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1章
辛月被施一娘的坚韧打动,到镇上的食铺里给两个小姑娘买了些吃食,叮嘱她们晚上要关好门窗,才和胡娘子一起离开。
蹭着胡娘子的骡车,回到县城,一下车便见自家院门外厚厚的一层红色爆竹的碎片,她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笑着一路跑进后院然后大声的喊:“是不是爹爹回来了?”
辛长平听到女儿的声音,人还没从屋里出来便连忙应声:“月娘,爹爹回来了。”
辛月在现代的时候听过一个说法,叫红气养人,与辛长平现在的状态倒是十分贴切,明明还是那个人、那张脸,就是莫名觉得爹爹更年轻、更俊朗了。
辛月这么想,便也这么夸了,夸得辛长平大笑出声,宋氏落后几步抱着辛年出来,闻言也跟着说:“我也觉得夫君瞧着竟比之前还好看了些,这是为何?难道是因为夫君现在脑门上印了状元郎三个字?”
被女儿和娘子轮着夸,便是辛长平不是脸薄之人,也有些受不住,忙笑着摆手说:“够了,够了,你们可别再捧杀我了。”
没多久辛盛也从书院赶了回来,亦是一进家门就开始喊爹爹,说:“先生回来了,叫我去家里见了一回,又说爹爹也回来了,让我赶紧回家去。”
家里人都在,便干脆坐到一处,辛长平问宋氏:“娘子,上回我寄回来的信,你们如何考虑的?我只有一个月的返乡假,路上来回就去了半月,只能在家再待上半月,就得去京城就职了。”
辛盛听到这,连忙好奇的追问:“爹爹,你被派了什么官职?”
辛长平一拍脑门,懊恼的说:“回来见到你们高兴,竟忘了和你们说,我被派到户部为官,正六品的主事。”
辛月笑着问:“那不是与杨家的太老爷官职一样?”
“是,品级一样。”辛长平笑着点头,解释道:“只是山长是吏部主事,负责的是各地官员的考核评级升贬调任,我在户部会被安排到新建的田亩司,负责厘田分派,这百余年,朝廷也零星的从一些世家手里收回了部分土地,皇上有意开始实验性的分田给无地的百姓。”
说到这里,辛盛想起上回爹爹在信中说,能得中状元,是因为受妹妹的影响,做出的答卷合了皇上心意,便好奇的问:“爹爹,殿试的考题是什么?怎么还与妹妹扯上了关系?”
从殿试结束到今日,才二十来日,考题还没有传扬到潍县来,不过随着各地的进士归乡,想来考题很快就会散播开来,辛长平没必要瞒着自家人,便将考题是什么,以及自己如何作答都告诉了家人。
又说鹿鸣宴当日皇上又单独召见过他,问他:“辛爱卿可惊讶朕为何点你为状元?”
辛长平当然是惊讶的,会试能考上第五,就已经让他惊喜了,考上状元这等美事,便是做梦辛长平都没敢这么梦过,见皇上这么问,自是有意为自己解惑,便拱手低头说:“臣不知,天下才子甚多,臣自知天资不及,今得皇上点为文魁之首,臣万分惶恐。”
其实辛长平甚至想,难不成是自家那商行的股份,为自己换来了这个状元郎?
皇上好似看出了辛长平的心思,笑着问:“爱卿可是觉得朕被辛氏商行的股份收买了,用今科状元来投桃报李?”
辛长平被看穿了想法,尴尬得不知如何接话,不过皇上也不是有意要与他为难,见状便笑着说:“爱卿,科举是为国朝取士,朕不会在此事上行儿戏,辛氏进献股份,朕确实感动,可朕能封赏爱卿之女为县主,将来有机会也可以封她为公主,但绝不会将科举功名作为赏赐。”
辛长平听了皇上这番解释,却更加迷惑了,他对自己的认知不曾出过问题,怎么也不敢相信自
己有天下文魁之才。
大概是辛长平眼里的疑惑与不自信太直白,惹得皇上笑出了声,他伸手向身边的随侍太监那里要来了一份厚厚的折子,递给辛长平说:“爱卿看完这份折子,就该知晓朕为何取中你为今科状元了。”
那折子看起来可有许多年头了,展开一看纸的边角都有些泛黄,但保存得应该很精心,油墨的字迹没有一点污迹,不过在看清上折子的人落款后,辛长平就没有心思琢磨这些了,因为那落款的名字是吴修。
吴修,字子明,曾是安州吴氏嫡支次子,从小体弱在家休养,不曾外出求学,还未及冠,先丧父,后丧兄,突然从及冠后要被分出去的旁支变成了嫡支唯一继承人。
他刚得掌吴氏宗族,便赶上安州大旱,不顾宗族阻拦,献出米粮无数助安乐县令活民。
因他的慷慨义举,安乐县无一灾民身亡,且得添多处水渠、深井,再也不曾因旱灾而受难。
因此被还是皇子的成帝看中,招入府为属官,后成帝登基之后便入朝为官,是国朝唯一一个不曾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却官至宰相的人,因他字中带明,且一生为官秉公持正,被誉为当世贤明,故世人皆称之为明相。
辛长平握着折子的手微微颤抖,这一刻他好似在与百余年前的大贤人隔空对话,从这长长的折子里,他窥见了贤人的所思所想,好似隔着百年的时光,却得了机缘被贤人亲自教导了一课,自己从女儿的言谈中得到的那丝灵感与贤人的救国之策竟有相似之处。
土地国有,四个字便概括了一切。
原来这才是当年成帝与明相进行土地改革的最终目的,土地国有,国存何时,民存何时。
只是光是从安州试点时,把世家多占的土地换出来,就引起了全天下世家警戒,这政策便被深藏起来,以求徐徐图之。
辛长平看完了折子,如对待珍宝一般把折子仔细的合上,生怕自己手笨损毁了贤人手书,小心翼翼的交回了那随侍太监手里,才拱手发问道:“皇上,臣斗胆一问,当年安州收回的土地归属如何?”
