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未达预期的算计与铁甲兽般的警惕
王侃侃脸上的笑容像被星际低温冻结的甲烷晶体,瞬间凝固在嘴角,连眼角刻意扬起的弧度都僵住了。藏在耳蜗深处的量子通讯器正以0.5赫兹的微弱频率闪烁——这是星际总部提前设定的“等待接收核心参数”信号,与他心脏的跳动频率恰好错开,避免被突安的生命体征检测仪捕捉到异常。他指甲盖大小的视网膜扫描仪早已在眼睑下悄悄启动,镜头对准桌面的核电池,原本计划在突安沉浸于技术突破的喜悦时,精准记录下能量平衡曲线的每一个波峰与波谷,再通过神经脉冲将加密数据以超光速传向10光年外的地球科研中心。毕竟地球的科学家们在蓝顿星能量技术面前,已陷入长达三年的停滞,上一次能与蓝顿星抗衡的“时空折叠引擎”,还是五年前米凡未公开的实验成果。若能拿到双核裂变的核心参数,或许能提前突破反制技术瓶颈,这也是他以“交流学者”身份潜伏蓝顿星五年的唯一“后路”——他的家人还在地球的“北极科研城”,总部早已用家人的安全作为筹码,逼他必须完成任务。
可眼前的突安,却像一头蛰伏在暗礁后的蓝顿星铁甲兽。王侃侃曾在蓝顿星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生物的标本:表皮覆盖着三层能抵御10万伏能量射线的硅基鳞片,鳞片缝隙中还能分泌耐高温的黏液,即便在时速500公里的沙暴中,也能保持绝对静止长达72小时。唯有当猎物放松警惕低头饮水的瞬间,它才会突然弹出30厘米长、闪烁着寒光的钛合金利爪,利爪上还带着能麻痹神经的毒素,一击就能让猎物失去反抗能力。此刻突安指尖轻搭在核电池光滑的外壳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螺旋纹路,节奏均匀得像在计算某种公式。他的眼神平静却锐利如量子切割刀,那是长期掌控权力与技术的人特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王侃侃科研制服的纤维,看穿藏在袖口内侧、用生物凝胶固定的微型数据存储器——那存储器的外壳是用蓝顿星“深海硅藻”制成的,能模拟皮肤的温度与质感,可在突安的注视下,王侃侃总觉得它在发烫。中控室的恒温系统将温度精确控制在25c,湿度维持在40%的舒适区间,可冷汗还是顺着王侃侃的脖颈滑进衣领,在浅灰色的科研制服上晕开一片深色痕迹,映着光脑屏幕上跳动的星轨数据,像一块被引力扭曲的星云,格外刺眼。他甚至能感觉到后背的衬衫已经黏在了皮肤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紧绷的拉扯感。
为了掩饰内心的慌乱,王侃侃连忙抬高声调,刻意模仿着蓝顿星学者特有的、带着轻微尾音的求知语气——过去五年的观察让他摸清了突安的性格:这位蓝顿星最高统治者虽在政治上杀伐果断,曾一夜之间肃清了“旧贵族叛乱”,却对他人的技术请教格外耐心。王侃侃曾见过突安为了给一个年轻学者讲解“时空褶皱计算”,花了整整三个小时,直到对方完全理解才结束。这种耐心背后,藏着突安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仿佛在这种时刻,才能感受到自己超越他人的优越感。“陛下,您能详细讲讲这双核裂变电池的原理吗?”王侃侃一边说,一边快速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耳后的神经信号屏蔽贴——这是他出发前地球科研中心给他的“保命符”,能屏蔽半径1米内的信号探测,确保耳蜗里的通讯器不会被突安的检测设备捕捉到。“我研读了米凡所有公开的论文,从《时空裂变的基础应用》到《星际能量储存技术革新》,他在论文里只提到时空裂变与光核裂变的单独开发,甚至在《能量技术的局限性分析》中明确说过,两种能量存在‘本质排斥性’,从未想过让两者形成互补。”王侃侃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突安的反应,见对方没有反感,才继续道,“莫非您是受到了‘星图石碑’上古老符号的启发?我上周去参观蓝顿星博物馆时,看到石碑上那些螺旋状的刻痕,每一道的角度都精准对应着蓝顿星的公转轨道,误差不超过0.01度,会不会本就是能量引导的密码?”他刻意提到“星图石碑”,是因为他知道突安对蓝顿星的古老文明格外推崇,这是拉近话题的最好方式。
突安终于有了动作,他拿起桌上的核电池,在掌心轻轻转动。电池表面的螺旋纹路在灯光下反射出微弱的蓝光,那不是装饰,而是由108道纳米级能量引导槽组成的——108这个数字,在蓝顿星的古老历法中代表“宇宙的完整周期”,突安总是喜欢在技术中融入这样的文化符号。每道引导槽的深度精确到0.01微米,宽度与时空裂变的波动波长完全匹配,恰好能引导能量按预设轨迹流动,避免出现能量紊乱。突安盯着纹路的眼神,像百年工匠在欣赏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瞳孔微微收缩,那是对细节极致关注的表现。“这是我耗费五年心血的成果。”突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像是在回忆研发过程中的艰难,“仅电池外壳的钛晶合金配比,就经过207次高温高压实验,才确定‘钛-硅-碳’3:2:1的最优方案。这种合金能承受1500c的瞬时高温而不变形,去年赤焰火山喷
;发时,我用这种合金制作的探测器,在岩浆附近工作了整整10分钟,完好无损。”他顿了顿,抬手在空气中轻轻一挥,腕间的脑输机立刻与中控台建立量子加密连接——那脑输机的外壳是用一整块“暗物质晶体”制成的,表面没有任何接口,完全靠脑波控制。没有任何物理接触,一个2立方米的三维全息动画便凭空浮现在两人之间,蓝色与红色的能量团在半空中缓缓运动,连能量碰撞时产生的微小粒子飞溅都模拟得栩栩如生,那些粒子甚至还会根据能量强度改变颜色,蓝色粒子代表稳定能量,红色粒子代表不稳定能量,直观得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看懂。
