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3章 耕读传家(第1页)

送别女儿少春去上班后,赵复初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犹如晴天霹雳,告知父亲赵怀华突患重病,恐是大限将至,让他赶回祖屋。他来不及思考,放下所有,心急如焚地向老家疾驰而去。一路上,父亲赵怀华右手紧握铁锤,左手紧攥钢钻,在石头上刻字的身影在他眼前不断浮现,清晰可辨。还有二叔赵怀中身着红军服,左手提着石灰桶,右手握着扫帚笔,在石板上书写平分土地的形象也时隐时现。他仿佛还听见远处山路上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手指不由自主地摩挲着指间那枚被磨得亮的铜顶针——这是爷爷赵永建临终前塞给他的,还断断续续地说道:“你要记住,我们传家的字要刻在石头上,要比纸书更长久。”

父亲赵怀华堪称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石匠”,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早年,他如影随形般跟在二叔身后,为红军镌刻标语。二叔笔走龙蛇,他便一锤一钻,精雕细琢,将二叔的文字完美呈现。二叔追随红军而去,按规定,一家男丁仅能走一人,赵怀华为了照顾老人和养育小孩,只能留在家中。但他又惧怕国民党还乡团寻衅滋事,于是毅然决然地远走汉中,为富户人家做了三年石匠。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练就了一手石工绝活,无论是在坚硬的青石板上镌刻《论语》,还是在肃穆的墓碑上雕琢牡丹,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他凭借着石匠的精湛技艺,走南闯北,用那微薄的苦力钱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家的四儿一女抚养成人,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赵复初听二弟明江讲,去年冬天,父亲还在祠堂里教授族里的孩童识字。那墨汁在砚台中宛如被冰封的精灵,凝结成冰碴。当教到“耕读传家”时,父亲突然咳血,他的身体向来硬朗,当时并未在意,只是喝了几口热茶,便继续诵读。岂料,此次病却来势汹汹,异常严重。

父亲赵怀华曾经对他讲过,祖父本是想将怀华怀中的两个儿子培养成耕读传家之人。但他弟弟赵怀中跟随红军离开时,怀中还揣着半本手抄的《孟子》,仿佛那是他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说要去为穷苦之人书写标语。受弟弟的影响,身为哥哥的怀华也毅然加入了刻写队。他凭借着石匠的精湛技艺,紧紧跟在怀中身后,将他书写的水写石灰字,犹如雕刻家精心雕琢艺术品一般,用锤头钢钻镌刻成石头字。这些字如同钢铁铸就,不怕风吹雨淋,不惧水的冲刷,永远地留在了大地之间。

记得他们在壁山坡刻写标语时,山脚下突然传来一阵枪响,犹如惊雷乍响。保长率领团丁们如饿狼般举着铁锹冲了上来,当他们看见石头上“平分土地”的标语时,顿时破口大骂:“穷棒子,反了天了!”赵怀华本能地扑向石板,铁锹头如雨点般砸在他的背上,那火辣辣的疼痛仿佛要将他的身体撕裂。夜里,他摸着黑,小心翼翼地将石板埋进后山的竹林里,仿佛那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藏。然后,他用枯枝在土堆前插了根竹牌,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永记”这个词,仿佛那是他对这段历史的庄严承诺。

十五年后,赵怀华站在鹰嘴崖的悬梯上,錾刀在赤红的岩壁上凿出“耕者有其田”五个大字。春寒料峭,崖下的江水卷着碎冰,他腰间系着的粗麻绳磨得快断,每凿一下都能听见纤维断裂的“滋滋”声。这次是给新到的解放军工作队刻标语,队长拍着他肩膀说:“老石匠,当年你给红军刻的标语,我们在山洞里找着半截,多亏你藏得好。”他没说话,目光落在岩壁左侧三指宽的石缝里,那里藏着年刻的“平分土地”,被他用青苔和泥浆封了起来。那年国民党还乡团来清乡,保长带着人用醋泡过的麻绳勒他脖子,逼问标语下落,他指着村口老槐树下的假石板,挨了三天打,直到暴雨冲垮山路,才趁着夜色把真石板吊在这鹰嘴崖最险处,用苔藓盖住笔画,远远看去就像岩壁自然的纹路。

