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86章(第1页)

海风里仍带着咸涩,却多了几分烟火气。监测站的木牌被风雨侵蚀得灰,“活水传脉生生不息”八个字却被周小小用红漆重新描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郑大爷的渔船早已泊在岸边,船头挂着的活水芽标本成了渔村新的“平安符”——这是老渔民们自的约定,出海前都要到监测站讨一株幼苗,说这植物能“镇浪”。

开春时,公社来人考察,看着木栈道旁成排的活水芽幼苗,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三页。“周同志,这植物既能固沙,又能当肥料,公社打算在全县滩涂推广。”领头的干部拍着周小小的肩膀,“县里给你们拨了三台柴油电机,以后实验室不用再靠灯塔的电了。”

郑大爷带着渔民们在滩涂搭起育苗棚,竹架上爬满了活水芽的藤蔓。阿海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胳膊上晒出健康的古铜色,他学会了用郑大爷教的“看潮法”育苗——涨潮时浸海水,退潮后灌淡水,成活率比恒温培养箱还高。“小小姐,你看这根须,比去年粗了一倍!”他举着尺子跑来,裤脚还沾着泥沙,“张教授寄来的论文里说,这叫‘生态适应性进化’。”

那年夏天,黄河入海口暴洪水,望海礁的滩涂却安然无恙。公社组织的考察队在礁石下现,活水芽的根系在泥沙中织成了密不透风的网,连最汹涌的浪头都被缓冲成细流。周小小在监测日志里画下根系分布图,旁边贴了张渔民们加固堤坝的照片——他们学着活水芽的生长规律,用芦苇捆扎石块,筑起了一条“生态堤”。

秋天的渔汛格外热闹,渔船归港时舱里满是梭子蟹和黄花鱼。郑大爷的小孙子背着新书包,书包上缝着活水芽的图案,那是渔妇们用染了海水蓝的线绣的。“小小老师,今天学了‘生态平衡’,老师说就是咱们种活水芽的道理。”孩子掏出作业本,上面画着水鸟在活水芽丛中栖息的图画,被老师打了红五星。

实验室的标本室添了新成员:一只搁浅后被救活的小海豚标本,标签上写着“o年月,现于活水芽防护区外oo米”。周小小给它系上红绳,旁边摆着阿海制作的根系模型——用竹签和蓝线扎成,螺旋纹路和当年河图玉璧上的图案分毫不差。张教授从省城寄来的信里说,这模型被博物馆借去展览,成了“远古智慧与现代生态”的展品。

第一场冻雨落下时,监测站的新楼封顶了。公社派来的木工在房梁上挂了串活水芽种子做的风铃,说这是“新屋纳福”。周小小站在二楼窗前,看着郑大爷带着孩子们在楼后栽下一排树苗,每棵树下都种着一株活水芽。“等这些树长高了,就给候鸟做个新家。”老人擦了擦汗,手里的锄头把已经被磨得亮。

年底的表彰大会上,周小小捧着“劳动模范”的奖状,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阿海作为渔村代表言,手里的言稿边角都磨卷了:“活水芽教会我们,守着海,就要护着海。现在咱们的滩涂绿了,鱼多了,连城里的老师都带着学生来写生……”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郑大爷悄悄抹了抹眼角,手里还攥着给监测站修窗户的铁皮。

除夕夜的祠堂里,长桌上摆着新酿的海菜酒,酒瓶上贴着手绘的活水芽标签。孩子们举着用贝壳和活水芽茎秆做的灯笼,灯笼里的蜡烛映得螺旋纹路忽明忽暗。周小小翻开最新的监测日志,第一页贴着张黑白照片:望海礁滩涂,稀疏的活水芽在礁石间倔强地生长,而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从一粒种子开始,让山海常绿。”

开春后,公社的拖拉机突突地开进了望海礁,车斗里装着新到的育苗盘和塑料薄膜。“周同志,县里批了专项资金,要在全县建十个活水芽育苗基地!”干部递过来的文件上,“望海礁模式”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出来。郑大爷蹲在拖拉机旁抽烟,看着阿海指挥年轻人卸物资,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当年我爹说这海是活的,现在才算真见着活气了。”

这时的阿海已经能独当一面,他带着几个渔村青年组成了“护滩队”,每天背着水壶沿着海岸线巡查。一次退潮后,他们在礁石缝里现了成片的活水芽幼苗,根系缠着细碎的贝壳,在阳光下泛着淡蓝微光。阿海在笔记本上画下坐标,旁边标注着“第四代幼苗,根系延伸长度米”,字迹比当年工整了许多,只是末尾仍习惯性画了个螺旋纹小标记。