2.双核裂变的全息解析:对峙与平衡
全息动画中,两团截然不同的能量被一层透明的能量屏障包裹着——这是突安为了防止模拟过程中能量外泄损伤设备,特意加上的“安全罩”,屏障表面还闪烁着淡绿色的能量指示灯,显示当前处于“低风险模式”。蓝色的时空裂变能量呈漩涡状,转速稳定在每秒3600转,每一次旋转都会在周围产生10?12米的时空褶皱,那些褶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石子后泛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又迅速收缩,肉眼几乎难以察觉,只能通过动画中的放大效果看到。红色的光核裂变能量则是致密的球状,内部光粒子的喷发频率精确到每微秒1200次,表面不断闪烁着细小的光点,像一颗被压缩了千万倍的微型恒星,随时可能爆发。起初,两者像极性相反的磁极,相互排斥——蓝色漩涡试图扭曲周围的虚拟空间,让红色球体偏离预设轨道;红色球体则不断释放出细小的能量射线,撞击蓝色漩涡的边缘,每次碰撞都会产生振幅5纳米以内的波动,波动形成的光晕像肥皂泡一样破裂,散成无数微小的光点。“这是我设定的‘安全临界值’。”突安的声音适时响起,他的手指指向动画中的波动检测仪,上面显示着“振幅≤5纳米”的绿色字样,“一旦振幅超过5纳米,两种能量就会突破平衡,引发不可控的爆炸。我曾做过一次失控实验,1克的光核裂变能量失控,就炸穿了地下30米厚的合金实验舱。”
随着动画推进,蓝色漩涡的转速逐渐放缓,从每秒3600转降到2800转,却慢慢扩大范围,像一张逐渐收紧的网,将红色球体包裹在中心,形成双层结构。外层的蓝色能量密度不断增加,颜色从浅蓝变成深蓝,像坚韧的牢笼,将红色能量压缩到原来的千分之一体积——从外部看,红色球体只剩下一个微小的光点,若不是动画特意用高亮效果标注,几乎会被蓝色漩涡淹没。内层的红色能量则像跳动的心脏,每一次收缩都会释放出细小的能量流,持续为蓝色漩涡补充能量,防止时空褶皱因能量不足而恢复原状。最终,两者在相互制约中达成平衡,交织成类似dNA双螺旋的形态,稳定释放出柔和却强劲的能量流,能量输出曲线在动画的侧边栏显示出来,平滑得像一条直线,没有丝毫波动,连0.1瓦的误差都没有。“时空裂变的核心特性,就是能制造稳定的时空褶皱。”突安指着动画中的蓝色漩涡,语气里带着对宇宙规律的敬畏,“就像蓝顿星古老的时空囊——那种用深海硅基晶体打造的储物工具,我小时候在祖母家见过,外表只有拳头大小,内部却能容纳3个标准水箱的水。后来我才知道,它靠的就是时空褶皱的储容能力,晶体内部的分子结构能自发形成微小的时空缝隙。我正是借鉴了这种原理,让时空裂变能量成为光核裂变的‘容器’,既约束它的爆发力,又能储存它的能量。”
他顿了顿,手指指向红色球体,语气转为对能量爆发力的详细解读:“而光核裂变,是光粒子在1500万摄氏度、30万大气压下发生的裂变反应。”这句话让王侃侃心头一震——这个温度与压力参数,恰好与蓝顿星赤焰火山的岩浆核心完全一致。他去年曾随考察队去过赤焰火山的观测站,亲眼见过岩浆将10厘米厚的钛合金板瞬间融化,岩浆表面还漂浮着因高温而电离的气体,发出刺眼的橘红色光芒。“赤焰火山每10年喷发一次,上次喷发是在三年前。”突安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神里闪过一丝回忆,“当时喷发产生的冲击力,能将10吨重的岩石喷到10公里高空,岩浆流淌过的地方,连深埋地下5米的金属管道都被融化。光核裂变的能量密度比岩浆还要高,1秒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足以摧毁一座小型城市。”突安的语气很平淡,却让王侃侃的后背更凉了,“但它的不稳定性也极强,若没有时空裂变能量的约束,它会在0.1秒内就引爆自身,释放出的能量能将半径1公里内的物体化为灰烬,根本无法用于实际设备。”他伸手点击动画界面上的“失衡模拟”按钮,画面瞬间变化:失去蓝色约束的红色能量像被刺破的气球,瞬间膨胀百倍,将虚拟的电池外壳炸成无数碎片,碎片还带着高温,在虚拟空间中燃烧;而失去红色驱动的蓝色能量则迅速坍缩,形成一个微型黑洞,黑洞周围的光线都被扭曲,虚拟空间中的星星图案也被吞噬
;,只留下一片漆黑的区域,像宇宙中的一道伤疤。
“米凡在他的论文《能量技术的最优选择》里,曾明确说过这是‘二选一’的难题。”突安的语气里带着对对手技术思路的理解,没有丝毫贬低,“他的实验数据显示,光核裂变的能量损耗率超过30%,每次储存能量都会有三分之一浪费掉,而时空裂变的损耗率仅为5%,且相同体积下,时空裂变的能量储存效率是光核裂变的2倍。”全息动画自动切换成米凡论文中的数据图表,红色的光核裂变损耗率曲线像陡峭的山坡,从起点就快速攀升,到第10小时时损耗率已超过50%;蓝色的时空裂变曲线则平缓如平原,即使到第100小时,损耗率也只有6%,几乎与横轴平行。“但他忽略了‘互补’的可能性。”突安伸手调整动画参数,将双螺旋能量流的输出功率数值调到10?瓦,屏幕上立刻弹出“可驱动中型星际战舰”的绿色标注,旁边还附带了对比数据——米凡的时空裂变电池需要100块才能达到同等功率,而双核裂变电池只需1块。“时空裂变虽然稳定,但能量释放速度太慢,每秒1000焦耳的输出,连小型星际探测器的推进系统都无法驱动,探测器需要每秒5000焦耳的能量才能脱离行星引力;光核裂变虽然爆发力强,但能量储存时间太短,每天1%的自然损耗率,根本无法满足长途星际航行的需求——比如从蓝顿星到地球,需要3个月的航程,光核裂变能量在出发时就会损耗90%。”突安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条弧线,将两种能量的曲线连接起来,“只有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才能既保证稳定性,又拥有高功率输出——就像蓝顿星传统战争中,战士负责冲锋陷阵、突破敌人防线,他们的‘能量战甲’能承受高强度攻击;谋士负责制定战略、指挥全局,他们的‘思维连接器’能快速传递指令。少了谁都无法赢得战争,能量技术也是一样。”
