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米凡与都凡并肩站在星际联合议会大厅的观测席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那节奏与他们曾推演“星域划分模型”时的计算频率完全一致。眼中的光随着芭芭拉米的每一个动作逐渐灼热,仿佛能透过全息投影,看到左单体人未来在新秩序下的生活图景。环形穹顶的议会大厅高百米,顶部镶嵌着数万颗模拟艾买尔星球恒星的发光体,悬浮在中央的全息星图投影直径达五十米,星球陆地在光影中缓缓旋转,连地表的山脉走向、河流分布都清晰可辨。芭芭拉米身着银灰色星域议会制服,制服袖口绣着代表“星际联合”的双体纹路,她的指尖在虚拟光屏上轻盈滑动,358道蓝色经纬线如活物般在星图上跳动,每一道线条的移动都伴随着细微的“嗡鸣”声,那是星图系统根据实时数据校准的反馈音。
这358道经纬线的落点,绝非随意划分。米凡团队耗时三个月,在艾买尔星球的12个观测点持续采集数据——他们监测星球内核磁场的波动频率,发现每12小时会出现一次微弱峰值,这直接影响地表土壤的肥力分布;记录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确定哪些区域适合发展农业,哪些区域更适合建立工业区;甚至采集各地土壤样本,通过“分子肥力分析仪”检测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最终划定的“生态适配带”,确保每个星域的左单体人能获得相近的农业资源与生存空间,误差不超过5%。当最后一道经纬线闭合时,米凡的便携终端发出一声轻微的“滴”响,屏幕上弹出“生态平衡系数92%”的绿色提示,他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这是他“大科学思维”在社会架构中的首次落地,也是文明引导计划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
议会现场,三百多位星域执政官的全息投影环绕在星图周围,他们的影像大小根据星域面积自动调整,最大的投影高五米,最小的也有两米,确保每位执政官都能清晰看到会议内容。芭芭拉米的指尖在光屏上停顿,《星际联合宪章》的核心条款以金色字体悬浮在众人眼前,字体边缘泛着柔和的光晕,方便不同视力的执政官阅读。“各国可组建‘星域护卫队’,但所有能量武器必须限制在‘非致命级’。”她的声音透过量子通讯传遍大厅,没有丝毫延迟,同时调出一组动态数据——左单体人骨骼耐受极限的三维模型,红色的能量阈值线清晰标注在模型的肋骨、手臂骨骼等关键部位。“这是都凡团队通过千次生理实验得出的精确数据,”芭芭拉米补充道,模型随即播放实验画面:能量武器击中模拟左单体人骨骼的样本,当功率超过阈值时,样本瞬间出现裂纹,“武器功率超过这个阈值,会导致左单体人骨骼不可逆损伤,我们必须避免文明发展初期陷入暴力循环。”
紧接着,服装设计方案与纺织工业计划被调出。艾买尔本土的“星棉”纤维在全息模型中放大至数千倍,能清晰看到纤维内部交织的微缩温控模块,其核心是直径仅0.1毫米的热敏芯片,芯片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电路纹路,像极了艾买尔星球的河流分布图。“这种芯片能感知环境温度变化,当温度低于15c时,会触发纤维中的膨胀因子,让布料变得更蓬松;高于25c时,膨胀因子收缩,布料恢复透气状态。”芭芭拉米解释道,模型同步展示了布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而“生物打印织机”的模型则更令人惊叹:它的主体是一个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部充满蓝色的“分子溶液”,只需输入星棉纤维的分子结构代码,织机便会启动“分子重组程序”,利用艾买尔星球大气中的碳元素,在两小时内生成十米长的布料。“初期我们会在每个星域建立三座织机工厂,后续根据需求逐步增加,彻底解决左单体人初期的物资短缺难题。”
