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爪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节(第1页)

&esp;&esp;《清代后妃杂识》作者:王冕森

&esp;&esp;内容简介:

&esp;&esp;本书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信息。本书构建了关于清代后妃日常的初步框架,以便今人深入讨论。

&esp;&esp;作者简介

&esp;&esp;王冕森,笔名橘玄雅

&esp;&esp;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清史、满学、北京史。发表论文数篇,已出版《九王夺嫡》《喵王府的生活》等著作。

&esp;&esp;前言

&esp;&esp;从古至今,“皇帝的后宫”似乎都颇受关注,人们津津乐道地渲染出各种“宫廷秘闻”,这些秘闻通过民间传说或文人笔记流传于世。然而,学界对历朝后妃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相关史料过少,难以展开讨论。清代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各类史料数量颇巨,宫廷的一手档案也大量遗存,即便如此,学界对清代后妃的研究也并不丰富。

&esp;&esp;在清代后妃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取材于《清史稿后妃传》《清皇室四谱》《清列朝后妃传稿》,这三者均与民国年间的清史纂修有关。清帝退位之后,北洋政府设立清史馆纂修清史,最终编成《清史稿》行世。清史馆臣中,吴昌绶、金兆蕃、张尔田、唐邦治等人,均参与过《后妃传》的撰写或资料整理工作。其中,张尔田所撰之稿未被馆内采用,经由张氏增补,自行刊印为《清列朝后妃传稿》;唐邦治主修表谱,以《玉牒》为来源,自行编出《清皇室四谱》刊印;至于《清史稿后妃传》,内容颇为简约,与张、唐二氏皆异。但无论是《清史稿后妃传》,还是《清皇室四谱》《清列朝后妃传稿》,均以清代官修的《实录》与《玉牒》为主要史源,从某个角度而言,可谓“同出一源”,且三者各具特点,颇可互补,故而被学者广为引用。

&esp;&esp;20世纪80年代,学界开始关注清代后妃群体,并对一些后妃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叙,取材仍以《清史稿后妃传》《清皇室四谱》《清列朝后妃传稿》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历史档案的开放,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立足宫廷档案,加大清代后妃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杨珍和于善浦。杨氏取材于满汉朱批奏折,着重研究清初后妃在宫廷政治史中的角色与作用,著有《康熙皇帝一家》《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等书。于氏取材于宫中簿册,或立足于陵寝实情统计后妃群体,或就某个知名后妃展开具体分析,著有《清代帝后的归宿》《光绪皇帝的珍妃》等书。杨、于二氏用力颇深,考证精当,廓清了清代后妃的诸多问题。而在2010年之后,学界对清代后妃的研究转入沉寂,罕有力作问世。

&esp;&esp;由于档案利用条件有限,学界既存的清代后妃研究仍遗留不少问题,很多后妃只知姓氏,其出身及履历均属阙载,难以深入分析。近年来,清代宫廷档案不断得到整理和利用,一些后妃档案也逐渐浮出水面,使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本书即是以此为背景写就。全书内容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旨在梳理清代后妃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归纳整理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信息,并加以考辨。希望读者借此形成对清代后妃的整体印象。

&esp;&esp;本书在2019年完成初稿,由于篇幅较长,且是笔者第一次按照学术标准撰写著作,行文问题颇多。加之,随着档案整理的深入,笔者也数次对文稿进行添改。这些情况均为审校工作增添了困难,亦使得本书的出版不断推迟,笔者在此深表歉意。另外,由于清代宫廷档案的主要藏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2010年开始停止开放利用档案原件,致使一些档案目前处于原件已经封存而电子化尚未完成的状态。截至本书出版前,如《赏赐底档》《用药底簿》《膳底档》等内务府及宫中簿册大多尚未开放利用,对研究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一些前辈学者在原档封存前曾抄录过的内容,也因原档封存和卷宗重整导致无法核对,变得无可印证,书中只能存疑处理,有待今后补充。

&esp;&esp;本书从签约到出版,均由编辑刘欢欣女士负责,工作甚为辛劳。撰写的过程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及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均为资料查询提供大量帮助。初稿完成后,曾经郑小悠老师、杨原世兄、苏日朦世妹以及夏天、韵之寒冰等网络好友审读,赐予颇多建议。在此,谨对以上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学识水平,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esp;&esp;王冕森

&esp;&esp;2022年1月于北京璩璇阁

&esp;&esp;上部

&esp;&esp;清代后宫的形成与发展

&esp;&esp;与清代其他制度一样,清代后宫的制度也有着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之中,不同时点的后宫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异。故而,如果想要了解清代后宫,首先要对清代后宫整体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esp;&esp;一般认为,清代后宫体系直接继承自入关前后金大汗的内宅系统,而入关前二帝三朝1的内宅系统也是不断变化的。