3.米凡的“放弃”与突安的敬畏
“光核裂变是米凡主动废弃的技术?”王侃侃的声音陡然提高5分贝,尾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的瞳孔因震惊收缩成针尖状,眼前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模糊——这是过度紧张导致的视觉疲劳。藏在袖口的指尖不自觉地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道弯月形的红痕,疼痛感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这是他听到重大技术突破时的本能反应,就像三年前第一次看到米凡发表的《时空裂变的实际应用》论文时,他也是这样攥紧了手中的笔,直到笔杆出现明显的变形痕迹,墨水都渗出了笔帽。在王侃侃的认知里,米凡的技术水平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星际屏障。从时空裂变成熟到生物打印技术突破,再到星际导航系统革新,米凡似乎永远能走在所有人前面,找到技术发展的最优解。地球科研中心曾组织过200人的团队,试图复刻米凡的“时空折叠引擎”,可三年过去,连最基础的“时空褶皱稳定”都没实现。可现在,这道看似完美的屏障,竟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裂缝。
“原来他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王侃侃的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甚至忘了掩饰自己对米凡多年的嫉妒。在地球科研界,他一直被当作“米凡的追随者”——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基于时空理论的能量储存研究》,就是在米凡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无论他提出什么技术方案,总会有人拿米凡的成果来比较:“米凡的方案效率比你高15%”“米凡三年前就提出过类似的思路”。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内心积压了太多郁气。“我之前总觉得他是不可战胜的,连星际总部的战略报告里,都把他当作‘蓝顿星的科技核心’重点提防,甚至制定了‘针对米凡技术的反制预案’。”王侃侃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面上,眼神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完全忘了眼前的突安是米凡在蓝顿星的“政治对手”——突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米凡的“技术至上”理念会毁了蓝顿星,两人在政策上的分歧早已不是秘密。“可他竟然放弃了这么有潜力的技术方向,这简直是他科研生涯的重大失误!”王侃侃越说越激动,语速也快了起来,“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深入研究双核裂变技术,一定能在能量领域超越米凡,让地球的技术水平追上甚至超过蓝顿星!到时候,总部一定会让我担任‘星际能量研究中心’的主任,再也没人会说我是‘米凡的影子’!”他甚至忘了掩饰自己的野心,这些话在心里憋了太久,此刻终于脱口而出。
突安却缓缓摇了摇头,将核电池轻轻放回桌上。桌面铺设的是蓝顿星特有的减震泡沫材料,这种材料由植物纤维和硅基粒子按7:3的比例混合制成,弹性系数高达5000Nm,核电池落下时只发出一声极轻的“嗒”声,像雨滴落在海绵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是考虑不周,而是智慧自信。”突安的眼神里没有丝毫嘲讽,反而带着几分对同行的敬畏,这种敬畏让王侃侃很意外——他以为突安会趁机贬低米凡,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评价。“米凡在三年前的星际学术会议上曾说
;过一句话:‘科研路上最忌讳摇摆不定,选定一条正确的路,就要走到极致。’”突安的手指在中控台上滑动,调出一段视频,视频里的米凡穿着简单的白色科研服,站在星际学术会议的讲台上,眼神专注地讲解着时空裂变的原理,台下坐着来自12个星际文明的科学家。“他在时空裂变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甚至能将时空褶皱的误差控制在10?1?米以内——这个精度,相当于从蓝顿星到地球的距离,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突安调出米凡最新的时空裂变实验数据,屏幕上的能量波动曲线平滑得像镜面,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连最微小的干扰波都被过滤掉了,“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我认识很多科研人员,他们总在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犹豫不决,一会儿研究这个,一会儿尝试那个,美其名曰‘全面发展’,最终在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一事无成。”突安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本质的清醒,“米凡的自信让他在时空裂变领域登顶,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他的‘时空折叠引擎’能让星际航行的时间缩短一半,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但这种专注也让他错过了其他可能的方向——这是他的光芒,也是他无法避免的阴影,就像恒星的光芒越亮,周围的阴影就越暗。”