最具颠覆性的新婚姻制度,在芭芭拉米调出的全息动态模型中揭开面纱。模型里,两个左单体人的生理数据链以彩色光带的形式呈现,红色代表运动神经信号,蓝色代表感知神经信号,当两人身高同步达到一米时,两种光带突然出现剧烈的“共振峰值”,数据面板上跳出“神经信号同步率47%”的数值,旁边还标注着“协作效率提升62%”的补充数据。“这是米凡团队在左单体人聚居地观测半年发现的生理规律,”芭芭拉米解释道,模型切换到实际协作场景:两个左单体人配合耕种,一人扶犁、一人播种,动作衔接流畅,几乎没有停顿,“此时配对,两人协作时的动作误差会降低至3%以下,恰好满足农业耕种的高效协作需求。”
制度细则随之展开,全息屏幕上出现清晰的流程图:身高一米以下时,左单体人需以“同性协作组”形式参与基础生产,每组3-5人,配备专属的协作训练终端。终端外形像一块平板电脑,内置模拟农业、手工业场景的程序,左单体人通过完成“模拟播种”“协作织布”等任务,积累“协作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值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训练。成年后,左单体人可自主选择组建“双体家庭”,婚姻登记系统会自动匹配神经信号同步率较高的对象,匹配时还会参考两人的兴趣爱好、职业
;规划等信息。“这种设定并非强制,”芭芭拉米强调,她的手指在屏幕上轻点,调出左单体人自主选择的案例,“而是基于左单体人‘单肢体力量不足、双体协作效率倍增’的生理特性,是科学与社会秩序的深度绑定。”
2.脑机重塑后的创世信仰
艾买尔星球的医疗舱区呈环形分布,每个透明的培养舱外都有专属的监测面板,实时显示舱内左单体人的生理数据。左单体人卡娅躺在其中一个培养舱里,双眼紧闭,额头上贴着一圈银色的神经贴片,贴片通过导线与旁边的脑机弹A设备相连。在神经内镜的实时画面中,脑机弹A的纳米级探针正通过她的耳道缓缓进入颅腔,这些直径仅50纳米的探针表面覆盖着生物相容性涂层,避免引发身体的排异反应。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工匠,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中穿梭,精准定位到存储旧记忆的神经突触。
那些关于原始战争中同类相残的血腥画面、资源争夺时的嘶吼与哭泣的记忆片段,在探针释放的低频电流下,开始逐渐瓦解。神经突触上的记忆分子被逐一拆解,转化为无意义的神经电流,最终消散在大脑的神经网络中。卡娅的嘴角微微抽搐,似乎在做着痛苦的噩梦,但很快又恢复平静——这是记忆清除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另一组探针开始输入新的“创世叙事”记忆,它们释放的高频信号与大脑的记忆存储区域精准匹配,像在空白的画布上描绘画面。
卡娅的瞳孔微微颤动,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场景:混沌的黑暗中,两道发光的双体身影缓缓走来,他们的身体散发着温暖的金色光芒,所到之处,黑暗逐渐退去。挥动四肢时,山川河流在脚下成形,高山巍峨,河流蜿蜒;呼吸间,沉睡的植物种子破土而出,嫩芽舒展,花朵绽放;最后,两道身影停在沉睡的左单体人面前,弯腰轻声说“你们是宇宙的孩子,要彼此扶持”,声音温柔得如同艾买尔星球的晨光,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种记忆植入远比“覆盖”复杂。米凡团队在设计记忆脚本时,邀请了神经学、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共同参与,耗时两个月打磨细节,特意将“创世叙事”与左单体人的本能认知深度绑定。当卡娅醒来后,护士扶着她走出培养舱,她伸手触摸医疗舱的岩石墙壁,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大脑立刻自动关联“这是神用指尖塑造的”记忆,同时唤醒记忆中“神塑造大地时,指尖也带着这样的凉意”的细节,让认知与记忆完美契合。
走到舱外,艾买尔星球的两颗恒星正交替升起,一颗发出温暖的红光,一颗散发柔和的蓝光,卡娅看着这一幕,本能地想起“神转动了天空的光轮”,双星的光芒在她眼中幻化成记忆中神的身影,她下意识地抬手,掌心朝向恒星升起的方向,做出致敬的姿势。更精妙的是,记忆中“神的形象”虽与米凡、都凡团队的双体形态高度契合,但面部特征被刻意模糊——这是米凡在无数次模拟实验后确定的方案。他发现,若神的形象过于具象,左单体人遇到与“神”外貌不同的双体人时,容易产生信仰动摇;而模糊的面部特征,既能让作战队员后续的“隐形引导”更顺利,避免左单体人因认不出“具象化的神”而产生信仰崩塌,又为未来的理性觉醒留下空间,防止他们陷入极端崇拜。