&esp;&esp;清太祖高皇帝弩尔哈齐称汗的天命朝,其内宅尚无后宫之名。《满文老档》提到汗王的后宫时,多称为“hanihiwa”2,直译为“汗之院子”或“汗之庭院”。其妻妾名号等级即如《清史稿》所言:“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3基本按照当时女真贵族的妻妾体系进行称呼。如果以事实待遇进行区分的话,其妻妾等级可以分为嫡室(元妃、继妃、大妃、大福晋)、侧室(侧妃、侧福晋)以及庶妾(庶妃、庶福晋、小福晋)三个等级,其中,嫡室在同一时期内一般只有一位,侧室和庶妾则可以复数存在。至于《满洲实录》等书汉译本内曾出现的“后妃”等词汇,一旦落实回满文之原文,即可知均为后世修饰所致。如《满洲实录》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汉文本有“遂遣人迎后妃皇子”一句,满文则写为“niyalatakirafifujisajebeganabuunggihe”4,直译为“遣人将福晋们、孩子们接来”,汉文“后妃”一词即满文“fujisa”一词,意为“福晋们”,其实并无“后妃”之称。

&esp;&esp;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称汗的天聪朝,虽然在《满文老档》等书汉译本中出现了“内廷”等词汇,但是依然属于后世翻译时所进行的修饰。如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十二日,清太宗于“后宫”设宴,《满文老档》汉文译本称“汗

&esp;&esp;——————

&esp;&esp;1谨按,“二帝”指清太祖高皇帝与清太宗文皇帝;“三朝”指天命、天聪、崇德三个年号。

&esp;&esp;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7册,第85页。谨按,本书所用满文均使用穆麟德夫式转写方案。

&esp;&esp;3《清史稿》卷214,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30册,第8897页。

&esp;&esp;4《满洲实录》卷7,《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1册,第331页。

&esp;&esp;集诸贝勒大臣于内廷筵宴”1,而满文本“内廷”一词则作“haniboo”2,直译为“汗之家”“汗之房”。至于妻妾名号等级方面,天聪朝虽然整体上因循了天命朝嫡室(元妃、继妃、大妃、大福晋)、侧室(侧妃、侧福晋)以及庶妾(庶妃、庶福晋、小福晋)三个等级,但是却明显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备三宫”“三福晋”等模式。这些模式究竟是源自汉地《礼记》等儒家经典,还是源自“三宫六院”等民间俗说,抑或只是发展自满蒙国主多妻制度,目前尚不可知。

&esp;&esp;到了清太宗文皇帝改国号为清,并且大规模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制度的崇德年间,清朝后宫的制度则从“备三宫”“三福晋”发展为“崇德五宫”。虽然“崇德五宫”内部分为“国君福晋”“大福晋”“侧福晋”三个名分,必然有身份的差距,但是从事实上来看,五宫应该都有近乎嫡室的地位。至于那些没有被算入五宫的真正的侧室和妾室,则在官书中几乎不予提及。

&esp;&esp;总而言之,嫡室、侧室以及庶妾这种三等级划分,是清代入关之前汗王内宅的基本情况,也在入关之后一定时间内被宫廷所继承。此外,“崇德五宫”这种同一时间内多位嫡室的“多妻”“并后”行为,与后来清廷所避讳的“再醮”和“收继婚”都是清朝入关之前其后宫所持有的特点,应当引起重视。《清史稿》说“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3虽然有些夸大了崇德建制的制度明确性,但是也基本反映了当时制度开始建立、等级逐渐明确的整体发展趋势。

&esp;&esp;顺治一朝,随着清廷入关,对于中原王朝的制度接触的更加广泛和深入,直接导致其后宫制度愈发中原化。

&esp;&esp;顺治八年(1651年),后宫的舆服仪制建立。与此同时,在皇后之外正式设立了“皇妃”一级,并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增设了次于“皇妃”的“九嫔”一级。不过这两种等级都是先在制度上规定出来,并没有在实际中执行。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决定施行新规定的后宫等级制度,首先要册封东西二宫皇妃,其余“九嫔”等则暂时搁置。在后来的执行中,因为“东宫皇妃”孔四贞最终没能成为后宫主位,“东西二宫皇妃”也成为废案,只册

