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秋分昼夜辨阴阳(第1页)

秋分日,天地间仿佛达成了一种精妙而短暂的平衡。太阳行至黄经180度,几乎直射赤道,将光明与黑暗均等地分赠给南北半球。此日之后,北半球的阳光将日渐倾仄,白昼悄然敛藏,黑夜渐次铺展。林家院落里,暑气尽消,空气清冽如泉,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凉意。那株倚墙而生的老桂树,正值盛放,细碎的金色花朵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犹如夜空倾泻的繁星,又似匠人精心捶打的金粟,浓郁的甜香并非夏日花朵那般热烈奔放,而是变得沉静、幽远,与清冷的空气交织、融合,随风浮动,萦绕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呼吸之间,肺腑皆被这清甜浸润,心神也为之一清。

祖父林济苍今日似乎格外郑重。他并未在药香弥漫的堂内授课,而是命人在院中那方青石棋枰旁安置了竹椅与茶几。几上摆放的并非寻常的紫砂壶盏,而是一套素雅的白瓷茶具。他亲手在一旁的小泥炉上烹煮着一壶特别的茶汤——只见他拈起几根细如须根的西洋参,投入壶中,又放入十余粒色泽红润如玛瑙的枸杞子,一枚去核的红枣,最后,又添上一两片嫩绿的薄荷叶。炉火不急不躁,茶汤渐渐呈现出一种清澈的浅琥珀色,气味甘醇,隐隐透着一丝清凉的草木气息,名曰“天地中和茶”。

“溪儿,且坐。”祖父示意林闻溪在身旁的竹椅坐下,执壶将茶汤缓缓注入白瓷杯中,汤色澄净,宛如秋日晴空。他的声音平和悠远,如同在解读一幅古老的星图,“你细品今日,白昼与黑夜等长,晨昏的凉意与午后的暖阳,也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均衡,不似前些时日那般寒热悬殊。此乃天地间阴阳二气,在历经春生夏长之后,于此秋分之际,达到的一种短暂而珍贵的平衡状态。《春秋繁露》有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人体小天地,气血阴阳的运行,亦当效法这自然之大法,追求体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和谐之境,方为养生祛病之根本。”

他轻呷一口茶汤,目光深邃,继续道:“然,需知这平衡并非僵固不变。秋分实乃一个转折之枢机。自此以往,阴气将日渐增长,阳气则逐步向内收敛、潜藏,此乃大势所趋。故此时的养生之要,在于敏锐地顺应这股敛降之势,同时小心翼翼地维护体内的阴阳平衡,谨防其失调。若阳气敛降不及,未能顺利归藏于下,则易浮越于上焦头面,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虚烦不眠、性情急躁;若阴液滋养不足,不能濡润脏腑官窍,则内燥丛生,见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皲裂、大便干结。凡此种种,皆是阴阳失和之征兆。”

恰在此时,一位身着暗花绸缎长衫、体态略显富态的中年员外,在家仆的搀扶下,面带倦容地踱步进来。他是城东经营绸缎庄的赵员外。坐下后,他便连连叹息,自诉道:“林老先生,近些时日真是苦恼不堪!心里头像揣了一团火,烦躁得很,夜里躺在床上,思绪纷乱,难以成眠。一到下午,脸上身上就一阵阵烘热涌上来,像潮水一般,夜间睡着后,汗出得能湿透寝衣,醒来方觉凉意。手心脚心也时常觉得发热,口干舌燥,总想喝点凉的。可偏偏又觉得腰腿酸软无力,精神萎靡,提不起劲儿来,如同被抽空了似的。”

祖父让他伸出舌头,但见舌质偏红,舌体略显瘦薄,舌面上苔少而干,甚至有些地方可见细微的裂纹,如久旱的土地。诊其脉,脉管细如丝线,跳动较快,但重按之下,却感到一种无力空虚之感。林闻溪在一旁仔细观察,根据所学,低声判断:“爷爷,这位员外似是阴虚火旺之证?”

祖父微微颔首,投来赞许的一瞥,但随即又轻轻摇头,语气凝重地深入剖析:“能看出阴虚火旺,可见你已入门径。然,医道之精微,在于探求本源。此证非一般阴虚火旺,乃是‘肾阴’大亏,阴液枯涸,如同江河水位急剧下降,已无法制约潜藏于下的‘相火’(肾中阳气),导致虚阳不安于位,浮越于上、于外所致。其表现出的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干渴饮,看似一派‘阳热’亢盛的假象,实为‘真阴’不足无法涵养阳气而产生的虚性亢奋;而其腰膝酸软、精神不振,才是肾精亏虚、本源不足的真实反映。此即典型的阴阳严重失衡,根本在于‘阴虚’而标现为‘阳浮’。若见其热象而误用黄连、黄芩等大苦大寒之药直折火势,非但不能治本,反而可能更伤其已衰微的阳气,犹如雪上加霜。正确的治法,当遵循‘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大力滋填真阴,使阴液充足,则浮越之虚阳自然得以潜降,回归其本位。”