如今的左单体人,对自身文明的过往已毫无察觉。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艾买尔星球的大气层,洒在定居点的广场上时,左单体人们会整齐地聚集在广场上,抬手致敬,掌心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动作统一得如同经过训练;采摘果实时,他们会先对着果树轻声说“感谢神的馈赠”,再小心翼翼地摘下果实,生怕损伤果树;甚至在遇到困难时,比如搬不动重物、解不开难题,会下意识地摆出“双体相拥”的姿势——这是记忆中“神教导协作”的本能反应,仿佛这样就能获得力量。
他们坚信神“无处不在”,这并非单纯的信念,而是有“切实感受”支撑。因为脑机弹A在每个人的耳蜗内都植入了微型信号接收器,这种接收器体积微小,仅相当于一粒沙子,不会影响左单体人的听力。当隐形的作战队员靠近时,接收器会接收到作战队员体表量子涂层发出的信号,随即发出频率为20赫兹的低频震动。这种震动与左单体人心脏跳动的频率相近,让他们产生“神的心跳就在身边”的错觉,仿佛神真的在默默陪伴、守护着他们。这种“科技营造的信仰”,像一张温柔的网,支撑着左单体人在新的生存模式中稳步前行,缓解他们面对未知的恐惧,成为他们初期稳定生活的精神支柱。
3.米凡的观察与左单体人的适应困境
米凡站在“米王1号”航空母舰的观测甲板上,海风带着艾买尔星球特有的植物清香吹拂在他脸上,那香气中混合着“星棉”花朵的淡雅与“安神树”叶片的醇厚。他手中的便携分析仪外壳是银灰色的,边缘经过特殊处理,握感舒适,屏幕上,无数红点与绿点在艾买尔星球的三维地图上跳动——红点代表独立行动的左单体人,绿点则是协作组,每
;个点旁边都标注着对应的编号与实时状态。
他的目光锁定在编号为127的农业星域,屏幕上一个标注为“卡鲁”的红点移动轨迹格外混乱,像一条失控的线条。放大画面后,能清晰看到卡鲁的模样:他身材瘦弱,穿着刚发放的星棉制服,正扛着装满种子的袋子在田埂上反复跌倒。袋子是用粗布制成的,每次跌倒,都会有几颗褐色的种子从袋口滑落,撒在田埂上。卡鲁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脸上满是困惑与沮丧,嘴里还喃喃自语:“为什么我就是搬不动……”
米凡的指尖微微收紧,分析仪外壳的金属触感让他冷静下来。他知道,改造的真正考验不是制度建立,不是规则制定,而是左单体人能否从“孤独生存的本能依赖”过渡到“主动协作的群体意识”。这种转变,远比制定一套完美的制度更难,因为它需要改变左单体人延续了千万年的行为习惯。
他没有立刻下令干预,而是在分析仪上轻点,打开“生理情绪监测”模块。屏幕上弹出卡鲁的实时生理数据曲线:心率从平静时的70次分钟升至95次分钟,呼吸频率也加快到22次分钟,这表明卡鲁正处于焦虑状态;但大脑前额叶(负责理性思考)的活跃度曲线却在缓慢上升,从初始的30%逐渐爬升至45%,这意味着卡鲁没有放弃,仍在尝试思考解决办法。“再等等,”米凡侧头对身旁的都凡说,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沉稳,“他们需要自己找到协作的意义,而不是靠我们灌输。如果现在干预,只会让他们依赖我们的帮助,无法真正成长,将来我们离开后,他们还是会陷入困境。”
此时,都凡的终端也显示着其他星域的画面,他的眉头一直紧锁着。编号73的纺织星域里,左单体人莉娜坐在纺织机前,面前的丝线绕成一团乱麻,像一个解不开的结。她的手指纤细,却因为着急而不断出错,尝试了五次将丝线穿入针孔,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索性停下动作,趴在纺织机上,肩膀微微颤抖。编号201的建筑星域中,三个左单体人围着一根粗壮的木材叹气,木材是从附近的森林砍伐来的,表面还带着湿润的树脂。他们轮流上前尝试搬运,一人弯腰用肩膀扛,木材纹丝不动;两人合力抬,木材也只晃动了一下,却都只能让木材移动几厘米。
“你看,”都凡将终端转向米凡,语气中带着担忧,“新社会的秩序虽已建立,规则也都传达下去了,但左单体人延续了千万年的‘个体惯性’,仍在阻碍文明的前进。如果一直这样,我们的右宇宙探索计划至少要延迟两个月,而且还会增加后续的风险。”