此刻,阳光宛如一把利剑,刺破云层,直直地照射在新刻的标语上,那红漆仿佛一条条灵动的火龙,顺着石纹欢快地舞动着,然后深深地渗入到石头的内部。赵怀华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了年的春天,他仿佛看到弟弟赵怀中抱着那本油印的《土地法大纲》,宛如抱着一颗珍贵的明珠。最后一次见到弟弟时,他身着灰布军装,英姿飒爽地归来,在祖屋那洁白如雪的墙壁上,用红土刷下了“打土豪分田地”这六个字,如同一颗颗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临行前,弟弟将那本《土地法大纲》塞进了他的手中,封面上那触目惊心的弹孔,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后来,听说弟弟参加了西路军,渡过黄河,在那广袤的河西走廊上,遭遇了马家军的疯狂砍杀,从此一去不返。但弟弟留下的红五星八角帽,他读过的书,以及那些曾经陪伴过他的物品,都被赵怀华小心翼翼地用箱子珍藏起来。箱底铺着一层晒干的艾草,宛如一片柔软的绿毯,中层摆放着弟弟留下的《土地法大纲》和半本《孟子》,仿佛是两座知识的宝库,而最上层则是他自己用烟盒纸精心抄写的《齐民要术》选段,犹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湿润的泥土散着草根的芬芳,如同一曲悠扬的田园交响乐,他手持錾刀,在箱盖上精心雕琢出一朵麦穗,刀刃划过木纹,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老父亲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书要生根,得沾着土气。”赵怀华洗净面庞,凝视着水中的倒影,那额角的疤痕宛如一道岁月的印记——那是他为解放军运粮时,被国民党残兵砍出的伤痕。如今,田埂上插着写有“赵怀华”名字的木牌,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犁地时,他能看见蚯蚓在新翻的土块里欢快地穿梭,油菜花和蜜蜂如同一群热情的舞者,围绕着他的书箱翩翩起舞。秋天交公粮时,他特意留下了一把最饱满的稻种,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小心翼翼地塞进书箱。夜里,四儿明泽抚摸着他手上厚厚的老茧,好奇地问道:“爹,爷爷的书箱里真的有神仙吗?”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有啊,那是土地爷和孔夫子在拉手呢,他们一起守护着我们的幸福。”

食堂的大铁锅咕嘟咕嘟煮着稀汤,怀华盯着墙上新刷的“人民公社好”,总觉得这红漆比当年红军的标语亮得刺眼。他的五亩地被收作集体田,枣木书箱从田埂挖出来,摆在生产队仓库的角落,箱盖上的麦穗被晒得干裂。二儿明江已经在上学,每天带着妹妹去食堂打饭,回来时书包里装着从同学那借的《识字课本》,却再没问过书箱里的“神仙”。腊月里他被叫去修水库,扛着錾刀却再没刻过字。工地上有人批斗地主,他看见那些被抄的旧书堆在火里烧,突然想起弟弟赵怀中带回来的《土地法大纲》是否还在书箱里。他深夜溜回仓库,借着月光翻开书箱,里面的纸页已经霉,《孟子》缺了后半本,他小心翼翼地扛回去放进了阁楼。

水库结冰那天,赵怀华收到三儿明怀的信,说他们学校要组织“破四旧”,让他把家里的“封建东西”交出去。赵怀华摸着信纸上儿子工整的字迹,突然想起老父亲临终前说的“诗书传三代”,可现在书箱里的书还是以前的,没有增加过,田也不是自己的田了。他想了想,又去阁楼看了看那一箱箱的书,依旧没有动。