突安的话锋突然一转,原本平和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紧紧盯着王侃侃的眼睛,那目光像带着穿透力,仿佛要穿透他的伪装,看到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包括他对米凡的嫉妒,对权力的渴望,以及隐藏的任务。王侃侃下意识地避开他的视线,假装看向屏幕上的数据,可眼角的余光还是能感觉到那道目光的压力。突安的指尖开始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均匀,每一秒敲击3次,而这个频率,恰好与光脑后台计算“地球武器威胁等级”的运算频率完全一致——王侃侃曾在蓝顿星的军事数据库里见过这种频率,这是蓝顿星军方在评估敌方威胁时的标准运算节奏。这是突安思考战略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多年来从未改变,可王侃侃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直到此刻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对劲。“博士,你常年往返于地球和蓝顿星,应该很清楚地球的核武器实力。”突安的声音压得很低,像在确认一个足以影响星际格局的危险秘密,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与王侃侃的距离,“我从星际情报中得知,地球人已经研制出了能摧毁星球生态系统的核武器,甚至能让一颗行星的大气层消失、海洋蒸发,把它变成一颗死寂的星球,这是真的吗?”他的语气很平淡,却让王侃侃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心的冷汗已经浸透了袖口。
4.地球核弹的威力:骄傲与炫耀
“至少十次!”王侃侃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连眼神都亮了几分,仿佛之前的紧张都被这股骄傲冲散了。在时空裂变、生物打印、星际航行等领域,地球的技术始终落后于蓝顿星和米凡主导的科研团队——蓝顿星的“生物再生技术”能让断肢在24小时内重新生长,而地球最先进的“机械义肢”还需要通过神经接口才能控制;蓝顿星的“星际母舰”能搭载1000架战机,而地球最大的“极光号”只能搭载50架。但核武器是地球为数不多能“抬头”的领域——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70年第一颗“星球级氢弹”试爆成功,地球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远超其他星际文明。这也是他在突安面前唯一的底气,是他能挺直腰杆说话的资本。“地球的核武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其中氢弹的威力最大,技术也最成熟。”他伸出双手,在空气中比出一个直径约10米的圆圈,用来模拟氢弹的体积,“一颗1000万吨当量的氢弹,爆炸时产生的中心温度能达到1亿c,这个温度比太阳核心的温度还要高3倍——太阳核心的温度约为1500万c,而氢弹的温度能瞬间融化一切已知的金属。”王侃侃的语气里满是炫耀,“它能在瞬间把半径50公里内的城市、山脉都化成灰烬,连坚硬的岩石都会变成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玻璃状的物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极其恐怖,10公里范围内的树木会被连根拔起,树根朝上翻在地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楼会像纸片一样被撕碎,碎片能被冲击波抛到5公里外。”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像是在强调核武器的可怕:“更危险的是核辐射,爆炸后产生的辐射剂量超过1000西弗。你知道1000西弗意味着什么吗?”王侃侃没有等突安回答,继续道,“人类的身体能承受的最大辐射剂量是5西弗,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出现急性辐射病;100西弗会让人类在24小时内死亡;而1000西弗,只要在这个辐射环境中待上10分钟,就会出现器官衰竭,皮肤会从身体上脱落,最终在极度痛苦中死亡,而且没有任何救治的可能。地球在‘南极无人区’做过一次氢弹实验,爆炸后50年,那个区域的土壤里还能检测到超标1000倍的辐射,连细菌
;都无法生存。”王侃侃故意夸大了辐射的持续时间,实际上那次实验的辐射在20年后就降到了安全标准,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突安对地球的核武器产生忌惮。