米凡却摇了摇头,伸手在都凡的终端上轻点,将127农业星域的画面放大。画面中,刚才反复跌倒的卡鲁,正慢慢站起身,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目光投向不远处另一个同样在搬运种子的左单体人——那个左单体人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正站在原地发愁。卡鲁犹豫了几秒,双手在身前搓了搓,似乎在鼓起勇气,然后迈开脚步,向对方走过去,伸出了手。
对方愣了一下,看着卡鲁伸出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也伸出手,握住了卡鲁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一起弯腰,将装满种子的袋子抬了起来。虽然动作笨拙,脚步也有些踉跄,袋子还时不时晃动一下,但最终还是稳稳地被扛到了肩上,朝着农田走去。随着两人的协作,米凡和都凡终端屏幕上的红点瞬间变成了绿点,旁边还弹出“协作成功,效率提升180%”的提示。
“你看,”米凡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那两个绿点,“他们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协作是必然选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显示,左单体人单肢体的力量只能搬运自身重量50%的物体,而双体协作时,力量会产生‘叠加效应’,能搬运自身重量200%的物体。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给他们一点‘看得见的帮助’,引导他们自己迈出协作的第一步。”这个决定,成为后续“60亿作战队员介入”的核心逻辑——引导而非替代,让左单体人在实践中学会成长,真正掌握协作的能力。
4.量子隐形战队的创世助力
当艾买尔星球的第一颗卫星落下,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笼罩大地时,“米王1号”航空母舰的底部舱门缓缓打开,舱门开启时发出低沉的“嗡鸣”声,与周围的星空背景音融为一体。60亿个闪烁着淡蓝色量子微光的作战队员,如漫天星辰般悄然驶出,它们排列成整齐的矩阵,像一支无声的军队,朝着艾买尔星球的各个角落飞去。
这些作战队员高约30厘米,躯体由“气凝胶-量子涂层”构成,气凝胶是目前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密度仅为空气的三倍,能让作战队员轻松悬浮在空中;而量子涂层则是都凡团队的核心研发成果,它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光线变化,实时调整自身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下几乎完全透明,只有在特定的红外频段下,才能看到
;它们体表流动的淡蓝色微光。这是都凡团队耗时半年研发的“隐形引导技术”,期间经历了127次失败,最终才找到气凝胶与量子涂层的最佳配比,确保作战队员既能隐形,又能稳定执行任务。
每个作战队员的核心处理器中,都存储着对应左单体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生理数据(身高、体重、心率、神经信号频率)、行为习惯(是否喜欢早起、擅长的生产技能)、甚至是每日的情绪波动曲线(通过前期观测记录)。它们的移动速度可根据需求调整,最快能达到每秒5米,最慢则与左单体人的步行速度一致,像影子一样跟在左单体人身旁,等待最合适的干预时机,确保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在127农业星域的一片农田里,作战队员073号正悬浮在卡鲁的身后,距离卡鲁约1米远,这个距离既能清晰观察卡鲁的动作,又不会被卡鲁察觉。刚才,卡鲁调试播种机时,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不知道如何调节播种深度,将种子全部埋在了坚硬的土层下。艾买尔星球的土壤结构特殊,表层下3厘米是疏松的耕作层,富含养分,适合种子发芽;超过5厘米则是坚硬的岩石层,土壤肥力极低,种子埋得太深根本无法发芽。
