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江铭也在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身后的商铺是个供销社。里面摞着印双喜字的暖水瓶、半导体收音等各种八十年代的商品。供销社旁边是一个副食店。柜台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各种零嘴,比如盐渍梅子、苹果果脯、大白兔奶糖等。戴红袖章的售货员正在呵斥冰柜前几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不买就不要乱翻!”街对面“美芳发廊”里放的是邓丽君的歌。烫着羊毛卷的老板娘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路过的人群:“烫发两块五,理发三毛!”还有街角的卖爆米花的老大爷,"嘭"地掀开黑炉子,然后麻布袋里便装满了爆米花。“舟舟,这里不是影视城。”“我们,穿越了!”江晚舟的心猛地一沉,她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耳边回荡着高音喇叭里播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提醒她。他们,真的穿越到了1985年。…夏日暖烘烘的阳光迫不及待地投进窗子,洒在江晚舟的脸上,带着几分刺眼的明亮。她皱了皱眉,翻了个身,背对着窗户,试图躲开这恼人的光线。红砖房的隔音不太好,客厅里传来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在走动。“舟舟,醒了没有?”江铭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没醒……也不想醒。”江晚舟嘟囔着,声音里带着一万分的抗拒。这个天气,也就早上最舒适。从现代穿到八十年代已经半个月了。江晚舟还是不适应这个年代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大商场。家里破破旧旧的,没有佣人和司机,车也没有。她叹了口气,心里有些烦躁。别看这个破破旧旧的房子,买的还挺不容易。她和江铭刚从江边走到镇子上的时候,啥都不清楚。两人找裁缝铺子的老裁缝一打听,这才得知,镇子叫汤河口镇。因为没有介绍信,住不了镇子里的招待所。于是便给了老裁缝10块钱,在他家挤了一晚。第二天又在老裁缝的介绍下,坐大巴车去了京城。八十年代中期,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大部分老百姓都非常质朴。也有少部分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开始干些偷鸡摸狗或者钻社会漏洞的事情。江铭花了1万块钱,通过这些社会漏洞,疏通了不少关系。他伪造了南洋侨团推荐信和海外出生证明,给他和江晚舟分别办了华侨身份。他们不在同一个户头上。江铭是祖籍福建的归国投资客,江晚舟是祖籍广东的归国收藏家。两人没有亲戚关系,身份上完全独立。有了华侨身份后,江铭以“海外汇款”名义将100万美元存入地方银行华侨服务部,制造了“合法侨汇”的记录。再通过地方侨联协调,这才加急买到了胡同里的红砖二层小洋楼。这个年代私人买卖房屋真的太难了,手续繁琐,限制重重。好在这栋带院子的小洋楼属于未纳入经租的少量私房,少之又少,算是捡了个漏。房子不算贵,220平带院子才10000元,还需另外补偿现住户2000元“补偿费”,支付介绍人“辛苦费”2000元、中间各经办人“茶水费”共5000元。【背景科普:老胡同的小洋楼多属"经租房"范畴——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政府将超过15间房的私人房产统一经租管理。至1985年仍执行"文革"期间冻结私房交易政策,产权归房管局,住户仅有使用权。若属未纳入经租的少量私房(通常原房主自留不足15间),交易需持1951年地契向房管局申请。案例:1984年东四某胡同成交案例显示,200㎡带院洋楼作价约80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15年工资),但需额外支付2000元"补偿费"给现住户。】这座小楼以砖混结构为主,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院子不大,有一株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此时阳光正透过梧桐树叶,懒洋洋的洒在江晚舟的脸上。江铭不知不觉走到床边。“没醒还能说梦话呢。”江晚舟本能地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你干嘛啊,吓我一跳。”江铭对此笑了笑,“今天怎么起来得这么快,你难得猜到我要叫你出去?”他继续说,“今天天气不算太热,出去逛逛吧。我刚刚去买早餐的时候,发现湖边的柳树林那里赶大集。”现在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小摊贩都活跃了起来。除了小摊贩外,许多人家也会把家里种的菜、纳的鞋底、手工编的竹篮子等等,拿到集市上去卖。柳树林的大集每逢周六一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无尽的世界游历?一步步接近世界真相,当我到达真相还有两步的时候我才发现,一切才开始这个时候,我要在僵尸至尊干掉石坚,笑傲江湖洗劫门派,教导岳不群。风云之中...
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你如果把此书当谍战看,那就是谍战小说。你以为此书很铁血?那就是铁血报国精忠民族的作品。现在到处都讲正能量,整个民族还真需要正能量的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