“如果用这种氢弹攻击蓝顿星的航空母船,一颗就足够了。”随着他的话语,全息动画自动切换成蓝顿星航空母船的三维结构图,船体核心的能量舱、动力系统、防御屏障等关键部位都用红色标注出来,格外醒目。王侃侃指着能量舱的位置,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即使航空母船的外壳用的是最坚固的钛晶合金,厚度达到1米,在1亿c的高温下,也会在0.1秒内融化,像冰块掉进开水里一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能达到100万大气压,10厘米厚的钛晶合金钢板会像纸片一样被压成薄片,连航空母船的‘能量缓冲层’都无法抵御——那种缓冲层能抵御流星的撞击,却挡不住氢弹的冲击波。”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狠厉,“而且核辐射会穿透船体,破坏能量系统的核心部件,导致电路短路、能量传导中断。到时候航空母船就会失去动力和防御能力,变成宇宙中的‘钢铁坟墓’,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漂浮,再也无法启动。船上的人要么因为缺氧死亡,要么因为辐射痛苦死去,没有第三种可能。”他说这些话时,刻意加重了语气,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空气里,想让突安清楚地球的军事实力,从而不敢轻易对地球采取军事行动——这是他保护自己和母星的“小聪明”,也是他作为地球学者的责任,哪怕这种责任是被总部逼迫的。
“不过现在有了您研发的双核裂变电池,我们的防御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王侃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讨好起来,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只是这笑容比之前更僵硬了。他很清楚,突安最在意的就是蓝顿星的军事安全,尤其是航空母船的防御问题——蓝顿星目前只有3艘航空母船,每一艘都是耗费10年时间建造的,是蓝顿星在宇宙中的“移动堡垒”。只要能围绕这个点提出有用的建议,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让突安觉得还需要他,暂时不会对他采取不利行动。“根据我的计算,双核裂变电池的能量输出功率是米凡研发的时空裂变核电池的1000倍,米凡的电池输出功率约为
瓦,而双核裂变电池能达到
瓦。”王侃侃调出能量对比图表,红色的双核裂变曲线远远高于蓝色的时空裂变曲线,“如果用它为航空母船的‘能量护盾’供能,护盾的防御强度至少能提升100倍!原本只能抵御100吨冲击力的护盾,现在能抵御
吨冲击力,甚至能直接挡住氢弹的冲击波。”他调出能量护盾的模拟动画,画面中红色的核弹攻击波撞在蓝色的能量护盾上,瞬间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能量流,这些能量流沿着护盾的表面流动,然后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散发到宇宙中,护盾没有出现丝毫裂痕,连轻微的波动都没有。“到时候,蓝顿星的航空母船会成为宇宙中最安全的移动堡垒,无论是核弹攻击还是能量武器,都无法摧毁它。”王侃侃的语气变得更加激昂,仿佛在描绘一个宏伟的未来,“我们可以驾驶着这样的航空母船,在宇宙中自由航行,征服任何我们想征服的星球,建立一个横跨多个星系的庞大星际帝国!而您,陛下,会成为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名垂宇宙史册!”他刻意奉承突安,想让对方沉浸在扩张的野心,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王侃侃沉浸在自己描绘的“宏伟蓝图”里,完全没注意到突安眼底闪过的一丝冷光——那不是对星际扩张的渴望,而是对他盲目野心的嘲讽,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突安突然笑了,笑声很低,却带着难以捉摸的自信,仿佛早已看穿了他的心思,并且准备好了应对一切的方案。他转身走到全息投影设备前,手指在空气中快速滑动,指尖划过的地方留下淡淡的蓝色轨迹,没有触碰任何实体按钮,却精准地调出了一份加密等级为“最高机密”的文件——文件图标是一个黑色的盾牌,上面还刻着蓝顿星的皇室徽章,这是蓝顿星军事委员会的专属标识。王侃侃的心跳瞬间加速,他知道这种级别的文件,连蓝顿星的军事部长都只有查看权限,没有修改权限,突安竟然当着他的面打开,这让他既惊讶又不安。文件展开的瞬间,一艘造型酷似蓝顿星沙漠猛豹的战机三维图缓缓旋转,机身的每一处线条都充满了力量感,机翼的末端还带着锋利的棱角,像猛豹的獠牙,机身表面覆盖着暗灰色的涂层,在灯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芒,充满了科技感和压迫感,让王侃侃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连呼吸都忘了。
5.歼狙机的登场:隐形的猎手
“这是我主导研发的歼狙机,专门用于反制核武器,包括你们地球的所有核弹类型。”突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这种自豪与之前讲解核电池时不同,多了几分军事威慑的意味。他的手指落在战机机身中部的凹槽处,那里正是能量核心的安装位置,凹槽周围还刻着细小的能量引导纹路,与核电池表面的纹路完全匹配。“它能以超过光速一万倍的速度在宇宙中飞行,靠的就是双核裂变电池提供
;的强大动力——没有这种电池,它的速度最多只能达到光速的100倍,根本无法实现快速拦截。”全息图上,机身中部的凹槽尺寸与双核裂变电池完全匹配——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8厘米,误差不超过0.1毫米,确保电池安装后能完美贴合,不会出现能量泄漏。突安点击凹槽的细节图,展示出内部的结构:“凹槽里有12个微型能量接口,每个接口都能与核电池的输出端精准对接,传输效率能达到99.9%,几乎没有能量损耗。电池安装在这里后,能通过内部的能量传导管道,直接为三个尾部喷射口供能。”