073号没有直接动手调整播种机,它的核心程序中明确规定:“优先引导,避免直接干预”。它启动了体表的“光斑引导系统”,这是一个安装在头部的微型投影装置,能投射出直径仅2毫米的蓝色光斑。光斑缓缓落在卡鲁的手背上,然后缓慢地向播种机的调节旋钮移动,移动速度与卡鲁的呼吸频率保持一致,避免引起卡鲁的警觉。
卡鲁下意识地跟着光斑抬起手,指尖刚触碰到旋钮,073号便通过内置的“磁场控制模块”微微转动旋钮。这个模块的精度极高,控制误差不超过0.01毫米,恰好将播种深度调整到3厘米——这是艾买尔星球种子发芽的最佳深度。当深度达到标准时,播种机的指示灯闪烁了一下,073号也让光斑突然闪烁了三下,像是在“提醒”卡鲁操作完成。
卡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盯着播种机的指示灯,又看了看手背上消失的光斑,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试着按下播种机的启动键。随着机器的运转,种子均匀地落入土壤中,在地面上留下整齐的播种痕迹。卡鲁兴奋地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完全没注意到身后悬浮的作战队员,转身推着播种机,继续在农田里工作,脚步比之前轻快了许多。
编号73的纺织星域里,作战队员198号正停在莉娜的纺织机旁,它的光学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到莉娜的情绪变化——莉娜的眼眶泛红,泪水滴落在丝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呼吸也变得急促,这些都是“沮丧”情绪的典型表现。198号调取了莉娜的资料,发现她已经尝试了十次解开丝线乱结,却都以失败告终。
198号立刻启动“全息引导模式”,它的胸前弹出一个微型全息投影仪,投射出一道直径5厘米的全息画面。画面中,两个左单体人正在协作解结,一个人用手指轻轻固定丝线的一端,另一个人则从侧面轻轻梳理缠绕的部分,动作轻柔缓慢,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不到一分钟,乱结便被顺利解开。
莉娜看着投影画面,眼中的沮丧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好奇与期待。她犹豫了一下,转头看向旁边同样在整理丝线的左单体人——那是一个名叫玛莎的左单体人,之前两人还因为争抢丝线发生过小小的争执。莉娜深吸一口气,向玛莎伸出手,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
玛莎看到她的动作,愣了一下,随即也露出笑容,点了点头,走到莉娜身边。两人按照投影的指引分工协作,莉娜学着画面中的样子,用手指固定丝线的一端,玛莎则小心翼翼地梳理乱结。虽然一开始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就找到了节奏,缠绕的丝线逐渐恢复顺畅。
当最后一缕丝线被解开时,莉娜和玛莎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们击了击掌,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此时,198号的体表温度微微上升——它内置的“情绪反馈模块”能根据左单体人的表情变化,自动调整体表温度,虽然没有人类的情感,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引导成功”的喜悦,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回“米王1号”,为后续的引导方案优化提供支持。
5.神坛与信仰的具象化
一周后,艾买尔星球的各个定居点中心,都出现了左单体人自发建造的“神坛”。这些神坛的建造过程充满了虔诚——左单体人们从附近的山上搬运黑色岩石,用简单的工具一点点雕琢,虽然手法粗糙,但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意。神坛高约三米,底部是正方形的基座,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顶部呈双体相拥的弧形,象征着“神教导的协作”,上面刻着模糊的“双体纹路”。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双体纹路”其实是作战队员在夜间悄悄雕刻的。每天凌晨,当左单体人都进入梦乡时,负责该区域的作战队员会启动低功率激光雕刻器,根据当天
