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章 古代一样有通货膨胀(第1页)

如果没有经济学常识和历史知识,就想当然的认为古代没有通货膨胀,货币可以随便改,纸币可以随便。真觉得古人不懂经济吗。

说起通货膨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事:印钞票太多、物价上涨、百姓怨声载道。可事实上,这一幕在古代上演得更加残酷,而且常常伴随战乱、天灾、贪官污吏的盘剥,最终推倒一个又一个王朝。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时期就是个典型例子。为了充实国库、推行理想化的新政,王莽不断更换币制,一会儿五铢钱,一会儿大泉五十,一会儿又出新泉、货布、错刀。币制混乱导致市场严重恐慌,民间交易停滞,大量百姓转向以物易物。物价飞涨的同时,钱币的信用彻底破产,一斗米价直逼千钱,百姓买不起粮食,饿殍遍地。

更讽刺的是,王莽曾幻想用国家力量控制物价,他设立“平准官”,限价收购,但由于钱币信用丧失、国家无力持续收购,反而加剧了市场恐慌。老百姓宁可囤积粮食,也不愿拿手里那一堆没人敢要的钱去换东西。

有些人会以为,只有钱多了才会通胀,其实历史告诉我们,钱少了同样会让物价飞天。南宋时期的铜钱荒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南宋偏安江南,铜矿大多丧失在金国、辽国手中。铜钱铸造严重不足,南方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数量断崖式减少。怎么办?朝廷不得已大规模行纸币“交子”“会子”,希望用纸币弥补铜钱不足。但纸币背后没有足够的铜钱和实物支撑,纸币疯狂贬值。

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原本一两银可换钱一千文,到末期竟要一两银换一万文,物价涨了整整十倍!即便是普通的米粮、布匹,也价格飞涨,小民无力购买。许多地方甚至用瓷器、铁器临时替代钱币,市场交易一片混乱。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有钱不如有粮,有粮不如有布。”这话反映的正是南宋钱荒背景下的生存智慧:钱已经不值钱了,还不如攒点能用的东西。

战乱时期的通胀,往往伴随着货币体系的彻底崩溃。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唐末、五代十国。

唐末黄巢起义,关中地区几乎成废墟。国库空虚,地方割据势力各自铸钱,甚至铸“铁钱”代替铜钱。《资治通鉴》里有明确记载,当时洛阳、长安的市场上“钱文异形,轻重不一”,百姓彼此不认账,交易困难。一斗米竟要价千钱,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

到了五代十国,更是货币混乱到了极点。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各自铸钱,不同的钱币互不通用,有的地区干脆回到以实物作货币的原始状态。铁钱、铅钱、甚至陶钱、石钱都被迫流通。老百姓出门买东西,要带上一堆称砣、钱秤,一边交易一边吵架,光是结账都能耗掉半天。

古代通胀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钱币失去信用后,白银、黄金、布匹等实物往往被迫充当货币角色。

比如明代中期以后,因倭乱与白银输入增加,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但白银供应本身不稳定,遇上矿产开采不足、海外贸易受阻(如隆庆封关时期),市场白银骤减,物价立即飙升。嘉靖、万历年间就出现过“米贵如珠”的怪象,一石米价格飙升至平时的五倍以上。

同时,各地商人和大户手中往往大量囤积布匹、盐铁、茶叶等实物,作为抗通胀的资产。明代江南就流行“有田不如有布,有布不如有银”的说法,说到底,就是普通老百姓对朝廷货币政策彻底失去信心。

面对通货膨胀,几乎每个王朝都试图以政府力量“平抑物价”,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西汉武帝时期,“平准均输”本是为了调剂物资、平抑物价,可惜因官员贪墨成风,平准之物大量流入官商之手,市场物价反而更加扭曲。到了东汉,地方豪强干脆自己囤积居奇,国家想收都收不到货。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纸币制度最达的朝代,但也是通胀最惨烈的朝代。元初的中统元宝交钞、至元宝钞等纸币,最初还被百姓接受,可到元末,纸币泛滥成灾。商贾拒收纸钞,物价飞涨,百姓买不到粮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红巾军揭竿而起。

元末有记载说:“钞一贯,买不得斗米。”纸币本该是财富的代表,结果成了废纸一张。

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真正受害的是普通百姓,而不是那些大户豪强。因为有钱有势的人早已将资产转化成了田产、宅院、金银实物,哪怕钱再不值钱,他们依旧不愁吃穿。

东晋南朝时,门阀大族在货币混乱的年代趁机兼并土地。小民因买不起粮、交不起税,只能变卖田产、妻儿,或是直接逃亡。门阀趁机低价收购田土,豪强大族一边坐地生财,一边靠着官府庇护稳稳当当。

类似的景象在明末、清末再现。当通货膨胀让普通人倾家荡产时,地主、商人却能靠囤积实物、借贷盘剥财。历史上“米贵如珠”“钱重如土”的年代,不是没有米,而是米都在豪强仓里,不肯拿出来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在灭亡前,都会经历一次或多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货币信用崩塌。钱币失信、物价飞涨、百姓无以为生,是王朝衰亡的重要征兆。

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唐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一例外。钱荒、通胀与民变、军乱交织在一起,最终掀翻了王朝的最后防线。

明末农民起义,就是从“米价十倍”“白银难求”的大背景下爆的。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闯王、张献忠屠城、抢粮,谁还能在意手里那点早已不值钱的铜钱?