赵复初紧赶急走,回到赵家,老远就闻到熬制中药的味道了,搪瓷缸里的中药冒着热气,父亲赵怀华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觉得那纹路像极了鹰嘴崖的岩壁。听到大儿子的呼喊声,他犹如被重锤敲击般,艰难地抬起头,颤声道:“是大儿啊!”他紧紧抓住赵复初的手,掌心的老茧如砂纸般粗糙,蹭过儿子软和的手指。“你爷爷的书箱,你二叔的八角帽,还有你们读过的书,都如那过眼云烟消失无踪了,唯有你二叔写的平分土地,还在佛尔岩那悬崖上高高挂着。”他痴痴地望着窗外的槐树,树干上的刻痕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泪痕,早已被时光的洪流冲刷得无影无踪。“他们想的平分土地,分给我们种了几年,又如那断了线的风筝收归集体了,连你二叔写在其它地方的字,也如那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无处生根。你爹我没读过书,”他突然像被点燃的爆竹,用力握住儿子的手,“可也知道‘耕读传家’不只刻在石头上,而是要像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人心上。当年你爷爷教我认耕和读,说种地的人不识字,就如同那失去方向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

赵复初低头,瞥见父亲枕头下露出一角泛黄的纸,宛如一片陈旧的时光碎片,那是他去年寄来的《人民日报》,头版关于“包产到户”的讨论,被红笔圈了又圈,犹如一个个鲜红的印记,深深地印刻在纸上。窗外的春雷,闷声闷气地响着,仿佛是当年鹰嘴崖上錾刀凿石的声音,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赵怀华突然笑了,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手指摸索着床头柜上的搪瓷杯,杯沿刻着他去年偷偷刻下的“耕读”二字,虽然很浅,却如同一颗闪耀的星星,清晰可见。“耕读要传家,土地不能荒,红星不能丢……”他的话语如同潺潺的溪流,还未说完,眼睛已经缓缓闭上,手上的老茧,硌着赵复初的指节,宛如一块温热的石头,传递着岁月的温度。窗外的槐树在风中摇晃,仿佛是一位年迈的舞者,当年埋书的地方,不知何时长出了一丛野兰,叶片上挂着雨珠,恰似爷爷书箱里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诗行,散着淡淡的墨香。

赵复初犹如雕塑般蹲在老屋的地基上,新翻的泥土宛如被惊扰的睡美人,露出半截陶罐,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四十年前,父亲刻在老槐树上的记号,如今已变成碗口粗的树疤,宛如岁月的勋章,指引着他找到这个藏着《孟子》残页和《土地法大纲》的神秘容器。春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裹着油菜花的芬芳,在空气中肆意奔跑。远处,拖拉机耕地的声响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奏响着春天的旋律。村口的公告栏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红纸在风中翩翩起舞,出哗哗的声响,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泛黄的纸页,仿佛在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父亲当年用烟盒纸抄的《齐民要术》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墨迹虽然被水洇过,却宛如夜空中的繁星,依然清晰可见。旁边躺着那枚铜顶针,内侧刻着极小的“永记”二字,仿佛是爷爷赵永建留下的一颗永恒的星辰。赵复初轻轻地抚摸着纸页上父亲的笔迹,思绪突然被拉回到几十年前的那个雨夜,父亲在煤油灯下对他说的话,如同一股清泉,在他心中流淌:“书烧了还能抄,地收了还能分,只要人还在,根就不能断。”

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瞥见二弟三弟在新分的田头忙碌,只见他们手持竹竿,如舞者般轻盈地插入泥土,准备搭建豆架。十岁的小侄女少琼宛如一只乖巧的猫咪,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认真地书写着“田”字,那笔画犹如蚯蚓般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倔强的认真劲儿。远处的鹰嘴崖在薄雾的遮掩下,若隐若现,仿佛是一位神秘的隐士。他深知,那里的“平分土地”和“耕者有其田”依然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在岩壁上,被青苔覆盖又露出,宛如赵家三代人掌心的茧,历经岁月的磨砺,磨破了又结,始终散着土地的温暖。

他小心翼翼地从帆布包里取出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枣木书箱,箱盖上的麦穗早已模糊不清,仿佛是岁月的尘埃将其掩埋。他缓缓摸出那把随身携带的錾刀,这把跟随父亲几十年的工具,如今握在他这个退休工人的手中,却依然如磐石般沉重,带着石匠的坚毅与力量。他轻轻地落下錾刀,宛如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新的纹路在箱盖上如花朵般绽放:“耕读世家,红星传承”。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dududu爱恨无情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垃圾游戏害我[全息]