;左单体人的协作效率调整纹路的深浅。协作效率达到80%以上的区域,纹路雕刻得清晰且深,还会在纹路中嵌入微量的荧光粉,在夜晚会发出微弱的光芒;效率在60%-80%之间的区域,纹路清晰度适中;效率低于60%的区域,纹路则暗淡模糊,以此来“暗示”左单体人需要加强协作。
神坛上供奉的“双体神像”,是左单体人用当地的红陶土手工捏制的。他们从河边挖来红陶土,反复揉捏,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记忆中“神的形象”,一点点塑造出两个相拥的人形。神像高约50厘米,体表涂着从“荧光草”中提取的荧光粉——这种荧光草在夜间会自然发光,左单体人们相信,这是“神的光芒”的象征。涂满荧光粉的神像,在夜晚会发出柔和的绿光,恰好与作战队员体表的量子涂层微光一致,进一步强化了“神在身边”的错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宇智波杏里有一个秘密。她是个有特殊能力的咒术师,可以梦到自己的死亡。上辈子,十八岁那年,她在预知到自己的死亡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她转生到一个忍者世界,一直秉持着咸鱼+苟命的原则,熬过了第三次忍界大战,顺利活到了十八岁!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迈过十八岁这道坎的时候她又做梦了。离谱的是,她梦到族长家的大儿子灭族了!全族上下,死个精光!除了他那倒霉弟弟。而且灭族的刽子手还不止一个,最后捅死她的家伙是个戴面具的王八蛋,也有写轮眼,真该死!然后,她就被气醒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发动生得术式,想请来一个厉害的大佬撑腰!结果没想到,她发动术式请来的大佬居然就是这场灭族悲剧的罪魁祸首!真特么该死的运气!后来杏里什么?你说你的理想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一辈子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为所欲为?不用工作,不用社交?只要躺着就好?好家伙,同道中人啊!你还差哪步,说出来,我来解决!斑...
一曲红楼,多少遗憾。林瑾玉穿越到了红楼的世界中去,成为了原书中并不存在的黛玉的兄长,看着自己可爱的妹妹,林瑾玉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妹妹,让她过上与上一世完全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只是在林瑾玉这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整个红楼都于林瑾玉印象中的红楼变得不一样(这是一本群像文,主角并不只是林瑾玉,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按理说,小姨母和我妈妈都是一个逼里操出来的,玩起来的区别应该不大,更何况小姨母更年轻,小骚逼像跟成精了一样,都会咬人,泻一次能湿半张床,骚啼起来像在唱歌,又媚又辣,连屁眼里都是香的可就是不如妈妈玩起来过瘾,就算是一样的射精,一样的高潮,也总觉得差一点,不够味儿。这就导致了每一次小姨母都被我操成泥了我也还是不尽兴。就像是小姨母哪都好,但非要我选择一个,我宁愿一辈子插在妈妈那都被玩松了的屁眼里...
...
僞骨科非典型追妻季骁是伴随季予风长大的生长痛,季予风自以为是的追逐那麽多年,最後发现所有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切爱恨在生死前都不激烈,後来季予风明白了,他们占有彼此近乎一半的人生,从一开始便是趟坐错方向的班车,于是他一个人漂泊去远方。可一直把自己推远的哥哥突然回头了不控攻不控受,纯爱但狗血,两个人都够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