遂提笔开具知柏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方:重用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这三味药如同厚土,能大力滋填肾阴,固守根本;用知母、黄柏,性寒凉,直入下焦,清泻妄动的相火,如同为沸腾的锅底抽去薪柴;配以西洋参补气养阴,麦冬甘寒滋阴,五味子酸收敛汗,三者合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固护气阴不致随汗液进一步耗散;少佐茯苓、泽泻,渗湿泻浊,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如同疏通沟渠,防止壅塞。并再三叮嘱赵员外,务必戒除辛辣燥热、肥甘厚味之品,饮食宜清淡滋阴,更要保持心境安宁,戒焦戒躁,以静养为要。

送走赵员外,祖父回到院中,石桌

;上的茶汤尚温。他重新为林闻溪斟上一杯,语重心长地说道:“溪儿,今日此案,你须深记。‘阴阳’二字,看似抽象,实为医道之总纲,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之始终。表里、寒热、虚实、气血、营卫、脏腑经络之功能活动……无不可用阴阳来概括与辨析。诊病之首要关键,在于‘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唯有先辨明病症的根本属性是偏阴偏阳,是阴虚阳虚,还是阴阳格拒,才能把握住治疗的大方向,不致犯下‘虚其虚实’(对虚证用泻法,对实证用补法)的致命错误。”

他指着杯中色泽清透、气味中和的茶汤,道:“便如此茶,西洋参微凉益气,枸杞子平补阴阳,红枣甘温养血,薄荷轻清宣散。诸味相合,药性平和,不偏不倚,无过寒过热之弊,正合秋分时节天地之气平和之性,旨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调和阴阳,维系平衡。这不同于救治急症时所用的大黄、附子那般,药性峻烈,偏性极强,用于力挽狂澜,而非平素调养。治国如烹小鲜,治病亦重调和,此乃中医之至高境界。”

此时,夕阳已缓缓西沉,金色的余晖将半边庭院染得温暖明亮,而另外半边,则渐渐被屋宇和树木拉长的阴影所笼罩,陷入一种宁静的幽暗之中。光与影,明与暗,温暖与清凉,在这庭院中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阴阳交替图”。林闻溪品着杯中那杯“天地中和茶”,滋味甘、润、微温、轻凉,诸味层次分明,最终在口中融汇成一种平和中正、令人安舒的余韵。他心中对于“阴阳”这一对中医最核心、也最玄妙的概念,不再仅仅是《内经》中抽象的文字定义,而是融入了对自然节律的静观、对病患复杂证候的剖析,乃至手中这一盏茶饮的切身感悟之中,变得无比鲜活、具体而深刻。祖父那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清癯睿智的身影,与这秋分日天地间呈现的短暂平衡之美,一同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成长年轮里。他仿佛看见,自己正站在一扇通往更深邃医道殿堂的大门前,而祖父递来的钥匙,正是这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的“阴阳”二字。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相逢不恨晚

相逢不恨晚

30岁的乔千山已经当了五年单亲爸爸,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了,没想到自己这棵枯木竟然还有逢春的时候。就是春的对象好像不太对劲儿,为什么自己会对儿子的班主任有特殊感觉?对的人任何时候遇到都不算晚。看你不顺眼中两个爸爸的故事...

重生之逍遥唐初

重生之逍遥唐初

一个天才少年因为一次英雄救美被雷劈死,穿越到唐朝初年成为天门三少爷。此生拥有了显赫无比的家世的他便立志要做一个逍遥江湖的情圣。ampampamp...

寡夫魔尊他又嫁了?!

寡夫魔尊他又嫁了?!

魔尊阮曳白,生前是三界人人得而诛之的祸世大反派,但同时又是令所有人魂牵梦萦的极品绝色黑寡夫。在世人眼中,他为了锻造三把神器,十恶不赦,坏事做尽,却因有着绝世之姿让人对他遐想无比,沉沦靡靡,甚至两任人皇为了他吃醋反目,接续封他为后!更为让人诟病的是,他在克死前两任成了寡夫后,又不知廉耻跑去勾引自己前夫的胞弟,揽雀天最为尊贵,天下共仰之,谓之为无上金仙的尧光仙尊叶棠。好在仙尊清冷出尘,道心坚定,根本不受他诱惑。最终末法之战,三剑共主走火入魔大开杀戒的阮曳白,被尧光仙尊叶棠当着三界的面斩首于神器月影之下!死后重生到现代的魔尊才知道自己的过去只是一本连载中的网文小说,本以为就这么结束的他赶上996暴毙潮,居然带了个系统反穿回了原书世界!穿回的节点就在他死后250年,尧光天尊叶棠不顾三界反对,发疯强娶他的尸体?现在他醒了,还莫名其妙身披大红喜袍躺在床上,看着死对头叶棠亲手解开他的衣带等会,他灵力呢?!...

宋卿在古代的一生

宋卿在古代的一生

又名双生姐姐要和我换婚宋卿,国子监祭酒的二姑娘,穿越到这里已经十几年,自己父母慈爱,兄姐和睦,还找到了心满意足的未婚夫。本以为自己未来可以跟着未来外放的丈夫游山玩水。没想到,高烧之後的双胞胎姐姐宋如玉,突然算计她落水,衆目睽睽之下,她被宋如玉的未婚夫所救,宋如玉的未婚夫顾行舟是个情种,天下皆知,他有一个爱妾,是他年少时的青梅竹马,在战场上与他同生共死。嫁进魏国公府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何必在一个地方死磕?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内容标签穿越时空其它胎穿丶重生丶宅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