&esp;&esp;————

&esp;&esp;1《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第618页。

&esp;&esp;2《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第877页。

&esp;&esp;3《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897页。

&esp;&esp;封了一位“贤妃”。后来,这位贤妃得到了世祖顺治帝的盛宠,以至于专门为其增设了皇贵妃一级。正如世祖自己所说:“宫中庶务,曩皆后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未晋后名,实后职也。皇后)在,故不及正位耳。”1这位皇贵妃即是孝献皇后董鄂氏,她也成为清代皇贵妃在事实上成为“副后”的缘起。

&esp;&esp;在庶妃方面,依然继承了入关前的习惯,由上至下有福晋(fuj)、小福晋(buyafuj)、格格()三个等级,反映顺治朝在高级后宫主位制度逐渐依据中原习惯进行发展的同时,低级后宫主位制度的变化则趋于保守。

&esp;&esp;至于《清史稿》中提到的“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2根据《世祖章皇帝实录》里的原文来看,应该属于女官制度,而不是后宫主位制度,是《清史稿》的编纂者将二者进行了混淆。而且这套女官制度是否真的实际执行过,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esp;&esp;到了康雍两朝,如《清史稿》中所说:“康熙以后,典制大备。”3“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七个等级在康熙朝已经逐步建立并施行,只有“答应”这个等级尚与后世不同。“答应”一称在当时的档案内有“大答应”“小答应”4之分,其中“小答应”似乎主要是对宫女的称呼。关于后宫主位们的仪制等级、年例口分等待遇,也在这两朝形成了大量“先例”。最终在乾隆朝,“答应”一级正式确定为后宫的一级,被后世所熟知的八级后宫制度正式确立,其仪制、宫分等各种制度也被正式写入《宫廷现行则例》等典章内,形成了明确的制度体系,并在宫内形成了大量档案,一直延续到清帝退位的小朝廷时期。

&esp;&esp;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几朝,都是在乾隆朝的架构之下不断完善的。从前三朝的“草创”到乾隆朝的“定制”,这一百余年的时间,清代后宫制度才逐渐形成了一般人所了解的样子。

&esp;&esp;——————

&esp;&esp;1《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8页b。

&esp;&esp;2《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897页。

&esp;&esp;3《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897页。

&esp;&esp;4《呈报遵查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十三年乾隆二十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宫分银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强的令人发指,懒的人神共愤+番外

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强的令人发指,懒的人神共愤+番外

小说简介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强的令人发指,懒的人神共愤作者我煞费苦心简介源名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别名强的令人发指,懒的人神共愤标签玄幻言情古代言情穿越异世穿越群像魂穿主角萧染书姬觉修简介「爽文」言出法随迪化群像原名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萧染书怀疑这个世界癫了!她捡的狗,是战力惊人的苍狼王?...

岁寒(父女)

岁寒(父女)

裴靖松以为裴妍比较像妻子,到头来现这孩子还是更像他一点。高冷少女x糙汉爸爸短篇。...

创造一夫多妻的家庭

创造一夫多妻的家庭

二零零零年,经人介绍,我和石颖认识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我爸爸见石颖原工作单位面临破产,托人拉关系把她调到和我一个单位,我们两个人每个月一万元工资,生活的美满幸福,小日子蒸蒸日上。可就在这时候,我现石颖人心不足蛇吞象,好高骛远,她十分羡慕那些穿金戴银,满身名牌,出入坐豪华车的老板娘。  后来我得知,石颖在外面有了男人,这个男人叫孙尔多,比她小三岁,没有婚史,曾因抢劫被判七年徒刑,是个开出租车的,两个人背着我好了一年了。于是,我们离婚了。...

妻殇(崩毁人生)

妻殇(崩毁人生)

这是一个的深绿文故事,某些内容是根据一些经历来创作,当然,小说,一定会有一些加工,多少真,多少假,不用过多深究,全当一乐,因为本人的红颜堕系列开坑较多,虽然一直在写,但是的实在有些慢,导致很多坑看起来都好似没完结一样,这个文,本来是想要等写完的,不过奈何要求,所以就直接了,因为不确定性,所以就不署名红颜堕前缀了,其实心里也是怕开坑太多会被喷,哎!只能解释说,我坑开的多,但是我都会写完,一直在6续开,6续写的状态中,原因,很现实,混生活啊,毕竟大市场不景气,只能多搞点私下定制。...

逃脱

逃脱

女主人公蓝静仪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已经有七八年教龄,算是老牌教师了。那家私立学校还算比较有名,这也许是雇主找她做家教的原因,她也遇到过几个家世不错的学生,所以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本来应该强势的教师却被她的三个学生折磨的最终摆脱不了妥协的命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