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七月的蝉鸣在枝头聒噪,热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扑在脸上,黏腻得让人慌。九月站在大姨父家的水井里,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远处隐约传来闷雷声,一场暴雨似乎即将来临。
这是她第一次不在外婆家过中元节,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些什么。目光扫过大姨父家棱角分明的砖墙,与记忆里外婆家爬满青藤的老院墙截然不同,连空气中浮动的气息都带着陌生的凉意。
记忆中的花镇,每到中元节,整个镇子就像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从七月十三开始,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息。天还没破晓,外婆佝偻的身影已经在厨房里晃动,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她布满老年斑的手正仔细擦拭着供奉的瓷盘。那只养了许久的老母鸡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在院子里不安地踱步,时不时出几声惊恐的鸣叫,鸡爪刨动着地面,扬起细碎的尘土。
“阿婆,为什么要在今天杀鸡呀?”年幼的九月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拽着外婆洗得白的蓝布围裙问道。
外婆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九月的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敬畏:“九月,这是规矩。七月十三杀鸡烧香,是要请祖先回家,让他们知道咱们没忘了他们,要好好招待他们呢。”说着,外婆熟练地操起菜刀,刀刃闪过一道寒光,手起刀落间,鲜红的鸡血溅在青砖地上,很快就被吸收,留下一片暗红的印记。那血迹蜿蜒如河,在九月眼中像是连接阴阳两界的丝线。
九月看着外婆有条不紊地褪毛、清洗、烹饪,整个过程庄重而严肃。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鸡肉就出锅了。外婆将热气腾腾的鸡肉盛在精致的瓷盘里,摆在堂屋的供桌上,又点上几炷香,烟雾袅袅升起,在昏暗的堂屋里弥漫开来。
外婆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九月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能感受到那份虔诚。她曾偷偷学外婆的样子,把稚嫩的手掌合在胸前,却总觉得自己的祈祷少了外婆声音里的震颤。
到了七月十四,才是中元节最热闹也最神秘的一天。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鸭,还要烧香烧纸衣。花镇流传着一种说法,鸭子会游泳,烧给祖先的纸钱和纸衣,要靠鸭子驮到阴间去。所以,七月十四这天,镇子上到处都是鸭子的叫声,此起彼伏。
小舅舅会带着九月去集市上挑选鸭子。集市上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鸭子的叫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外婆总是很仔细地挑选,要选羽毛顺滑、精神抖擞的鸭子。“九月,选鸭子可不能马虎,这是要给祖先送去的,得选最好的。”小舅舅一边挑,一边叮嘱九月,粗糙的手指抚过鸭子的翅膀,像在检查一件珍贵的礼物。有次九月指着一只歪脖子的鸭子笑,被外婆严肃的眼神吓得立刻噤声。
回到家,杀鸭的过程比杀鸡更让九月害怕。鸭子拼命挣扎,叫声凄厉,九月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敢看。小舅舅却很镇定,她会先在院子的槐树下铺上草席,把鸭子轻轻按在上面,嘴里念叨着“莫怪莫怪,都是为了让你们带东西给老祖宗”。
小舅舅处理鸭子,外婆则又准备纸衣。她心灵手巧,用彩纸裁剪出一件件精致的衣服,有长袍、有裙子,还会细心地在上面画上花纹。剪刀在她手中翻飞,纸屑如彩蝶飘落,有时还会剪出小小的纸鞋,连鞋底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阿婆,这些纸衣服真好看,祖先们会喜欢吗?”九月凑到外婆身边问道。
外婆笑着说:“当然会喜欢,这都是咱们的心意呀。他们在那边过得好,才会保佑咱们平平安安。”她说话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脸上,将皱纹照得金黄,九月觉得外婆此刻像个会施魔法的仙女,用彩纸就能编织出跨越生死的思念。
夜幕降临,外婆家的院子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外婆会在院子中央摆上一张旧木桌,供品依次排开:白瓷盘里的鸭肉泛着油光,几碟时鲜果蔬,还有九月最爱吃却只有祭祖时才能上桌的桂花糕。外婆点燃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在穿堂风里扭曲成奇异的形状。她将纸钱和纸衣叠放在铁盆中,火苗窜起的瞬间,纸衣上的金粉在火光中闪烁,恍若真的绸缎在燃烧。
“外婆,为什么不在河边烧?”
