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沈砺在京城求学时本就不是什么差生,他只是和天才比起来有差距罢了,他本身也有中上之姿,只是摊上了一个急功近利的亲爹,和一个不明是非的亲娘,才差点把一个好好的孩子耽误了。
第139章
自到了潍县后,沈砺被表哥带着四处游山玩水开阔心境,又结识了辛盛这般的天才为友,辛盛虽天才却无傲气,见沈砺学业上有不通之处,便会主动帮他解惑,沈砺的课业进步飞快,书院的先生都说他可以试着下场考童生试了。
见兄妹二人说得热闹,宋氏无奈的出声说:“你们这都安排好了之后的事了……”
辛月与辛盛对视一眼,纷纷笑出来,一边一个的挨着宋氏,辛月说:“娘亲,你就放心吧,我有姑母与表妹作伴,隔壁又住着二叔一家,没什么好不放心的,若是娘亲想念我,便是爹爹假期不多,娘亲挑那不冷不热的时候多回来看看我便是。”
辛盛自然也希望爹娘一世白头,莫生波折,于是帮着劝道:“到冬日养不了蚕,商行也无事,我正好也放冬假,便回来潍县接妹妹去京城团聚。”
见宋氏被说得松动,辛月又最后给她加了把火,道:“娘亲莫要犹豫了,爹爹年纪又不大,长得又俊朗,还是新科状元前途看好,若娘亲不在爹爹身边,不知有多少人会心怀不轨的蓄意接近爹爹呢,爹爹自然是个正派人,可若没有娘亲看着,万一被人做局着了道呢?”
宋氏也不是不怕,毕竟世上不是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便是悔教夫婿觅封侯么?
被大家劝了半响,她也定下决定来,便说:“好啦好啦,那就等你们爹爹回来了,便这么与他说,若他也同意,那就我带着盛哥儿、年哥儿一块儿陪你们爹爹去京城,大姐和玉娘陪着月娘留在潍县。”
既然做了决定,宋氏便不是那拖泥带水的人,第二日起便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专心教导徒弟崔慧娘的身上。
崔慧娘本就是个专业的绣娘,先前也只是不擅长绣大幅的绣画,这近一年的时间随着宋氏日日勤学苦练,几乎不曾停歇,不仅手艺进步得飞快,连宋氏所教的绝技针法也已经掌握了大半。
只是听说师父要离开潍县去京城,日后锦绣阁的定制衣裙都交给她做,崔慧娘没有以后能挣更多银钱的欣喜,反而极度不舍,连着数日关店之后还跟着宋氏回家,惹得宋氏哭笑不得。
宋氏在族人带来给她瞧的姑娘中,倒是真发现了两个手巧眼利的姑娘,只是当时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去京城,便托女儿回族里办事时去问那两家,是愿意让女儿随她去京城学艺,还是去县城随她的徒儿崔慧娘学刺绣。
宋氏去了京城也不准备闲着,已经打算好了要在京城接着开锦绣阁,若那两个姑娘愿意随她去京城,也很方便教导。
那两个姑娘年岁都还不大,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二岁,离及笄定亲还有几年,又是随着族里的长辈,住在状元郎家里,跟着状元夫人学艺,她们的爹娘倒都很放心。
万一在京城能遇到良缘,那就更好了,便是遇不到,到时候回来定亲,说自家姑娘是在京城见过世面的,说出来也好听,能找到更好的夫婿呢,于是两家父母都满口答应了下来。
临近三月末,辛月忙得不可开交,辛氏商行的春招日快到了,最近清水镇上的客栈都爆满,竟真的有不少附近县城的人得到消息跑来潍县应招。
辛月作为商行的管事,带着丝坊的管事胡娘子和染坊的管事宋惜娘几乎常驻在清水镇。
商行买的几块地皮是挨在一处连成一片的,本来中间有一块地皮的主人不想卖,说是以后想在那起一间宅院,结果知道周围的地皮都被辛氏商行买下了,瞧着辛氏商行的丝坊、染坊建起来,自家那地正好被围在中间,日日吵闹根本无法安居,便又主动上门把那块地皮也卖给了辛月。
那时丝坊、染坊的地基都打完了,已经不能再改动,辛月便干脆把中间那里单独建了两处宅子,准备一间做男工宿舍,一间做女工宿舍,这才有了辛氏商行招工包吃又包住。
如今丝坊、染坊,还有两间宿舍都建好了,长河村里的丝坊与染坊还没搬过来,就是为了空出场地先招人。
辛月让人做了两块大大的牌子立在丝坊与染坊的门前,上面写着大大的招工二字,下面则是数行小字,写得是招工的种类、人数与要求。
先前丝坊的人数是按每月能出布一千匹招的,如今是第一次扩张,老带新一人也教不了太多徒弟,便先把人数扩充到三倍,等这一批新的工人上手了,再接着招第二波。
于是此次丝坊招缫丝工二百人,织工四百人,只要眼利手巧心细的女子。
染坊招染工,要的是年轻力壮、善于辨色的男子。
泡进染池、染缸的布料吸足了色水,要多重有多重,力气不够的人可做不了这个活。
若是眼睛有色弱、色盲者,也万万不能招进来,到时候你交待他把布料送到青色染池里,他给你扔进了蓝色染池,料子毁了,跟他辩不明白,人还得气死。
染坊的活难度不如丝坊的活高,但受丝坊的产量限制,丝坊产不出绸布来,染坊也没有活干,便也先只扩充到三倍,便先招两百名染工。
大大的招工牌之下,各放了一套桌椅,每日都有商行的人坐在那里接待来问询的人,丝坊是胡娘子与辛月在那,染坊则是辛祝带着宋惜娘。
来辛月她们这问询的多是年长的大娘带着年轻的女儿、儿媳,她们过来便先问:“听说你们丝坊招女工,一季能领二、三两银子?”