他继续点击喷射口的细节放大图,展示出管道内部的结构——管道内壁光滑如镜面,没有任何接缝,是用一整块金属锻造而成的。“这些传导管道用的是‘暗物质合金’,这种合金是由暗物质粒子和金属元素在100万大气压、5000c的高温下融合制成的。”突安解释道,“它的熔点极高,能承受1000万摄氏度的瞬时高温,不会像普通合金那样融化或变形,即使遇到核弹爆炸的高温,也能保持稳定。而且它的导电性能是钛晶合金的100倍,能快速传输大量能量。”全息图上弹出一组测试数据:“经军方实验测试,每个喷射口的推力相当于10艘中型星际战舰的总和,三个喷射口同时工作,能让歼狙机在瞬间获得极强的加速度——从静止到光速的1000倍,只需要0.5秒。”这个数据让王侃侃的瞳孔再次收缩,地球最先进的“极光”战机需要10秒才能达到光速的10倍,两者的差距简直像原始部落与星际文明的区别。
歼狙机的整体造型像一头蓄势待发的蓝顿星猛豹——王侃侃曾在蓝顿星的沙漠中见过这种生物,体长约3米,四肢粗壮有力,爪子能轻易撕开沙漠蜥蜴的硬壳,反应速度快到能在0.1秒内捕捉到奔跑的沙兔,爆发力极强,一口就能咬碎猎物的骨头。歼狙机机身长50米、宽30米、高15米,比例与猛豹惊人地相似,机翼呈流畅的流线型,不仅能减少在行星大气层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在宇宙中还能降低星际尘埃的撞击概率——星际尘埃虽然微小,却能在高速飞行时对机身造成磨损,而歼狙机的机翼角度能让大部分尘埃滑过机身。机身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灰色的吸波材料,这不是普通的金属涂层,而是由“量子吸收粒子”组成的特殊材料,粒子直径仅1纳米,能吸收99%的雷达波和能量探测信号,让战机在探测设备上几乎隐形。“它就像宇宙中的隐形刺客。”突安的手指沿着机身线条滑动,语气里满是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即使在敌方的探测范围内,也不会被发现——除了吸波材料,机身还能释放‘干扰粒子’。”他点击屏幕,调出干扰粒子的模拟动画:歼狙机周围突然释放出无数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在空中形成一片星云状的云雾,云雾能模拟星云的电磁信号,让敌方的雷达屏幕上只显示一片混乱的星云图像,根本找不到歼狙机的真实踪迹。“在过去的100次模拟测试中,没有一次被敌方探测系统发现。我们甚至让它靠近蓝顿星的‘近地防御网’,防御网的1000个探测器都没有发出警报。”
王侃侃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快,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像要冲破肋骨的束缚。他从未见过如此先进的星际战机,地球最新型的“极光”系列星际战机,最高速度也只有光速的10倍,而且隐形效果最多只能维持1小时,一旦超过时间,机身的温度就会升高,被敌方的红外探测器捕捉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拦截各种类型的核弹,包括你们地球的氢弹和微型核弹。”突安的话像一颗惊雷,炸得王侃侃头皮发麻,他瞬间意识到,突安之前询问地球核武器实力,根本不是好奇,而是在为这款战机做战略准备——突安早就知道地球的核武器威胁,甚至已经研发出了反制武器,却一直没有公开,直到今天才故意展示给他看。全息图迅速切换成作战模拟场景:一颗氢弹从地球的“北极星际基地”发射,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火焰周围还缠绕着因高温而电离的气体,在宇宙中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而在距离基地10万公里外的隐蔽空港,歼狙机突然从地下弹射而出,弹射时产生的冲击波将空港周围的尘土吹起,像一朵小型蘑菇云。歼狙机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突破音障,机身周围产生了短暂的音爆云,然后朝着核弹的方向飞去,两者之间的距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核弹在发射时,会释放出独特的能量信号,比如伽马射线和中子流。”突安指着画面中核弹周围闪烁的红色光点解释道,“这些信号的频率非常特殊,伽马射线的波长约10?12米,中子流的速度约
公里秒,不会与其他宇宙射线混淆,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每一种核弹也有独特的能量信号。歼狙机的传感器能精准识别这些信号,不会误判。”
歼狙机的机头部位,均匀分布着128个量子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直径约1厘米,表面刻有细小的
;螺旋纹路——这是增强信号接收能力的“量子天线”,纹路的角度与蓝顿星的星轨一致,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宇宙中的能量波动。“这些传感器的灵敏度极高,能在0.001秒内捕捉到核弹释放的能量信号。”突安调出传感器的性能参数表,上面显示着“探测距离10光年、定位误差≤1米”的字样,参数旁边还有军方的认证印章。“即使核弹在10光年外发射,传感器也能精准定位它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米。这得益于量子纠缠技术——我们在每个传感器里都植入了一对相互纠缠的量子,一个在传感器里,另一个在蓝顿星的‘量子定位中心’。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无论相隔多远,一个的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也会立刻做出反应,不受时空距离的限制。”突安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展示出量子纠缠的模拟动画:两个蓝色的量子在屏幕两端,一个移动时,另一个也跟着做出相同的动作,没有任何延迟,“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了超远距离的精准定位,让歼狙机在宇宙中不会迷失方向。”