外婆往火盆里添了把纸钱,火星溅起又熄灭:“咱们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在自家庭院烧,祖先认得回家的路。”她边说边用树枝拨弄火堆,确保每一张纸钱都烧成灰烬。火光映在外婆脸上,忽明忽暗,九月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故事,那些关于家族、关于生死的秘密,都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焚烧结束后,外婆会用竹扫帚将灰烬仔细收拢,装进黑色塑料袋。她的动作极轻,仿佛在收集易碎的梦。袋子口扎好后,再插上三支香,领着九月走到老屋那片竹林。“来,九月,帮阿婆扶住竹子。”外婆将装着灰烬的袋子挂在竹枝上,晚风拂过,竹子轻轻摇晃,香灰簌簌落在青石板上。“等香燃尽,祖先就把东西带走咯。”外婆解释道,九月仰头看着摇曳的香,总觉得烟雾里藏着祖先们温柔的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今年,九月却在大姨父家过中元节。大姨父家在镇子的另一头,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外婆家有些不同,连空气里的味道都不太一样。大姨这几天反复提醒九月,不要带小侄子去江边玩耍。
“九月啊,你是知道的,中元节江边不太平,小孩子阳气弱,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大姨一脸严肃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上的补丁。九月望着大姨眼角新添的皱纹,突然想起外婆也曾这样紧张地护着自己,不让她靠近燃烧的纸钱。
七月十三的晨雾还未散尽,大姨父手中的菜刀已经落下,鲜红的鸡血溅在水泥地上。九月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大姨将褪好毛的鸡丢进沸水,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案板上的青椒还带着露水,她握着刀的手有些颤,恍惚间又想起外婆布满老茧的手,总是稳稳地扶着她切菜。
"当心!"大姨的惊呼让她猛地回神,刀刃几乎擦过指尖。九月勉强笑了笑,继续笨拙地切着土豆片,薄厚不均的切片落在盘中,像极了她此刻凌乱的心绪。油锅突然溅起油花,她慌乱地往后退,却碰到了盐罐,雪白的细盐撒在炒了一半的青菜上。
供桌前,大姨和大姨父神情肃穆地双手合十。九月学着他们的样子闭上眼,可耳边萦绕的只有寂静。没有外婆带着乡音的祷词,没有那些抑扬顿挫的古老句子,记忆里的声音像被风卷走的灰烬,只剩空洞的回响。她努力拼凑着外婆念叨过的字句,却现那些刻在骨子里的韵律,早已随着离开外婆家的日子渐渐模糊。
香烟袅袅升起,在晨光中织成虚幻的网。九月偷偷睁开眼,看着大姨父挺直的脊背,大姨鬓角新添的白,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躲在外婆围裙后的小女孩。可胸腔里跳动的心,依然固执地追寻着记忆里熟悉的温度,就像候鸟永远记得归巢的方向。
七月十四的晨光刚漫过屋檐,大姨挎着竹篮匆匆赶往集市。待她拎着扑腾的鸭子回来,锋利的刀刃闪过寒光时,小侄子踮着脚想凑近,却被大姨猛地拽到身后:“别看,小孩子不能看这个。”孩子委屈的嘟囔声里,九月望着大姨紧绷的侧脸,恍惚间与记忆重叠。如果是外婆,此刻定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蹲在青石板上,用沾着糯米粉的手轻轻抹去孩子鼻尖的汗珠,将“鸭子驮衣渡黄泉”的传说,编织成月光般温柔的故事,在晨风中娓娓道来,让神秘的仪式化作孩童眼中闪烁的星光。
下午,大姨开始准备纸衣。她不像外婆那样心灵手巧,裁剪出来的纸衣有些粗糙。九月主动接过剪刀和彩纸,按照外婆教她的方法,细心地裁剪、折叠、描绘花纹。指尖触到彩纸的瞬间,仿佛又回到外婆家的老藤椅旁,外婆握着她的手,教她剪出第一朵纸花。
大姨看着九月熟练的动作,忍不住赞叹:“还是你外婆教得好,这些手艺啊,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句话让九月鼻子酸,那些和外婆共度的时光,像被火光照亮的纸衣,珍贵而脆弱。
夜幕降临,大姨父带着祭品去了江边。九月本想跟着去,却被大姨拦住了:“你就在家看着小侄子,别去凑热闹。”
九月有些失落,站在门口,望着大姨父远去的背影,心里想象着江边的场景,是不是也和外婆家那边一样,火光冲天,烟雾缭绕?她突然想起外婆家那片竹林,那些摇晃的竹子,此刻应该也在晚风里轻摆,只是挂在上面的,不再是她和外婆一起准备的灰烬袋。
小侄子似乎察觉到了九月的不开心,拉着她的手说:“姑姑,我们玩游戏吧。”九月强打起精神,陪着小侄子玩了一会儿,但心思却始终不在游戏上。
她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身边,中元节的夜晚,她总是跟着外婆在院子里,听蟋蟀的鸣叫和竹子的沙沙声,看着燃烧的纸钱化作灰烬,仿佛看见祖先们踩着星光归来。
七月十五这天,按照习俗要上香。大姨父一大早就去了祠堂,大姨在家里准备香烛。九月看着供桌上的香烛,突然很想念外婆。她拿出手机,拨通了外婆的电话。
“外婆,我想你了。”九月轻声说。
电话那头传来外婆慈祥的声音:“九月,在大姨家过得还好吗?有没有乖乖听话?”