世人皆知,当年明相带头捐献了吴氏名下全部土地,分发给了原来吴氏的佃农,其余安州世家交换出来的土地,也都由原来的佃农所有,可现在一想,若是明相最终的目的是土地国有,那当年的分田之举想是还有隐情。
皇上听到辛长平这一问,看他的眼神愈发欣赏,如今屋里只有皇上、辛长平和那随侍太监,别瞧那随侍太监长得不甚起眼,却是从小伴在皇上身边一起长大的贴身太监,若不是皇上信任安总管的能力,这太监便是太监总管的唯一人选。
安总管年事已高,这太监总管的职务也干不了多少年了,这位便是未来的太监总管,乃是皇上最为心腹之人。
皇上自然没有什么顾忌,坦诚的告诉辛长平:“安州从世家收回的土地,乃至于明相献出的吴氏土地,都为国有,只是没有告知天下,安州民众感念成帝与明相恩德,也一直守口如瓶,百余年竟无人露出一丝口风。”
辛长平听了皇上此言,大受震撼,他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民与国一体。
皇上对辛长平一番赤诚相待,自然是对辛长平抱有很大的期待,明相一生未婚,无有子嗣,只热衷于收弟子,曾教出过很多学生,可据明相死前手书所言,他说自己一生十分孤独,便是自己从小教导的徒儿,也无一人能真实理解他的思想,他们只是狂热的崇拜自己,才顺从自己的道路前进。
便是挚友成帝,也不曾真的理解他为何非要坚持土地国有,只是因为他的坚持,因为对他的信任,才支持了他的选择。
周祺自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接近理解明相思想的人,他虽然少时应母妃要求藏拙于众,而他母妃在宫中行事低调,但一直是父皇心中最信任、宠爱的两位后妃,所以父皇的藏书房他也有机会进去。
偶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明相生前手书,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周祺从小就视明相为自己的老师,认为若是自己早生许多年,真的做了明相的徒弟,明相必不会到死都认为自己在世间无一知己者。
该如何形容他见到辛长平答卷之时的欣喜呢?大概只有吾道不孤四字能概括了。
什么辛氏商行四成股,根本不是让他点辛长平为状元的原因,从看见辛长平的答卷起,周祺便视辛长平为思想上的同路人了。
听完辛长平的话,辛月万分确定那位大名鼎鼎的明相,必定是自己的老乡!
这时候辛月也跟着辛长平的诉说心头火热起来,在心中大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老乡在这封建的异世种下的种子没有白费,便是过了百余年,依然有人传承了他的思想,且最让她感动的是,安州的民众竟然因为感他之恩,能守口如瓶百余年。
常听说什么百年之约,原来真正见到,是这么的浪漫。
第142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不要脸嘴欠攻VS睚眦必报受(强强双洁)第一次相遇,没脸没皮的江瑾衍直接喊人夫人。第二次再见,是江瑾衍夜闯城主府,看到了沈城主曼妙的身姿,他出口调戏,不料城主倒在他怀中了。第三次见面时,江瑾衍带着他的小妹,江瑾衍出口一句夫人,他妹妹张嘴一声嫂子,让沈檀祀无言以对。风波过後,本以为一切圆满了,结果梦境坍塌,一切归为虚无,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他们的梦。结局我认为不是be哈。标签有错,不是将军见谅。...
...
...
人生重新来过,往事已成蹉跎,命运从不安好,重啓青春人生。我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从不停歇,有过困难,有过失落,人生何曾静好,只能继续拼搏。我追求着原来所没有的一切,却不知道正在失去着最应该珍惜的东西。...
奶奶离世,谈6两家见没了亲人的许恩棠可怜,都想把她接去照顾。来到北城,许恩棠再次见到那个让她一眼难忘的少年。6襟痞气肆意,之后一起成长的那些年,她看他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问她想不想嫁给他。她以为是自己多年暗恋终于得到回应。直到婚后,她听到他对朋友说家里让娶,我还能怎么办?她心灰意冷,决定离婚。离婚前夜,她重生回到高二被接回北城这天,依旧是两家都住。后来,她夜不归宿,他疯似的找她。你真的谈恋爱了?跟谁?电话彼端的许恩棠红着脸被谈霁礼圈在怀里。谈霁礼开口,声音传进电话里,告诉他,是不是在和我谈恋爱?以前的许恩棠心思都在6襟身上,和谈霁礼不熟,没想到会与疏离懒淡的他在这个夏夜有染。...
结婚已经3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准时的到楼下看着一群玩耍的小孩子呆。妻子也了解我的苦痛。总是默默的陪在我身边,陪着我傻傻看着眼前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戏耍。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人了才拉着我回家 我不知道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喜欢孩子胜过喜欢我自己的一个个性,居然在2年的时间里没有让妻子的肚子有任何反应。我试过了所有的办法,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男性医院。可是药虽然吃了不少,妻子的小腹还是坚强的平坦着。慢慢的,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一道无痕的裂缝在我和妻子之间慢慢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