6.量子感应系统与拦截流程
突安的手指在全息图界面上快速滑动,每一次点击都带出蓝色的光效,详细演示着歼狙机拦截核弹的完整工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动画和数据说明,甚至还有实时的能量消耗曲线。第一步,感应与识别——128个量子传感器同时启动,像128只警惕的眼睛,全方位捕捉宇宙中的能量信号。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呈球形扩散,每秒能扫描1000立方公里的空间,一旦检测到伽马射线和中子流的独特频率,就会立刻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代码,通过量子通讯通道发送给歼狙机的核心光脑。光脑的运算核心是由“量子芯片”组成的,运算速度达到101?次秒,比地球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倍。它能在0.0001秒内分析出核弹的型号、当量、飞行速度和轨迹,并自动生成3套拦截方案——正面拦截、侧面拦截和尾部拦截,再根据宇宙中的引力场、星际尘埃分布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它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也很强。”突安补充道,手指在屏幕上点击,调出多目标模拟场景:10枚不同类型的核弹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射,歼狙机的光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10个红色目标点,每个点旁边都标注着“威胁等级”和“拦截顺序”。“如果有多枚核弹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射,光脑会根据核弹的当量和威胁程度自动排序,优先拦截当量超过100万吨的氢弹,再处理小当量的核弹和常规武器。根据1000次模拟测试的数据,它的拦截成功率能达到99.8%,几乎不会出现遗漏——只有一次因为宇宙中的‘引力异常区’,导致拦截时间延迟了0.1秒,但最终还是成功了。”
第二步,高速追击——歼狙机的核心光脑确认拦截方案后,会立刻启动双核裂变电池,能量通过12个微型接口进入传导管道,再迅速输送到三个尾部喷射口。喷射口瞬间释放出蓝色的高能离子流,离子流的温度达到5000c,在宇宙中留下三道蓝色的轨迹,像三条发光的丝带。战机的速度在1秒内从静止提升到光速的
倍,产生的加速度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000倍——这个加速度足以让普通人类瞬间死亡,骨骼会在体内碎裂。但在全息动画中,战机内部的模拟驾驶舱却异常平稳,驾驶舱里的假人模型没有出现任何晃动,甚至放在操控台上的水杯都没有洒出一滴水。“它的加速过程不会产生致命过载。”突安解释道,手指指向驾驶舱的四周,“机身内部安装了‘反重力系统’,这个系统由24个反重力发生器组成,均匀分布在机身各处。发生器能通过产生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引力场,抵消加速带来的压力,让驾驶舱内的重力始终维持在地球重力的1倍左右。即使驾驶舱里有驾驶员,也不会被巨大的过载压成肉泥——不过目前,歼狙机采用的是全自动驾驶模式,不需要驾驶员冒险。”突安调出光脑的控制界面,上面显示着“自动驾驶成功率100%”的字样,“所有操作都由光脑完成,反应速度比人类快100倍,人类需要0.1秒才能做出的判断,光脑0.001秒就能完成,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比如核弹突然改变轨迹。”在动画中,歼狙机与核弹的距离迅速缩短,原本需要1小时的航程,只用了30秒就追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只剩下100公里,核弹尾部的火焰在歼狙机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
第三步,时空牢笼拦截——当歼狙机接近核弹到50公里范围时,机身前部突然弹出一根1米长的能量导管,导管是由“记忆金属”制成的,能在弹出后自动调整角度,对准核弹的核心部位。导管末端释放出淡蓝色的时空扭曲场,扭曲场像一张无形的网,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扩散,迅速将核弹完全包裹。原本高速飞行的核弹瞬间停滞在宇宙中,尾部的橘红色火焰慢慢熄灭,像被风吹灭的蜡烛,能量信号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从原本刺眼的红色变成微弱
;的粉色,最终变得几乎看不见。“这是时空裂变能量的另一种创新应用。”突安的语气里带着对技术的掌控感,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对时空裂变的参数进行了调整,让它产生的时空扭曲场能改变局部时间流速,将核弹周围的时间放慢1000倍——也就是说,外界过1秒,核弹周围只过0.001秒。在这种状态下,核弹的引爆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因为时间流速的差异而失效,就像被放进了一个‘时间牢笼’里,只能停在原地,无法继续前进,也无法爆炸。”他指着被包裹的核弹,画面中核弹的每一个部件都静止不动,连表面因高速飞行而产生的微小震动都停止了,甚至核弹外壳上的一粒灰尘都悬浮在半空,没有丝毫移动。