别以为古代的钱荒、通胀全是自己作死,还有不少是外部因素推动的。明清时期白银作为货币的主力,很大程度依赖海外输入。西班牙、美洲银矿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支撑起庞大的经济体。

可一旦海外白银供给受阻,比如西班牙殖民危机、贸易封锁、海盗猖獗,中国市场白银骤减,物价立即反弹。万历后期到天启、崇祯年间,正是因为白银输入锐减,引一波又一波物价暴涨、社会动荡。

清中期以后的“钱荒”亦有外因,比如乾隆晚期因海外白银流入减少、鸦片白银外流剧增,导致国内白银奇缺,铜钱不足,市场物价波动剧烈。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矛盾积聚,最终引爆了太平天国的大火。

每次大通胀时期,历史总会见证以物易物的复兴。这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

唐末、五代、元末、明末,货币失去信用后,百姓不得不以米换布、以盐换茶、以器物易粮。甚至在战乱时期,一件衣服、一把铁器的价值远高于一筐废纸般的钱币。

这种现象在地方志和史书中屡屡见到,例如《元史》中记载元末民间“持钞无所售”,《明史》中记载崇祯时“持银不售米”,其实都是钱荒与通胀双重作用下的社会悲剧。

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通货膨胀史,一个清晰的教训跃然纸上:钱币的价值,不仅靠金属含量、外在形态,更靠国家信用、制度保障、社会信任。

历代王朝钱荒、通胀的根源,无非是三条路走歪了:一是滥货币而无实物支撑,二是财政失控举债度日,三是权贵豪强垄断经济资源盘剥百姓。每次钱荒通胀,都是国家治理失败的赤裸证据。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不是爽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孟初月殷珩

孟初月殷珩

孟初月一直想要个孩子傍身。  孟初月看着空荡荡的床铺另一半,面露懊恼,她本想今天早起好求一求殷珩,让他许了自己有个孩子这事,可殷珩身强体壮,折腾的...

天医皇后

天医皇后

天医皇后她是21世纪的超强女特工。意外重生在大夏朝相国府大小姐的身上。凤星临世,身怀医药异能空间的她,从此风生水起,一雪前耻。无数人的命运都因她的到来,...

生而为魂,若为人

生而为魂,若为人

我生而为魂,这一世,我想做人。...

火影变身系统

火影变身系统

四阶丧尸重生火影世界,对于火影世界一无所知。神秘的变身系统,想要得到力量,必须拥有兑换点,有了兑换点,就可以变身…萌妹子?10兑换点变身…宫内莲华?宫内莲...

初恋是天才侧写师

初恋是天才侧写师

文案◇文案简介◇沈安言与胡冰语是一对八年的恋人,如今再度相遇。然而在她们相遇的背後,潜伏着一个的危险病娇妹控的姐姐沈思妙及背後神秘的犯罪组织。沈思妙是一个越狱在逃的高智商连环杀手,扬言要亲手杀死胡冰语。面对这样的威胁,沈安言决定搬到胡冰语家中,24小时贴身保护。看似危机,实则为两人的感情发展创造了契机。两人作为SOI的王牌探案组合,一起侦破各种离奇诡异的案件,与高智商连环罪犯斗智斗勇,解开各种类型的神秘谜题,探寻隐匿背後的真相◇安言冰语◇沈安言定理只要胡冰语在身边,沈安言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胡氏理论只要沈安言在身边,胡冰语的智商就会直线下降。冰语,我爱你。无论在哪个世界,我都深深地爱着你。很爱,很爱安言我也爱你,一直都爱着你。即使在这个世界里,你是个罪犯,我的心也始终无法忘记你。◇声明与排雷◇1天才侧写师X腹黑警花,1v1双洁,互为白月光,彼此初恋设定,HE保证,会结婚。2案件纯属虚构,切勿模仿,轻微烧脑,不恐怖,死人的场景都做了弱化描述。3,文风偏写实,日常篇全是高糖,会越来越甜,案件期间偶有糖,还有平行世界设定,觉得踩雷不要点。4文内会结合大量犯罪心理学,逻辑推理,密码学,量子力学。欢迎互动内容标签强强都市悬疑推理正剧高智商白月光沈安言胡冰语沈思妙大BOSS莫文慧王力徐梓莹陈曦李思琪若干配角其它犯罪心理,刑侦,催眠,连环杀人,平行世界一句话简介破案中再续前缘立意纵然罪恶不息,但总有人愿意化作火光,照亮人性阴暗的角落。...

我的盲人妹妹

我的盲人妹妹

我的妹妹是一个盲人但这样的她,似乎很早就对我产生了眷恋但是面对这样的她,我开始手足无措该怎么办才好该怎么去面对,我已经知道了我自己的想法,我也全部明白了我相信最后的结局,不会是通向坏的那一方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