夏天的暴雨季,县水利局的技术员踩着泥泞赶来,手里捧着水文监测报告:“周同志,你们这活水芽真神了!周边公社的滩涂都被冲蚀了,就望海礁的海岸线往外扩了半米!”周小小领着他们去看那道“生态堤”,芦苇捆扎的石块间,活水芽的根系早已钻透缝隙,把人工堤坝和自然滩涂连在了一起。技术员们蹲在泥里拍照,裤腿沾满泥浆也顾不上擦,说要把这“土办法”写进防汛手册。

秋分时,望海礁迎来了第一批外地学员。他们是周边县区派来的农技员,背着铺盖卷住进了监测站的旧宿舍。阿海成了实操老师,教他们辨认潮汐时间、测量盐度,手里的竹竿在滩涂上划出一道道弧线:“涨潮前两小时播种最好,活水芽的种子得先喝够海水,再喝淡水,就像咱渔民既要懂海性,也得守时令。”学员们围着他记笔记,有人现他讲课的语气神态,竟和周小小当年一模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箱早就换了新的,郑大爷却还常来转悠,手里总提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他捡的奇特贝壳。“丫头你看这个,”他指着一枚螺旋纹贝壳,“和活水芽的根须转得一样快,这是不是就是张教授说的‘自然密码’?”周小小笑着把贝壳放进标本盒,标签上写“郑大爷捐赠,o年秋”,旁边已经摆满了老人这几年送来的“宝贝”——有带着水藻的鹅卵石,有被海浪磨圆的玻璃片,每一件都藏着望海礁的故事。

入冬前,县文工团来渔村采风,渔妇们把活水芽的故事编成了渔歌。“芦苇青,海水蓝,活水珠芽扎海滩,根儿缠缠护家园……”歌声飘出祠堂时,周小小正在给新栽的幼苗盖保温膜,阿海和孩子们举着灯笼帮忙照亮,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泥沙,却笑得比灯笼还亮。

第一场雪落时,监测站的玻璃橱窗里多了块新奖牌——“省级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周小小用红绸布盖着,等开春要给张教授看。老人去年冬天生了场病,现在还在省城休养,信里总念叨着望海礁的活水芽。阿海每天都给张教授写信,汇报幼苗的生长情况,字里行间总不忘画个小小的螺旋纹,那是他们约定的“平安符号”。

除夕夜的饺子宴上,郑大爷的小孙子举着新课本跑来,指着上面的插图喊:“小小老师!你看这活水芽,课本里印着咱们监测站的照片呢!”周小小凑过去看,照片上,她和阿海正蹲在滩涂里测量幼苗,背景里的灯塔闪着光,远处的海面上漂着点点渔船。课本的注释写着:“望海礁的生态守护者们,用智慧让濒危植物重焕生机。”

窗外的贝壳风铃又响了,周小小望着漫天飞雪,忽然现雪落在活水芽的叶片上,并没有立刻融化,而是凝成了细小的冰晶,像给嫩芽镶了层银边。阿海说这是“活水芽在攒劲儿过冬”,等开春第一场潮来,它们就会借着雪水的滋养,长出新的根须。

开春的第一缕阳光刚漫过灯塔,望海礁的滩涂就热闹起来。县农机站送来的插秧机突突作响,阿海正领着护滩队给新拓的育苗基地划田垄,铁犁翻过的泥土里,混着细碎的贝壳和活水芽的老根。“按张教授设计的株距,每行隔三尺,这样根系能在地下连成网。”阿海蹲在田埂上放线,手腕上的旧手表是郑大爷给的,表盘里嵌着片活水芽的枯叶,“当年小小姐教我量株距,用的还是芦苇杆呢。”

这时的周小小正忙着给全省来的技术员做培训,实验室的黑板上贴满了活水芽的生长曲线图。“大家看这组数据,”她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根系分布图,“在盐度‰的水域,根系抓力能提升o,这就是咱们‘生态堤’能抗住大潮的关键。”台下有人举着笔记本追问,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窗外的竹棚里,郑大爷正带着渔妇们分拣种子,把颗粒饱满的活水芽种子装进牛皮纸袋,袋口都系着红绳——那是要寄给全省各育苗基地的“种源”。

入夏后,省里的科考船第一次开进望海礁。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们扛着仪器上岸时,被滩涂边成片的活水芽惊住了:淡蓝色的茎叶在风中起伏,退潮后的根系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给礁石铺了层会呼吸的绿毯。“周站长,你们培育的第三代品种,根系密度比实验室数据高!”一位戴眼镜的研究员举着检测仪,声音里满是激动,“这证明野生环境下的适应性进化完全成立!”周小小笑着递过监测日志,里面夹着阿海手绘的根系生长写,每一笔都标着潮汐时间。

秋汛来得格外早,郑大爷却一点不慌。他带着渔民们在“生态堤”外又加了层芦苇帘,帘子里嵌着活水芽的种子。“等潮水退了,这些种子就会在泥里扎根,”老人用竹竿拨开帘布,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嫩芽,“就像咱渔村的娃,经点风浪才长得壮。”这话被来采访的记者记在本子上,后来登在报纸上,标题叫《老渔民的生态经:向活水芽学扎根》。