垃圾游戏害我[全息]

安正初一跤跌到千年后。身份未明身无分文还成了彻底的文盲。能领到救济房和游戏舱一套,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为了在这个陌生的未来安身立命,安正初只得依从星球政府安排,进入第三世界,开始网游赚钱的日子。等等,他不过在游戏里结了个婚,怎么就多了个老公???趁休假进入游戏里玩玩,结果赚回一个媳妇儿。对此,秦瀚上将笑了宝贝,你是要主动告诉我身份住址,还是想要我亲自去星际民政局查?安正初游戏的感情怎么能当真呢,都是塑料的!秦瀚然后,他身体力行地给安正初解释什么是星际高科技塑料。奄奄一息的安正初垃圾游戏害我!安正初通过游戏开始发展自己的主播事业。与那垃圾游戏里捡来的破老公的出行照片视频却被传得铺天盖地。安正初等等,他有这么红吗???秦伪平民真上将瀚心虚轻咳。注本文文笔差节奏慢叙事不清人设小白故事无聊,并且不排雷。...

下等情欲(NPH)

下等情欲(NPH)

十九岁,郝嘉想守住一份爱情,对方因为自尊,退缩了二十六岁,郝嘉想守住一份婚姻,丈夫最后还是出轨了郝嘉于是无所谓了,没爱情没婚姻,又如何?她一样可以过书中所谓的美满生活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

进击的生活流(快穿)

进击的生活流(快穿)

请和我签订契约又怂又萌的匠人系统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宿主不求你九十分,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可是。看起来温和可亲的新宿主青川,一边微笑着,一边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我想看看高处的风景,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孤独执着自由不羁的灵魂,在不同的世界体味人生酸甜苦辣,一步一步走出既定的命运。人生应是场至死的狂欢,梦未死,人不亡。又A又飒大佬受日常酱油忠犬攻。双C。攻君存在感略低。第一个世界看似普通的古代,却隐藏着武侠世界的设定,对不起,只想科考做官。(完成)第二个世界穿越六十年代,杀猪匠真的很忙,不找对象,谢谢。(完成)第三个世界架空现代,我裁衣穿针兰花指,但我是直男,大概。(完成)第四个世界穿越七十年代,品位乡野美食,享受岁月静好,人间值得。(完成)第五个世界我有个小小的想法,别人可以随身携带植物园,我为什么不可以携带一个怪物收容所?(完成)第六个世界平行现代,白天招待人类,晚上招待神鬼,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完成)第七个世界未来星际,伦理失常的奇怪家庭,爹不亲哥不爱的小白菜逆风翻盘。(完成)第八个世界平行空间,任务,帮助被高危游戏掠走的玩家至少度过一次生存危机。(完成)第九个世界西幻世界,伟大的精灵领主,请让诅咒之地重新成为生命的乐园。(完成)第十个世界现代娱乐,明星的价值,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和优秀的天赋,更是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请努力加油吧,过气鲜肉。(完成)最后一个世界来自高纬度文明的恶意笼罩着世界,恶魔巢穴的最深处,有他们任务者要抢夺的宝物世界树。出发吧勇者们!(完成)番外世界在乡野码字种田,再养只猫。人生最难得的是,家人亲友皆安康,自己平安常喜乐。(进行时)...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当甜宠世界男主情欲值增加1o倍,女主无法满足男主的欲望,会面临什么状况?无数个小世界开始崩坏,苏念作为情欲组的老色批,临危受命,接下了两个任务第一满足男主的欲望第二作为女配,撮合男女主。为了让苏念认真完成任务,不搞七搞八,天方宇宙给她配备了监察系统oo8,不允许她有任何勾引男主动心的言行出现。对此,苏念表示,没关系,大家放心,男主讨厌什么我就做什么,拜金女配淫荡女配懦弱女配尖酸刻薄女配仗势欺人女配我,拿捏的住!!!慢慢增加类型,会小虐男主。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无三观哈。大部分应该是男主开始不屑一顾,后来身体真香,最后表示女人,我可以给你名分,但被啪...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