了些许好友,好友们各自有着各自的情感问题。青露儿初恋的女友使计利用了她,因为一场陈年旧案,她们却维系住了友谊。青露儿的老板拥有着令人望尘莫及的财富,青露儿帮她处理着诸多感情纠葛,却也多为此感到唏嘘。青露儿开始了新的恋爱,却遭遇了重重误会,最终她又会如何抉择自己的感情?作品说明1故事生在另外一个星球,题材为架空。2初签时,被建议作品名为,日后或会更名为。...
文案悬疑探案︱雄竞扯头花︱狗血修罗场︱阶段1vs1预收同类型悬疑言情阔太下午茶推理时间季窈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人生三大喜事升官丶发财丶死老公。暴毙的亡夫给她留了一座南风馆,头牌男倌杜仲带头与她作对,当掌柜第一天就被他识破女扮男装身份,抵在墙角威胁。嫂嫂,这可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接着她发现,亡夫不但给她留下巨额遗産,还有四个貌美如花的弟弟。怎麽办?只能选择照顾好他们或者是被他们照顾好了。谁知照顾到後来,他们看她的眼神愈发不对劲。季窈偶尔想着自己都当寡妇了,享受一下也无妨。除开他们喜欢的地点不太一样,其他倒也还算和谐相处。直到那个酷似她亡夫的男人出现。赫连尘惹了事,抛下貌美新妻死遁避祸。待风头过去,正值他死忌那日,他悄然爬上南风馆屋顶,想见一见娇妻。却不料趁夜爬上二楼,房中传出男声,状似祈祷道师父一路走好,徒弟会照顾好师娘的。赫连尘?爬上三楼,房中又传出有人发誓之声兄长不用担心,嫂子跟了我,你一切放心。赫连尘!?您好,我来找您偷情阅读指南1丶男主是头牌,女非男全C,男倌卖艺不卖身,女主阶段性1V1,不会只谈一个。2丶单元探案,鬼魅奇谈,感情剧情55分3丶封面自己画的。女主非正常凡人,逐渐恢复记忆和能力,全文最强。—预收阔太下午茶推理时间民国—︱全女侦探团︱各有CP︱老公们都只是附属品裁剪合身的金丝雪绒旗袍挂满衣柜,东水涠路大饭店的奶油松饼吃到泛腻。宋芳笙作为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被父亲的朋友们赞誉远东最美珍珠。为保住自己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她听从父亲安排,嫁给了素未谋面的警署署长顾均胜。没感情的先生不常在家,芳笙便经常邀人到在偌大的宅院里喝下午茶。叶秋容是个名副其实的捞女。她挤破头皮,打败上海名媛圈里无数女明星和名媛才如愿嫁入中华第一商会会长家段家,先生段澄恩三十有二,对这个小他十三岁的小美人无下限宠爱,除了睡觉什麽也不用做。沈丽曼刚死了老公,家中三岁幼子交给婆母照顾,平日里坐着轿车在上海滩各大戏院听夜来香丶喝美克咖啡,流连于霓虹灯下的舞乐之中。可是这上海滩啊,就算被日光倾泻照个通透,也照不亮死在暗影处的一个个幽魂怨灵。有一天,三个阔太太因为捡到一封死了十年之人写的问候信而聚到一起,封口处火漆印章上艳丽的荼蘼花还泛着银白色微光。既然闲来无事,不如一起拆开来看看吧。阅读指南1丶三位女主角戏份均等,但宋芳笙视角占多。2丶先生团出现戏份不多,恋爱模式各有不同。有先婚後爱,有蓄谋已久,也有花式训狗。内容标签天作之合悬疑推理轻松正剧团宠男人们季窈预收1预收2一句话简介她被亡夫弟弟照顾得很好。立意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意识觉醒后,叶寄书发现自己是一本万人迷小说的路人。这本文有攻1,攻2,攻3…等等,数不胜数,但如同被感染摧毁了理智,通通爱主角受爱到如痴如狂。嘘寒问暖强制占有暗地尾随想要的风味都有。然而他本人却连炮灰攻都不是,就是个狗血虐恋三角恋多角恋中的激情调料包。他的存在价值,就是让主角受在面对众攻的追求时,冷冷地说上一句他是我男友。多么拉扯钓系,还增添了几分刺激。对叶寄书来说,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按照原著剧情,他的存在意义是攻1出现,他就借机去倒水,给两人留下私人空间攻2出现,他就假装找东西,给两人对视的时间攻3出现,他就闭眼装睡觉,给两人去拉扯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但没想到某个深夜,主角受忽然将他牢牢压在床上,黏糊糊地埋在他脖颈处声音沉沉。寄书为什么不在乎那些靠近我的人?明明表面看起来全都居心叵测,但是你居然一点都不吃醋呵呵呵,当然我也不是很在乎你的想法,毕竟人类都是食物而已你也不过只是我伪装的工具罢了嗯?怎么不说话,是不是又打算不理我擅自留我一个人然后去注意身边的其他人了?可笑,以为我真的会在乎一样,真是够了。糟糕,好棘手好麻烦,该怎么办不想这样的,但既然已经到这个地步,就只能拜托以后都要一直看着我了哦,否则会忍不住也吃掉你的,寄书觉得怎么样呢诱哄的语气,浓稠绮丽的面孔。墨色的眼底满是疯狂的阴郁占有欲。看到对方身上冒出来的触手散发出的黑色雾气,叶寄书心跳狂奔五百码冲上高速,眼皮榇ぃ阅诜杩翊虺鲆淮屎牛骸浚浚。。这是什么?好可怕好可怕好可怕啊啊啊啊!?!我以为我是纯背景板,结果你居然是纯爱战士还有皇堑纫幌拢浚≌獠皇瞧狡轿奁娴男T拔穆穑吭趺椿嵊泄治锇。浚非人类要素警告攻不是人,内心经常阴暗爬行,上演小剧场不喜欢这口的不要勉强!主要是想写病娇阴郁扭曲地雷男!一款爱意沉重的攻!...
...
小说简介换嫁后,大力美人发家致富养崽忙大果小橙著作品信息甜宠+糙汉+年代文+双洁+穿书女VS重生女一场意外,大学生关幼霜穿进一本年代文中,成了关家不受待见的大女儿。上一世,父母为了彩礼,将她嫁给了有钱人赵阳,她表面风光无限,其实心里苦不堪言。正在她愁于怎么摆脱即将嫁到赵家的命运时,重生的妹妹关蕾竟着急忙慌地求父母,说要跟她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