第四步,无害分解——困住核弹后,能量导管切换能量模式,从“时空扭曲”模式切换到“分子分解”模式,释放出另一种温和的分解能量波。这种能量波呈淡绿色,不会产生爆炸或冲击,而是会渗透到核弹的内部,破坏物质的分子结构。在分解能量波的作用下,核弹开始慢慢分解:首先是外壳,从表面开始变成细小的粒子,像沙子一样剥落;然后是内部的核燃料,核燃料在能量波的作用下,分解成无害的氢原子和氦原子,不会产生任何核辐射;最后是引爆装置,里面的炸药和电子元件也逐渐变成粒子,散落在星际空间中。整个过程持续了5秒,没有产生任何核辐射或爆炸,宇宙空间很快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歼狙机在原地悬浮,像一个完成任务的卫士。“整个拦截过程不到10秒,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分解,效率极高。”突安关闭全息图,房间里的光线重新变得明亮,他的目光重新落在王侃侃身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感,“也就是说,只要地球发射核弹,不管是从哪个星际基地发射,不管目标是蓝顿星还是其他星球,我的歼狙机都能在它到达目标前,把它变成一堆没用的粒子,让它失去任何威胁。地球引以为傲的核武器,在蓝顿星的技术面前,不过是一堆能被轻易吹散的尘埃。”
王侃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嘴唇也失去了红润,变得干裂。藏在耳蜗里的量子通讯器还在执着地闪烁着蓝灯,等待接收数据,可他再也没有勇气去触碰任何记录设备——他的手指已经僵硬,连抬起的力气都没有。他终于明白,突安之前的所有询问和技术讲解,都不是单纯的交流,而是在不动声色地展示蓝顿星的军事实力,是在告诉他:地球的威胁在蓝顿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中控室的光脑屏幕上,蓝顿星的星轨数据还在不断跳动,淡蓝色的数据流像一条条细小的蛇,缠绕在屏幕上,可王侃侃看着这些数据,只觉得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自己和整个地球都困在了里面,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能想象到,当星际总部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怎样的愤怒,而他的家人,又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恐惧像冰冷的海水,瞬间淹没了他,让他几乎要瘫倒在椅子上。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宇智波杏里有一个秘密。她是个有特殊能力的咒术师,可以梦到自己的死亡。上辈子,十八岁那年,她在预知到自己的死亡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她转生到一个忍者世界,一直秉持着咸鱼+苟命的原则,熬过了第三次忍界大战,顺利活到了十八岁!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迈过十八岁这道坎的时候她又做梦了。离谱的是,她梦到族长家的大儿子灭族了!全族上下,死个精光!除了他那倒霉弟弟。而且灭族的刽子手还不止一个,最后捅死她的家伙是个戴面具的王八蛋,也有写轮眼,真该死!然后,她就被气醒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发动生得术式,想请来一个厉害的大佬撑腰!结果没想到,她发动术式请来的大佬居然就是这场灭族悲剧的罪魁祸首!真特么该死的运气!后来杏里什么?你说你的理想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一辈子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为所欲为?不用工作,不用社交?只要躺着就好?好家伙,同道中人啊!你还差哪步,说出来,我来解决!斑...
一曲红楼,多少遗憾。林瑾玉穿越到了红楼的世界中去,成为了原书中并不存在的黛玉的兄长,看着自己可爱的妹妹,林瑾玉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妹妹,让她过上与上一世完全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只是在林瑾玉这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整个红楼都于林瑾玉印象中的红楼变得不一样(这是一本群像文,主角并不只是林瑾玉,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按理说,小姨母和我妈妈都是一个逼里操出来的,玩起来的区别应该不大,更何况小姨母更年轻,小骚逼像跟成精了一样,都会咬人,泻一次能湿半张床,骚啼起来像在唱歌,又媚又辣,连屁眼里都是香的可就是不如妈妈玩起来过瘾,就算是一样的射精,一样的高潮,也总觉得差一点,不够味儿。这就导致了每一次小姨母都被我操成泥了我也还是不尽兴。就像是小姨母哪都好,但非要我选择一个,我宁愿一辈子插在妈妈那都被玩松了的屁眼里...
...
僞骨科非典型追妻季骁是伴随季予风长大的生长痛,季予风自以为是的追逐那麽多年,最後发现所有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切爱恨在生死前都不激烈,後来季予风明白了,他们占有彼此近乎一半的人生,从一开始便是趟坐错方向的班车,于是他一个人漂泊去远方。可一直把自己推远的哥哥突然回头了不控攻不控受,纯爱但狗血,两个人都够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