“挺好的,阿婆。我想和你一起过中元节。”九月说着,眼眶有些湿润。
“傻孩子,以后还有机会。你在大姨家要懂事,别给人家添麻烦。”外婆叮嘱道。电话里传来隐隐约约的爆竹声,九月知道,那是外婆在院子里上香了。
挂了电话,九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走到院子里,望着天空,不知道外婆此刻是不是也在望着同一片天空。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院子里很快就积满了水。小侄子兴奋地跑到屋檐下,伸出手去接雨。九月也走过去,感受着雨水带来的清凉。雨水冲刷着地面,恍惚间,她仿佛看见外婆家院子里的青石板上,那些香灰正随着水流蜿蜒,像极了小时候她和外婆用树枝画出的银河。
这场雨似乎冲刷掉了一些阴霾,让九月的心情好了一些。她想起外婆说过,雨是天地间的灵气,能洗净一切污秽。也许这场雨,也能洗净她心中的思念和失落。
雨停后,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九月看着彩虹,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外婆身体健康,希望家人都能平安幸福。她知道,虽然今年没能在外婆身边过中元节,但那份刻在记忆里的习俗和情感,永远都不会消失。外婆家院子里的老竹子依然会在每年中元挂上灰烬袋,那些飘散的香灰,会带着人间的思念,飘向另一个世界。
花镇的中元节,依然年复一年地传承着,那些古老的习俗,那些神秘的传说,就像流淌不息的江水,一代又一代,从未间断。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无论身在何处,人们的心都紧紧相连,共同守护着这份独特的记忆和情感。每一张燃烧的纸钱,每一件精致的纸衣,每一缕飘散的香灰,都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牵挂,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喜欢我们都是九零后请大家收藏:dududu我们都是九零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不要脸嘴欠攻VS睚眦必报受(强强双洁)第一次相遇,没脸没皮的江瑾衍直接喊人夫人。第二次再见,是江瑾衍夜闯城主府,看到了沈城主曼妙的身姿,他出口调戏,不料城主倒在他怀中了。第三次见面时,江瑾衍带着他的小妹,江瑾衍出口一句夫人,他妹妹张嘴一声嫂子,让沈檀祀无言以对。风波过後,本以为一切圆满了,结果梦境坍塌,一切归为虚无,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他们的梦。结局我认为不是be哈。标签有错,不是将军见谅。...
...
...
人生重新来过,往事已成蹉跎,命运从不安好,重啓青春人生。我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从不停歇,有过困难,有过失落,人生何曾静好,只能继续拼搏。我追求着原来所没有的一切,却不知道正在失去着最应该珍惜的东西。...
奶奶离世,谈6两家见没了亲人的许恩棠可怜,都想把她接去照顾。来到北城,许恩棠再次见到那个让她一眼难忘的少年。6襟痞气肆意,之后一起成长的那些年,她看他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问她想不想嫁给他。她以为是自己多年暗恋终于得到回应。直到婚后,她听到他对朋友说家里让娶,我还能怎么办?她心灰意冷,决定离婚。离婚前夜,她重生回到高二被接回北城这天,依旧是两家都住。后来,她夜不归宿,他疯似的找她。你真的谈恋爱了?跟谁?电话彼端的许恩棠红着脸被谈霁礼圈在怀里。谈霁礼开口,声音传进电话里,告诉他,是不是在和我谈恋爱?以前的许恩棠心思都在6襟身上,和谈霁礼不熟,没想到会与疏离懒淡的他在这个夏夜有染。...
结婚已经3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准时的到楼下看着一群玩耍的小孩子呆。妻子也了解我的苦痛。总是默默的陪在我身边,陪着我傻傻看着眼前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戏耍。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人了才拉着我回家 我不知道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喜欢孩子胜过喜欢我自己的一个个性,居然在2年的时间里没有让妻子的肚子有任何反应。我试过了所有的办法,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男性医院。可是药虽然吃了不少,妻子的小腹还是坚强的平坦着。慢慢的,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一道无痕的裂缝在我和妻子之间慢慢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