监测站的标本室又添了新成员:一窝刚孵化的白鹭雏鸟标本,旁边摆着它们巢里的活水芽绒毛。阿海在标签上写:“月,现于第七号育苗棚顶,亲鸟以活水芽种子为食。”周小小看着这对标本,忽然想起刚来时郑大爷说“鸟都不爱来这荒滩”,如今监测日志里的鸟类记录已经添到了五十六种,每一页都贴着孩子们画的鸟雀涂鸦。

冬初的一天,张教授终于从省城回来了。老人拄着拐杖,在阿海的搀扶下走到滩涂边,看着齐腰高的活水芽,眼眶红了:“丫头,当年我送你的种子,真长成森林了。”周小小从实验室捧来那个玻璃瓶,里面的母株依然着蓝光,根系在营养液里盘成了完整的螺旋。“张老师您看,”她指着瓶底,“它还在结新种子呢。”

除夕夜的篝火旁,渔妇们新编的渔歌多了段新词:“银灯照,海浪摇,活水成林护渔樵,代代守着这方潮。”郑大爷的小孙子已经成了护滩队的小帮手,正给新来的志愿者讲解活水芽的故事,手里的笔记本封面是用活水芽纤维做的,摸起来像海边的细沙。周小小看着火光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忽然现阿海讲课时的样子,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

开春的木栈道旁,新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活水林”三个大字,落款是“望海礁全体守护者”。周小小和阿海给石碑培土时,现石缝里已经钻出了细小的活水芽幼苗。“你看,”周小小笑着说,“它们自己找到新家了。”海风拂过,贝壳风铃轻响,远处的灯塔闪着光,照亮了滩涂上那片望不到头的绿,像一片永远不会熄灭的星光。

周小小看着这展的越来越好的地方,突然觉得自己也该回家了。

大哥和小弟都写了不少信件说想她了。

喜欢穿越七零都跟阎王谈过判还怕啥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七零都跟阎王谈过判还怕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白桃松木(校园)

白桃松木(校园)

周翊然喜欢上那个认真安静工作学习的小姑娘小姑娘长得纯人也乖,离她近点就脸红,稍微逗一下就害羞他一直觉得小姑娘太乖太青涩,所以每一次她勾人时他都觉得她是不自知的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姑娘书包里发现了一枚跳蛋。外乖内...

(排球少年同人)完!和狐狸队长互换身体了!+番外

(排球少年同人)完!和狐狸队长互换身体了!+番外

小说简介本书名称完!和狐狸队长互换身体了!本书作者南亭芳草本书文案白井空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不,不是穿越,是和一个男生互换了身体。这个男生她见过。她因为太孤僻被老师谈话多次,不得不选择社团加入。同班同学黑尾见缝插针,骗她当了音驹高中的排球社经理。面对排球,白井空子茫然无知,只好趁着假期去看了IH男排的比赛。在IH决赛上,...

王贼

王贼

过去世人俗称『爱尔特的奇迹』的大战从其终结之后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现在,才能这样的讨论吧。讨论他的事迹。将这位男人视为大战背后的推手不,即使是记述为真正的主角也不为过吧。吉恩阿法雷斯特,他的名号最初广为流传的契机,可追溯回大战之前,握有强大的军事力为后盾开始扩张国土的魏斯特王国,猛然侵攻邻国神乐家领国的事件开始谈起。面对魏斯特王国的急袭战略,神乐家领国只能退守一方。而挽救神乐家领国逃出这个劣势的,是当时存在的一支独立部队。...

网恋到隔壁班主任了!

网恋到隔壁班主任了!

在外人眼中,俞渡家境殷实,外貌出色,为人温润谦和,看起来似乎无可挑剔。如果顺利的话,名校毕业后,他会在家里的安排下循规蹈矩地进入公司,相亲,然后安稳度过一生。但俞渡没有。他有两个秘密。第一,他喜欢男人。第二,他高考改了志愿,学了师范。毕业后,俞渡拉着行李去了市区一所重点高中教书。学校有两个精英班,平日双方就暗暗较劲,互相看不顺眼。俞渡肩担重任,接手了其中一个班。某日,他收到北城好友的消息帮我砍一刀拼夕夕...

只想躺平,没想到皇上暗恋我

只想躺平,没想到皇上暗恋我

卧槽!没想到我顾清耀出个车祸还能穿越,不过这是哪个朝代?怎麽没在历史书上见过,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唉!别人穿越都是什麽王侯将相,为什麽我穿越就穷苦人家。想我一个富二代从来没为钱发过愁。丞相大人,皇上心情有点不好您可知为何顾清耀心想还能为何,不就是跟别的女的多说了几句话吗。阿耀,我禅让皇位给云霄,陪你出去游玩可好皇上这是何必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