来辛祝那边的多是青壮男子,或是年纪大些的大叔领着自己还未及冠的儿子,也是最关心那收入,不敢
跟宋惜娘一个小姑娘说话,便纷纷围着辛祝问:“听说这染工一季有二两银子?是不是真的啊?”
要知道辛长平有举人功名的时候在县衙做书吏,一月也才一两银子,平时商行、商铺里招人,一个月能给上五百文都是高收入了,刚进去的时候都只能拿到两三百文钱呢,除了褚家那种大商行包吃包住,别的小商铺最多管你一顿饭。
而辛氏商行打出了包吃包住的名头来,若能被招进去,便没有多少别的开销了,那这工钱等于全都能存下来。
潍县村里的普通人家,取个儿媳的聘礼也不过二、三两银子,可务农的人家要攒下这二、三两银子得攒上三年,若是家里儿子不止一个,几年家里人都不敢生病。
像崔慧娘的夫君,刘三郎家便是,儿子越多,吃得越多,攒下的银钱越少,到四个儿子有三个该娶亲了,竟然连一份聘礼都拿不出来。
若不是刘三郎心思活,把自己找了个富足人家招赘出去,说不定到现在他大哥都还娶不着娘子呢。
不论是辛月这边还是辛祝那边,都是肯定的点头答复,见来人意动,便给他们记下姓名,再给他们发一个号牌,等月末那日按号牌顺序入内考核。
几日下来,一共招六百人的丝坊登记了一千余人,只招两百人的染坊竟也有近千人报名,辛祝和辛月说起的时候很是叹息,说:“大多都是家中地少无财,娶不到娘子的,少数成了家的,也是诉苦说没分到一亩地,养不活妻儿。”
而在丝坊登记的更是出乎辛月的预料,本以为这里没出嫁的姑娘年纪小,怕是家里不会舍得让女儿离家做工,辛月还以为来报名的应该多是嫁了人的娘子们。
谁知一千余人里,成了家的娘子们不过两三百,近八成都是十六、七的姑娘家,被家中娘亲带来,说是挣到银钱好帮家中兄弟娶新妇。
辛月听得难受,却见那些姑娘们却是满脸的雀跃,若是在自己那个时代,女孩子挣钱帮哥哥弟弟娶老婆,可是要被骂扶哥魔、扶弟魔的,可这里她们却都没人觉得不对,竟然各个甘之如饴。
胡娘子瞧辛月皱眉,问辛月:“月娘,可是累着了?你早些回去歇息吧,我在这盯着就行。”
辛月摇摇头,她知道胡娘子的身世,胡娘子可不是那心甘情愿为弟弟牺牲的,因着她爹爹把家业都要传给庶出的弟弟,还逼为了家中丝坊利益将她嫁给活死人一般的前夫,胡娘子心中很是怨恨,自她娘亲郁郁而终之后,胡娘子便不曾再与娘家来往。
知道胡娘子是能理解自己思想的人,于是辛月便和胡娘子抱怨道:“我不累,只是想到那些姐姐们,出来做工竟然是为了替兄弟娶妻,感觉到心里不舒服,可她们竟然都很高兴,难道真的认可女子是男子的附庸么?”
胡娘子少时也曾忿忿不平,可现在年纪大了,见的事多了,她倒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于是开解辛月道:“她们高兴倒不一定是为了能挣银子替兄弟娶娘子,而是若没有咱们招女工之事,她们许就被爹娘许给出聘礼多的人家换聘礼了。”
第140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先,先介绍一下我家附近的大公园,这里将是我和女主角的炮场,这一段在上一年夏天的晚上,习惯性吃完晚饭在不远的水库公园里散步,那是个老公园,约三十多年吧。面积很大,反正走一圈的话也要2个小时左右,由于有水库和山,绿化和空气都很好,所以比较喜欢这里散步,但毕竟是老公园,树很大,路也旧,许多的路都是漆黑一片,越往里面走人越少,所以晚上在大树包围下会现一些情侣在凳子上摸来摸去,偏僻的地方会有人在打野战,但他们选择的地方也很隐蔽,通常在比较晚的时候,在没人偏僻的小树林里做,很难现。记得有一次,我走得比较远,路上几乎没有灯光,老大树把月光也挡着,没有任何人,只听到一些小虫叫,十分安静,...
...
...
〔暴爽玄幻,最热爽文〕少年陆鸣,血脉被夺,沦为废人,受尽屈辱。幸得至尊神殿,重生无上血脉,从此脚踏天才,一路逆袭,踏上热血辉煌之路。噬无尽生灵,融诸天血脉...
珠珠每过一百加一更,冲呀!!!看书名就知道,没有三观。请三观党勿入,闺蜜很无辜,这就是篇单纯的炖肉文林依然是苏夏的闺蜜。人美家富学习好,还有个样样顶尖的男朋友。她最喜欢跟苏夏分享和男朋友许程做爱时的疯狂勇猛。苏夏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